保潔員的先進事跡
每天清晨6點半鐘孫鳳影準時來到自己的工作崗位——院部三樓,清理辦公室,擦掃樓道,沖刷衛生間,快捷而有序的忙碌著,待到教職工上班時間,整潔的辦公環境已展現在大家的眼前。
保潔工作是一項繁瑣的勞動,衛生剛剛打掃干凈,一會又出現臟亂的現象,孫鳳影不怕麻煩和辛苦,堅守崗位,隨時打掃,她負責的衛生責任區全天都保持著潔凈和明亮。
平時,孫鳳影工作不分份內份外,她自學養花技術,主動承擔了給責任區內的盆花澆水、修剪和防治病蟲害的工作,為領導分擔了責任,為學校節省了人力。
工作有分工,職業無貴賤。孫鳳影在平凡的崗位上,牢記全心全意為全校師生員工服務的宗旨,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
在“整臟治亂”工作中,最“牛”的人應當屬定南鄉現年65歲的一老農,一名普普通通的莊稼漢騰百年,他不僅擁有最“牛”的人的綽號,還擁有一輛最“牛”的“整臟治亂”專用車,而從定南鄉政府到虎場坪十公里就是他的工作范圍。
XX年,騰百年老人不顧家人的勸阻,“帶著干什么不好,偏去公路邊撿垃圾”這種世俗偏見走上了定南鄉保潔工作崗位,為方便工作,他自掏腰包300多元錢購置了一輛載重自行車,這輛自行車在他的保潔工作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加上他在保潔工作中的倔強。因此,他與這輛自行車被稱為最“牛”的人與最“牛”的車。
XX年11月20日,一場大雨致使公路沿線垃圾猛增,“最牛”的他在撿拾公路垃圾時摔傷,腿部腫脹,在當地衛生院簡單包扎休息兩天后,他帶著傷痛又堅持到公路上開始工作。
工作一年來,騰百年在保潔工作中,步行或騎車達6000多公里,為定南鄉“整臟治亂”工作取得好成績作出了積極貢獻。
一、 以責為本,甘愿奉獻
從事城管工作十余年來,周敏蓮始終把"以責為本、甘愿奉獻、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作為自己的座右銘,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實踐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崇高理想。十年來,她幾乎沒休息過星期天,每天早出晚歸,新村街轄區內的角角落落都留下了她的足跡,各居民區的衛生狀況、存在問題她了如指掌,她滿心想的都是如何搞好新村地區的城市衛生管理。同志們都稱她為工作狂。
91年周敏蓮走馬上任,擔任新村街城管科科長。上任后,她發現保潔員隊伍極不穩定,經常出現保潔員不辭而別,小區垃圾無人清理的現象。經調查,她發現保潔員隊伍不穩定的主要原因是收入低,勞動強度大、居住條件差、生活上后顧之憂多,要想穩定保潔員隊伍,必須改善保潔員的生活環境,由此周敏蓮萌生了為保潔員蓋房的念頭。在街領導的支持下,她絞盡腦汁,選擇了原塘沽車站附近的一個臭水坑處,(新村地區選地困難)從91年到94年,她帶領保潔員利用業余時間一塊填臭水坑,一塊撿磚頭,一塊砌墻,一塊滾一身泥,流一身汗,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先后蓋起了29間保潔員宿舍,留下了難以忘卻的一段歷史。建立了保潔員大院,上、下水和電等公用設施齊全,為保潔員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環境。在此基礎上,周敏蓮很抓了保潔員隊伍規范化管理制定了各種規章制度和激勵政策,極大地調動了保潔員的工作積極性,使新村街的保潔員成了一支紀律嚴明、訓練有素,能打硬仗的隊伍。同時還為全區提供了以保潔員基地為載體做好外來人口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經驗,無論是在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小區衛生達標工作中,還是在拆除違章建筑,各種大的衛生清整活動中,保潔員們服從命令聽從指揮以高度負責的精神,為塘沽區的城市衛生保潔,作出了很大貢獻。一名保潔員在給新村街的一封信中提到,新村街城管工作為什么這樣出色?新村街清掃員為什么一呼即應?這都與城管科長扎實的工作作風,無私奉獻、助人為樂的精神分不開的……周敏蓮的奉獻精神,感染了每個保潔員,他們通過多年的工作,總結"八個心"的標準,即讓領導放心不操心;讓居委會主任省心不累心;讓居民群眾順心不亂心;自己獻出愛心和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