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團結先進個人同志事跡材料
45歲的是##鄉的鄉長,多年來,他用自己無私奉獻的精神和對廣大人民熾熱的情懷,實踐著一名共產黨員的宗旨,為維護##鄉的社會穩定,促進民族團結發揮著光和熱。老百姓稱他是“群眾眼里的一面旗”。
危難時刻見真情
在群眾危難時刻,總是挺身而出給予支持和幫助。帕其村4小隊有位寡婦叫阿扎古麗,一個人帶著三個上學的孩子,家境十分貧寒。聽說后,多次到她家慰問,為她資助了500元現金,隨后又委托扶貧辦為她家蓋了5間房屋,并送去一些生活物品。使她增加了收入,解決了生活困難。
克格孜艾日克村3小隊村民家因一場大火,使自己幸苦養的牲畜被大火燒死,加上自己又有病,看到老人無奈的淚眼,阿鄉長從自己身上掏出200元資助給老人。并動員全鄉黨員、干部為其捐款5245元,及時解決了他家的燃眉之急。老人熱淚盈眶地說:“黨的溫暖給了我全家活下去的信心和勇氣1
愛心澆灌團結花
民族工作是政治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罕艾日克鄉幾年來,始終堅持每年抓5月,以5月促全年,使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民族誰也離不開誰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罕艾日克鄉99%以上的群眾都信仰伊斯蘭教,宗教氛圍濃厚,阿不都•克尤木同志帶領黨委一班人認真學習,貫徹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嚴格按照“保護合法,制止非法,抵御滲透,打擊犯罪”的原則抓好全鄉的宗教管理工作,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相適應,強力壓縮了非法宗教活動的生存空間,削弱了民族~主義勢力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矗全年對全鄉104座清真寺進行了年檢,全鄉宗教人士的檔案已全部實行了微機化管理,并定期開展“三愛”教育,確保宗教活動的主導權牢牢掌握在愛國宗教人士手中;同時狠抓“三管一責任、兩制度”工作機制及“六不準、三限制”、“五支持、五保護”等制度的落實,特別是對民族領導干部聯系清真寺制度進行了嚴格的督查落實,確保了每個清真寺的宗教活動都能正常合法開展。對有的農民富裕后在思想認識上有偏差,認為自己之所以致富,是因為“胡達”的幫助,計劃生育不主動,計劃外懷孕也認為是“胡達”給的;還有的給社會福利性出點義務工,捐點款講條件,但宗教人士號召捐款卻積極的響應。這種致富不思源,富爾不思進的現象,雖不是主流,危害卻很大。阿不都•克尤木同志和黨委一班人能始終把宗教工作作為興鄉保穩定的頭等大事來抓,在思想清楚的認識在和田抓好了宗教,也就等于抓好了穩定的一半。在全鄉加強思想、文化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促使兩個文明協調發展。單位里的年輕職工都對他說:“您對我們和您的兒女一樣好”,他笑哈哈地連聲說:“這是應該的。”他常對周圍的同志們講“我們現在的生活不是我們自己創造的,而是與其他少數民族兄弟一起努力創造的,不利于團結的的話不說,不利于團結的事不能做。”
“不要把群眾擋在門外”是處理鄉親們上訪時的熱心話。一次,正在辦公,門外響起了嘈雜聲。原來是一位農民來上訪,工作人員怕影響他工作,將上訪者堵在門外,雙方引起爭執。聽到后說:“不要把群眾擋在門外。”隨即把上訪者請了進來。對上訪者說:“實在對不起,我正在談一項很重要的工作,請你先座下,喝杯熱茶。”送走了上訪鄉親,他語重心長地工作人員說:“對上訪群眾來講,門里門外是兩種待遇,是兩種態度。同樣是等候,在門外等,會讓他們寒心的。”從此以后,“不要把群眾擋在門外”,成為鄉機關辦理群眾信訪的一條準則,而這幾句暖人心窩的話語,更是盛傳一時。每到逢年過節,就是再忙,都要抽出一點時間慰問全鄉的五保戶、“三老”人員,送去愛心,與他們促膝交談,傾聽他們的意見、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