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青年志愿者中心事跡
志愿者,一個親切而又溫暖的字眼;志愿服務,一份讓人深深感受到需要與被需要都是一種幸福的事業。有一個組織,它是由志愿者組成,它開展多方面的志愿活動,它就是莆田學院青年志愿者中心。
莆田學院青年志愿者中心(以下簡稱青中)于XX年11月29日成立,現旗下有來自各院系的11支青年志愿者服務隊和全校9895名注冊志愿者。自成立以來,青中以“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為準則,以“服務社會、培育公德、自我鍛煉、促進成材”為目的,為構建和諧校園,和諧社會奉獻自己的力量。青中組織、規劃、協調、管理全校各院系的11支青年志愿者服務隊(以下簡稱服務隊)的志愿者工作,積極踐行志愿服務理念,發揚志愿精神。我們用理論傳揚,用行動證明,用實力管理,以腳踏實地的工作作風和無私奉獻的精神,給全校樹立了一塊豐碑,牢固樹立當代大學生的良好形象,贏得了上級團委的首肯,得到了外界的好評。
制度建設穩步推進,志愿隊伍不斷壯大。在內部的管理上,青中從制度與情感兩方面入手。從制度上,青中內部六個小部門在合作的基礎上分工,在分工的基礎上合作,制定了各項管理制度,如《莆田學院青年志愿者中心人事考核制度》、《莆田學院青年志愿者中心值班制度》、《莆田學院青年志愿者中心物品出借制度》等等,一切工作嚴格按照制度進行,并不斷地完善出現的不足,較為健全的制度充分保證了各項工作有序高效地開展。從情感上,青中時刻以“家”為理念,成員之間以家人般相處相待,如對于部門的老成員我們稱呼其為“大家長們”,一個“家”字,將大家緊緊地團結在一起,進一步提高了團隊的凝聚力與戰斗力。
在全校志愿者和服務隊的管理上,青中制定并完善了《莆田學院青年志愿者管理章程》(《章程》包含了志愿者時間認證的規則與程序、志愿活動審批流程與注意事項、服務隊管理與評優等眾多內容),加強了對各服務隊的管理。原先,各院系服務隊規模較小,志愿服務較為分散。XX年,校團委將各院系服務隊納入青年志愿者中心,在青中的統一管理下,各服務隊本著“發揮專業特色,創新服務他人”的理念,在文化教育、敬老助殘、愛心救助、保護生態、美化校園、文明推廣等方面深入開展志愿服務。如今,全校10個院系11支服務隊已與11個社會或公益組織達成共建關系或掛牌成立服務基地,并對其進行有效實用的溫馨幫扶。如醫學院服務隊與莆田附屬醫院形成共建,每周組織志愿者在院內進行導診、咨詢、配藥等服務,外語系服務隊與莆田江口鎮五星小學達成共建后,不辭路遠長期堅持開展教學活動,近期又充分響應上級號召,積極開展“勵志1+1”和“七彩課堂”關愛農民工子女活動。其他,諸如福利院、救助站、盲校、光榮院等等都是我們的服務基地。現今,大部分的基地活動已經開展多年,已經較為成熟,同時服務隊與志愿者也與基地的人與物建立了深厚的情感,大家已不僅僅將其看作一個簡單的服務對象,而是自己所關心在乎的那一份牽絆。當然我們的付出無不受到了上級和受助對象的肯定與贊揚,也獲得了不少成就與榮譽,主要有1、在由團中央青年志愿者工作部主辦的“與志愿者同行,向世界說你好”文明禮儀推廣活動中,福建省共有7個項目通過審批,我校外語系服務隊申報的“志愿奧運,共享文明”項目和管理學院服務隊申報的“年輕的心,永遠與文明相通”獲得批準立項,這一項目成為我省唯一重點資助項目,更是展示了我校青年志愿者的風采和成果;2、XX年,“文明天使”青年志愿者服務隊獲得“莆田市青年志愿者服務示范項目”榮譽稱號;3、XX年管理學院青年志愿者服務隊獲得“第七屆中國志愿服務項目獎”榮譽。除了基地活動外,各服務隊在平時也會開展各類志愿服務,及時將援助之手伸向需要之人。如今年3月份,各服務隊與班級體圍繞青中提出的“愛在三月,綠遍莆院”主題,共計開展志愿活動五十余項,累計服務人數近XX人次,服務總時間近5000小時,為豐富我校的校園文化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形成了深遠的效果,部分活動還被《莆田電視臺》、《湄洲日報》、《海峽都市報》等主流媒體多次報道,如:《湄洲日報》以“‘愛心包裹’寄往貧困地區”為題報道我校愛心捐助物品并寄往貴州甘肅等地的事件。經過所有人的努力,如今服務隊的力量經青中整合后已不斷壯大,其號召與凝聚志愿力量的能力也不斷提升,我們將不斷地完善自我,提升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