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段長先進事跡材料
重慶西源凸輪軸有限公司工段長謝懷德一心癡迷技術,創新技術60多項,是工友心中真正地用雙手實現人生價值的能人。
只鉆業務不當官
說起謝懷德,無論是公司領導,還是普通員工,也不論年齡大小,都稱他“謝勞模”、“謝二哥”(謝懷德家中排行老二),雖然頭上頂著光環,專業技術更是爐火純青,但他的從業之路并非一帆風順,他曾經是老師傅口中的“笨徒弟”。
剛進廠時,由于技術不過關,謝懷德上手很慢,被安排到廠里最陳舊的一臺機床工作,廠里兩位師傅見到他笨手笨腳,譏笑他“你能學技術,母豬會上樹”。生性內向的謝懷德在心底里發誓:“不超過你們決不罷休!”
每天提前上班一個小時,下班晚兩個小時,車間那轟隆隆的聲音,是謝懷德苦練基本功的見證。就在轟隆聲中,謝懷德的技術突飛猛進。3個月后,他用全廠最差的車床車出了全廠最高產量,超過了那兩位師傅。
一年后,謝懷德練就了一手令全廠車工望塵莫及的車削管螺紋絕技。車一個只要6秒鐘,全場啞然,同樣的操作,一般車工需要5~8分鐘。6秒意味著速度提高了60倍!
XX年,謝懷德榮獲全國技術能手稱號,公司領導幾次要提拔他擔任中層管理干部,但謝懷德謝絕了:“我的追求不是‘當官’,還是讓我搞技術吧!”
堅持創新不止步
成了技術能手的謝懷德,把更多精力放在理論的學習和實踐的創新中。他深入鉆研整個生產流程的工藝技術,車工、銑工、磨工等技術活兒他全能做,成為了“多面手”。
隨著公司的發展和市場需求的變化,公司接到的訂單越來越多,產品工藝越來越復雜,技能要求也越來越高,特別需要與其相適用的模具、夾具,謝懷德利用學到的各種機械知識和專業技術,對機床進行研究、改進。
由于公司產能的擴張,設備更顯緊張,產品報廢率高的問題也凸顯出來。謝懷德琢磨了整整兩年,大膽提出要革新凸輪軸端面銷孔的加工方法。
所有科班出身的技術人員對這個建議都不以為然,因為他的想法與傳統設計思路完全不同,教科書上也沒有這類設計。但謝懷德卻不迷信書本理論。XX年,他終于試制出一種新的夾具,不但減少一道工序,而且提高生產效率5倍以上;廢品率也從15%~20%下降到目前的0.5%,每年減少廢品損失高達180萬元。
XX年,公司花1200多萬元引進潮膜沙鑄造生產線,日本模具報價過高,每套需50萬元,購買五六套就得花費300多萬元。公司決定自主研發,成立了由技術處、鑄造車間、工裝工段參加的聯合攻關組。謝懷德作為工段長,既指導加工,還親自上機床加工各種配件,打磨模具,不分白天黑夜,在短短的30多天里就生產出合格的全套模具,至今已生產上汽通用五菱b12發動機凸輪軸毛坯100多萬件。
公司利用該項技術又為上汽、長安、奇瑞、比亞迪等汽車發動機廠家大批量生產模具。
“有困難找二哥”。記者采訪時,不少工友這樣說,甚至當地的其他企業遇到技術難題也會向謝懷德請教。
談及這些,謝懷德輕描淡寫地說:“我只是在原有的基礎上做了些改進而已,沒有什么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