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幼保健院產科護士先進事跡材料
她,林姍姍,是一名普通的護士,平凡,卻令人感動。
心系病人,盡心盡力
在手術室工作時,一天晚上6時多,剛下班到家的林姍姍正準備吃飯時,手術室的值班護士急匆匆地打來電話說一個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并發胎盤早剝孕婦病情危重,她立即放下手中的碗筷,連忙趕回手術室,產婦于晚上7時進行手術,由于病情惡化,患者出現昏迷,經積極搶救,直至凌晨1點多患者病情才開始漸趨穩定下來。本來不是值班人員的她可以回家休息的,而她沒有回家休息,留下來與值班護士一起守護病人,因為她想到,產婦仍然在手術室觀察,即使她回家了,心里想的仍是病人,是睡不著覺的。早上6時多,產婦終于醒了過來,此時此刻,她與同事們在工作崗位上已經整整奮戰了24小時。產婦的蘇醒讓她緊張的神經一下子松懈了下來,饑餓和疲困像潮水般向她涌過來,這時的她才發覺自己連睜開眼的力氣都沒有了。當患者流著淚并用微弱的聲音對她說:“謝謝你們”時,她心里樂了,看著患者幸福的淚花,她覺得再多的辛苦也是值得的,她忙用手拭去患者眼角的淚水,也高興地對她說:“不用謝,你醒來了,就是我們工作的最大安慰”。
洞悉病人的心理,為病人排憂解難
后來,林姍姍調到了愛嬰區,剛由手術室調到愛嬰區病房時,每天晨交班后,她都要下到每個病房,與病人和家屬進行交流,在此過程中除了查找護理工作的不足以便整改的同時,也要觀察病人的心理,力所能及地為病人解決實際問題。一天上午,當她進入一個hiv產婦的病房時,見到產婦疲憊地躺在床上,而嬰兒正在她身邊甜睡。林姍姍輕輕地問她,“您吃早餐了嗎?”,她沒回答,林姍姍以為她是沒聽到,就再說“家人送早餐來了嗎?”,她支支吾吾地說:“還沒”。通過與她深入的交流,原來她的丈夫從她入院至產后都不曾來過,于是林姍姍到醫院飯堂給她打了一個午飯并打電話給她丈夫,通過一段時間的溝通,她的丈夫同意過來陪,而下午他也真的過來了。這讓林姍姍很欣慰。從此以后,每天晨間查房,與產婦耐心的交流,及時發現她們的思想動態,力所能及地為她們排憂解難成為林姍姍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之所以大家會贊揚她,是因為林姍姍對每一個患者都會全心全意,不管富貴貧賤。
尊重病人的權益,站在病人的角度與病人進行溝通
XX年8月,正值產婦分娩高峰期,只有50張床位的病房,持續每天住著60多名孕產婦,林姍姍與同事們一起,一邊忙碌地進行母嬰護理,一邊不斷地合理安排床位。一天早上,一個護士拿著一張住院清單情緒有點委屈地對她說:“護長,這床的家屬要求住單房,如果不給就不結賬,現在他要求你去向他作解釋。”經了解,這位產婦剛進病房時是單房,但當班護士已與她說清楚,當病房不夠周轉時會在房內加床,當時她是同意的,而到了下夜由于分娩較多,當班護士把一個產婦安排進去時,她們一家人就不高興了。于是林姍姍就放下手上的工作,來到病房,先對剛回房的產婦說:“早上好,吃過早餐了吧,病房有點擠羅。”產婦微笑地說沒關系,接著她又來到先前進來的產婦床邊說“不好意思,晚上可能睡不好吧,由于產婦較多,昨晚連續在3個病房加了床,本來你想住單房的,現在恐怕不能滿足你啊,這個病房確實窄了點,要你辛苦幾天啊…”,產婦的丈夫有點不好意思說:“沒事,由于昨晚一夜沒睡好,心情不太好,早上不應該向那個護士發火,對不起。”林姍姍說:“非常感謝您對我們工作的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