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察官事跡材料3篇
金啟和同志1980年從事檢察工作后,一直奮戰在反貪第一線。為了維護黨和人民的利益,為了履行一名人民檢察官的神圣職責,他嘔心瀝血,無私奉獻,無怨無悔!就在他人生的最后階段,仍經歷了四次抉擇、四次考驗——
第一次抉擇是在XX年。這一年金啟和52歲,年齡到“杠”,從反貪局長的崗位上退了下來。按理說,忙了、累了這么多年的金啟和,這時完全可以為自己選擇一個相對輕松一點的崗位,過過輕松一點的日子。但他毅然要求留在反貪局做一名普通的檢察員。從反貪局長退居二線的老金辦起案子來,還是那么投入,那么用心,難辦的案子總是搶著辦,同事們加班加點時總能看到他的身影。
第二次抉擇是在XX年。當時,金啟和同志的健康狀況發生了變化,咳嗽越來越嚴重,人也消瘦了許多。同事們怕他有個意外,多次勸他去檢查一下,可老金總是說:“沒事的,老毛病,少抽根煙就行了。”直到院領導下了死“命令”,他才走進了醫院,作了一次檢查。這次檢查的結果是:非傳染性肺結核。院領導考慮到他的年齡與健康狀況,一邊建議他去大醫院作復查,一邊安排他回家休養。可老金只在家呆了十天,又回到了工作崗位上。他說,“還有5個案子沒辦結呢,在家哪里呆得住啊。”這一年,由于金啟和同志辦案成績突出,被臺州市人民檢察院榮記了個人三等功。
可是,就在金啟和同志日復一日地潛心辦案時,他的病情也漸漸地加重了。在XX年的8、9月里,金啟和在辦案時幾次咳出了血,同事勸他去醫院再查查,可老金就是不肯放下手中的工作。沒辦法,同事們只能向院領導作了匯報。10月的一天,院領導聽說臺州市中心醫院來了一位上海專家,就硬是帶著老金去做檢查,結果被確診是“肺癌晚期”!這時的金啟和才不得不住進醫院,接受手術治療。
第三次抉擇是在XX年初。院里開展一般干部雙向選擇,院領導到病房征求金啟和的意愿。老金不假思索地回答:“還是回反貪局吧,再讓我辦幾個案子。”樂觀接受治療的金啟和以為自己很快可以回到工作崗位,再穿上喜愛的檢察制服,與同事們一起辦案。他咬著牙、忍著痛,堅持鍛煉身體。他對妻子說:“身體好了,我還回院里上班。”然而,這一次金啟和沒能如愿,盼著老金早日回來的同事們沒能如愿。他的病情開始惡化。5月2 日,金啟和同志永遠地離開了我們。
金啟和同志這一生所作的最后一次抉擇是在他去世前兩天。院領導見老金的身體每況愈下,心情非常沉重。金啟和的老伴一直身體不好,又沒有養老金,兒子與媳婦也沒有固定的工作,日子過得很清貧,眼下的老金心里肯定有許多放不下的事。可當院領導去看望老金,特地詢問他還有什么要求時,老金卻閉口不談這些,只是含著眼淚說:“自己為檢察事業努力了幾十年,希望還能穿著檢察服火化!”聽到老金說的這句話,在場的一位女同事禁不住哭了!這就是金啟和同志最后的抉擇,對黨、對人民、對檢察事業至死不逾的忠誠!
金啟和同志無論是身為反貪局長,還是作為一名普通的檢察官,他都努力踐行著“立檢為公、執法為民”的檢察工作宗旨。他就像一名恪盡職守的哨兵,時時刻刻守望著公正,守望著法律的尊嚴,守望著黨的廉政事業!
老金平時是一個非常隨和的人,但辦起案來卻是最較真的。案件中的任何一個細節,他都要想個究竟,搞個明白。拿他自己的話說,“案件中的事沒有兒戲”。 XX年,反貪局接到舉報,反映路橋區桐嶼街道工辦主任鄭某存在貪污賄賂犯罪嫌疑。但局里剛準備組織人員對這一舉報事實開展秘密調查,那鄭某拿著一萬元贓款來檢察院投案自首了。負責主辦這一案子的金啟和并沒有因此放棄調查,他感到問題并不會這么簡單。第二天,老金依然帶著兩位同事到桐嶼街道進行走訪調查,經過認真分析后認定,鄭某不是一個能主動交待犯罪事實的人,這一投案自首的舉動,顯然是企圖避重就輕、蒙混過關。果然,經過半個多月的嚴密偵查,金啟和和他的同事們終于查清了鄭某貪污、受賄12萬元的犯罪事實,鄭某受到了法律應有的懲罰。
金啟和同志對腐敗犯罪深惡痛絕,只要有了犯罪線索,無論有多大的困難,他都要一查到底,決不放棄。XX年,老金負責主辦路橋區建筑工程質量監督站原總工程師金某受賄案。這個案子涉及29名行賄人,案發后不少涉案人躲了起來,這給案件的偵查工作增加了不小的難度。但金啟和決意要查個明白。他帶著同事一個個地找,一個個地做其家人的思想工作。在那段日子里,他根本沒了休息時間,節假日及晚上前半夜的時間全搭了進去,硬是將一個個涉案人勸了回來,將金某涉嫌受賄犯罪的證據一一作了固定。最后,法院認定金某在7年時間里、受賄49次共計9萬余元的犯罪事實,判處金某有期徒刑6年。
金啟和當反貪局長時常對局里的干警說,“黨和人民把我們放在反貪的崗位上,如果我們讓腐敗分子消遙法外,那是我們的失職,這是千萬不可以的”。在他退居二線前,一名涉嫌挪用、貪污100余萬元公款的村干部吳某外逃了。金啟和的心里從此多了一件事,每逢節日,老金都要去吳某家里做他親屬的思想工作,讓家人規勸吳某投案自首。吳某逃了6年,老金勸了6年。他對同事說,“拿了老百姓的錢一跑了之這怎么行,不把它追回來我們無法向村民們交代”。就在老金被查出“肺癌晚期”的前幾天,吳某終于來檢察院投案自首了。吳某挪用公款的證據,隱藏在大量的原始財務單據中。為了找出相關的證據,老金跑了14趟銀行。有時一天下來,要翻看100多本賬本,疊起來足有兩人高。那時,金啟和的身體已經非常虛弱,悶在倉庫里翻著一冊冊厚厚的帳本,他的臉上常常冒著虛汗。可老金始終不露聲色,在他的堅持下,終于在涉案的125筆帳目中查清了吳某在5年里共13次挪用、貪污公款達145萬元的犯罪事實。這是金啟和同志28年的檢察生涯中所辦的最后一個案子,也是作為一名檢察官向黨和人民交出的最后一份答卷!他的同事陳子壽說:“老金是拿自己的生命作賭注,完成這一案件的偵查工作的。”
查辦貪污賄賂案件情況復雜,不少案件要想辦得徹底,沒有高度的責任感是難以做到的,而金啟和同志做到了。他先后主持查辦或主辦的130余起反貪案件,件件辦成了鐵案,有的還成了精品案件。
金啟和同志身為一名反貪干警,一名人民的檢察官,他時刻牢記著自己的使命,時刻保持著清醒的頭腦!在他嚴格執法、用心辦案的同時,他不時地告誡自己,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被私情所擾、被私利所惑!他把“公正執法”視為自己的政治生命!
為了堅持公正執法,金啟和同志在人情、私利面前沒有給自己留過半點的余地。他雖然性格開朗,興趣廣泛,但他很少出去應酬,交朋友也特別謹慎。他說,酒肉飯吃多了,朋友交多了,難免會有失去警覺的時候。同樣,金啟和對自己的家人、親戚也不給這個情面。
林立德是老金的外甥,讀初中時,曾寄住在舅舅家,跟老金感情很好。前些年,林立德犯了點事,想讓老金幫助說個情,沒想到老金斷然拒絕。最后,林被路橋區檢察院提起公訴,坐了一年半的牢。出獄后,林立德有3年不上舅舅家串門。
老金的親家公叫劉顯法,兩人有空時喜歡一起喝點小酒,聊聊天。一次,劉顯法一個非常要好的朋友出了點經濟問題,正巧老金是案子的主辦人。親家公請老金關照一下,盡量從輕處罰,可老金沒有答應。劉顯法多次領教過老金的這般“無情”,也只能認了。他說,“金啟和是個認死理的人,一遇到案子的事,不要說求他放一馬,連問問案情也不行”。
面對說情送禮,金啟和絲毫不含糊。他和老伴陳珠鳳結婚34年,倆人唯一一次吵架就是為別人送禮的事。那天,陳珠鳳正在家里做飯,聽到有人敲門,開始她并沒太在意,等洗了手中的菜開門一看,敲門的人已經走了,只見門外放著幾袋荔枝、桂圓。她追出門去,依然不見人影,只得把東西拿進來再說。老金下班回家,得知老伴收了別人的禮物后,就把老伴責罵了一頓。陳珠鳳心里感到很委屈:“我連誰送的都不知道,還給誰啊?!”老金說:“這世界上,不會有人無緣無故送禮的。”他一分析,這送禮的人還真讓老金給找到了。
路橋區檢察院的干警們心里都很清楚,老金辦的案子,誰說情也沒用!
在金啟和同志的眼里,“公正”兩是鐵打的,是不能改寫的。為了堅守公正,維護法律的尊嚴,他堅持不求別人,寧愿清貧一輩子!
1997年,老金的兒子金斌高中畢業,沒考上大學。知道落榜的那天晚上,兒子求父親找找人,幫他找個穩定一點的工作,家里也能增加點收入。可是,老金當時沒有吱聲,直到第二天才向兒子作了回答:自己找工作!金啟和心里明白,只要自己開口,一些企業老總這點面子是會給的;但他們看中的不是我這個人的面子,而是反貪局長的面子。給了我這個面子,以后他們為案子的事來說情怎么辦?能不受影響嗎?!老金想了又想,還是決定讓兒子自己去闖!可是,就是因為老金的這個決定,兒子吃了XX年的苦,一直東轉西轉,靠打零工掙點辛苦錢。那些年,兒子對老金也不無怨言。
但金啟和對于權力、金錢,有自己的一番理解。他常對同事們說,“公權私用萬萬不可,不該用的權力一點也不能用,不該拿的錢一分也不能拿。”金啟和在反貪的崗位上之所以那么堅定而從容,是因為他的心里沒有一絲雜念!
然而,當了9年反貪局長的金啟和一家的清貧,他的一些同事還是意想不到,社會上的不少人更是難以理解。老金一家住在城鄉結合部的一間樓房里,房內設施非常簡陋,一樓的客廳擺了一溜塑料凳和竹椅子,沒有什么值錢的家具。老金家從來沒買過電視機,以前是看外甥借他的12寸黑白電視機,后來的電視機還是兒媳婦的嫁妝。有著山一樣硬氣的金啟和,付出了一生,也清貧了一生!
1997年,為了給兒子將來結婚作準備,金啟和在妻子娘家的宅基地上造一間樓房,要花10萬元,錢不夠,只得向外甥借了5萬元。這筆債XX年都沒還清。
前些年,老伴為了早日還債,接了一份串節日燈的零活,但擼燈繩這道活很傷手。老金是個硬漢子,也心疼妻子啊!每天下班回家就幫妻子擼燈繩。夫妻倆相對而坐,一邊忙著手中的活,一邊嘮嘮家常,這一刻成為夫妻倆最溫馨、最美好的時光。10多年下來,老金的大拇指和食指之間,結下了一層厚厚的老繭,一到冬天,虎口就會裂開,滲出血絲來。但老金對這樣的生活感到很欣慰,雖然清苦,心里卻很踏實。對老伴陳珠鳳來說,只要老金能天天有時間陪她,也感到滿足了。就這樣,夫妻倆擼了XX年的燈繩,每個月多掙了兩三百元,先后也還了2萬元的債務。
金啟和同志對自己的物質生活從來沒有過高的要求。結婚后的這么多年時間里,老金除了穿單位發的檢察制服,只給自己買過一件藍色的短袖t恤。這件衣服是他最喜歡的,夏日里常常是連穿幾天,到周末洗一洗,下個星期再穿。這件衣服整整穿了20來年,顏色都褪白了。兒媳婦看不過去,想給他買件新的,老金卻不讓,說是“沒破扔了可惜”。老金平時總不讓拍照,覺得花這錢沒必要,以至在他去世后,家人居然找不到一張全家福。
金啟和自己生活節儉,但對同事對有困難的群眾卻一點也不小氣。單位里每次捐款、結對扶貧,他總是搶在前,從不拉下。路橋區金清鎮有一位叫羅昌妹的老人,無依無靠,生活非常困難。老金獲悉后,主動與他結對,并特意托人送去500元錢,還把自己的姓名和電話號碼寫在紙條上,囑咐老人有困難就打電話給他。
“金啟和清貧了一輩子,也硬氣了一輩子!”就在他離開人世時,家里還有3萬元的債務。當同事們在幫助料理老金的后事中得知這些情況后,感到非常的震驚,大家紛紛伸出援助之手,要為老局長還債。金啟和同志的事跡經媒體報道后,一些企業人士也自愿要求為金啟和同志捐款;很多相識或不相識的人紛紛來到老金家,看望與慰問他的家人。臺州市的網民們在網上建起了“金啟和紀念館”,以特有的方式表達對金啟和同志的哀悼和敬仰之情。
金啟和同志的一生雖然短暫但卻厚重;雖然清貧,但卻清白;雖然平凡,但卻精彩!他用自己執著的追求和熱血生命,寫就了對黨對人民對檢察事業的赤膽忠誠!金啟和同志永遠是我們心中的一座豐碑!
隋禮華,南京棲霞檢察院公訴科一名主訴檢察官,曾經從事過反貪、公訴等工作,擔任過經濟科科長、控申科科長等職務。1983年,隋禮華從金陵職業大學法律專業畢業到檢察院工作至今已有26個春秋。她曾連續多次被評為優秀公務員,并榮獲省檢察院“嚴格規范執法,確保司法公正”先進個人。她的故事雖然不那么驚天動地,但卻折射出對人民、對法律的無限忠誠。
XX年,隋禮華辦理了一起故意傷害案,移送機關認定:被告人申某拳擊被害人邵某面部,致使后者牙齒脫落缺失達12顆,構成重傷。職業的敏感告訴隋禮華,一次拳擊面部造成12顆牙齒缺失而無其他損傷并不多見,她決定查個究竟。
經過仔細審查其案發后的初診病歷,上面記載其牙齒缺失12顆,但未注明是陳舊性的缺失還是剛剛脫落,同時發現病歷上記載有2顆牙齒的牙齦伴有撕裂滲血癥狀;同時發現案卷中記載的法醫活體檢查確定被害人牙齒缺失的時間是案發后1個月,正常情況下牙齦表面創口應已愈合,不能判斷牙齒準確的缺失時間;為查明真相,隋禮華多次走訪了初診醫生和專家,經醫生確認病歷記載只有兩顆牙為就診當日傷害所致,其余牙齒的缺失為陳舊性缺失,與本案無關。為證明這一點,隋禮華接受了專家建議,給被害人拍了x光片,取得了確鑿的證據,并要求辦案單位重新鑒定。經重新鑒定,結論是被害人邵某當時被打傷,致右上第四、第五顆牙齒脫落并缺失,其余缺失的牙與此次外傷無關,屬輕傷。改變了原案重傷的定性,避免了一起錯案的發生。
“天下難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細”,對于重大、疑難的案件,隋禮華更加慎之又慎,細之又細。XX年,堯化門街發生一起中巴車與重型貨車相撞造成一人死亡、十余人受傷的重大惡性事故。公安機關將肇事司機李娟以交通肇事罪移送該院審查起訴。有被害人隨口說看到開車的是一男子,這話立刻引起隋禮華的重視,當即制作了詢問筆錄固定證據。其后,隋禮華通過向車上十余名乘客調查核實,證明肇事者系一名30歲左右的男子,而李娟作為車主事發時乘坐該車,并未駕駛肇事車輛。審查案卷發現李娟和其丈夫均作為證人證明李娟是肇事司機,經與公安機關交換意見,公安機關承辦人堅持認為有證據證明肇事者系李娟。為了進一步查明案件真相,隋禮華走訪了參與搶救傷員的醫務人員和有關證人,深入調查,進一步確認李娟并非肇事者,但并未發現真正肇事者的線索。經分析,僅靠現有線索要找出肇事者如大海撈針,既費時又不能確保成效,于是她決定采取單刀直入的方法,依法定程序訊問李娟,展開政策攻勢,迫使其交代真正的肇事者。李娟一口咬定自己是肇事者,并極力否認為他人頂罪。隋禮華并不被其迷惑,而是以事實和證據說話,向其指明頂罪的法律后果,勸其帶真正的肇事者投案,爭取從寬處理。經過工作,李娟終于帶該案的真正肇事者到檢察院投案,此案真相大白。把真正的肇事者送上了法庭,李娟和其丈夫也被追究了包庇的刑事責任。
案件質量是檢察工作的生命線。三年來,隋禮華在主辦200余件300余人的案件中,以嚴謹的態度,嚴格細致地審查每一份證據。所辦案件都能做到事實清楚,證據充分,定性準確。每一次考核,都受到了人大代表的好評。
無論是在控申部門還是在公訴部門,無論是辦理控告申訴案件還是刑事案件,隋禮華在辦案中都沒有僅限于就案辦案。隋禮華先后對20多起故意傷害、交通肇事、未成年人犯罪案進行了和解,使許多輕微刑案的被告人很快回歸社會,促進了社會和諧。而且,在司法實踐中注重將法律的無情與人性的有情進行有機結合,體現了一名檢察官秉公執法和執法為民的忠誠意識。
在辦理審查起訴案件的流程中規定,檢察機關收到案件后三日內需要對犯罪嫌疑人告知權利義務,之后的審查中必須訊問犯罪嫌疑人,正常情況下取保候審的犯罪嫌疑人至少要來院二次。隋禮華考慮到,這對本地取保的人員可能不算什么,可對外地的尤其是貧困的犯罪嫌疑人來說確實是個經濟負擔。所以,她經常在接到此類案件后迅速閱卷,將兩次工作合并完成,為犯罪嫌疑人減輕了不少經濟負擔。一次,一名非常貧困的四川籍犯罪嫌疑人王某被取保候審,其母子兩人來一次南京要800元路費,并要乘20個小時火車。了解到這種情況后,隋禮華及時閱卷,三天內將告知、訊問一次完成。案件移送法院后,她又將此情況告知法院承辦法官,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盡量減少其往返次數,母子倆得知后非常感動,王某更是對犯罪行為痛悔,表示今后再也不做違法的事。
“辦案就要辦出實際效果”,這是根植于隋禮華內心的準則。長期的辦案工作,隋禮華積累了一套切實有效的工作方法,發現對社會有警示、教育作用的典型案例,積極撰寫文章,協助拍攝法治類專題片。對發現的可能引發犯罪的苗頭隱患逐個走訪,逐個發出檢察建議。
XX年,在辦理一起以在校生為犯罪對象的搶劫、尋釁滋事案中,她發現某學校的學生多在校外租房居住,因無人監督管理,引發犯罪分子到其出租屋侵害搶劫和斗毆等,她立即向區教育局和學校發出建議,要求杜絕學生擅自在外租房現象,區教育局相當重視,專門發文,很快全區清查出5所學校有此現象,并全部得到處理。在任馬群中學法制副校長期間,她還想方設法擠出時間配合學校,將常規法制教育和每年的特色活動相結合,著力培養學生的遵法、守法的法制觀念。由她策劃并組織開展的主題班會、法制信箱、模擬法庭等活動,多次被媒體報道,該校還被評為普法先進單位,隋禮華個人也因成績突出兩次被評為優秀法制副校長。
“政法工作的崢嶸歲月和別樣的檢察情結,鑄就了她忠于職守、勤政為民的樸素品格。”棲霞檢察院檢察長黃曉非這樣評價隋禮華。10月,在南京檢察機關恢復重建30周年紀念大會上,南京檢方為全市從檢25周年以上的檢察人員頒發了“檢察榮譽勛章”,面對這份殊榮,隋禮華說:“這一枚沉甸甸的勛章見證了我25年檢察歷程中每一個足跡,更是組織對我25年檢察工作的肯定和褒獎,也鞭策著我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為我區的發展、穩定貢獻出一份微薄力量。”
執法的公正性是法律威嚴的基礎,作為法律監督機關的一名工作者,隋禮華認為,監督工作不是針對某個人或者某個特定的機關,而是針對法律,是對法律執行的監督。所以對待每一件案件隋禮華都要進行嚴格審查,并主動加強溝通,確保了監督的準確性和實際效果。
在審判監督工作中,隋禮華把工作重點放在群眾反響大、要求強烈的案件上,大膽依法監督,切實維護司法公正。XX年,她依法對兩起案件提出抗訴意見,經市法院二審采納并改判,成為當年全市僅有的兩起抗訴案件。
XX年辦理駱某盜竊案審查起訴中,她發現,移送機關在XX年11月立案的刑事案件,未按規定移交線索繼續偵查,以至在其他區辦案判決時遺漏了部分犯罪事實,當即提出將遺漏的罪行查清追究的糾正意見。
4年來,在隋禮華審查的案件中,對不構成犯罪的案件,建議偵查機關撤案和作出不起訴決定的有20余件。同時,在審查起訴中,發現漏罪的6人要求偵查機關追究刑事責任,避免了漏犯。如在辦理潘某詐騙案中,通過自查、退查等工作,追訴銷售贓物的趙某一案,挽回被害人經濟損失3萬余元;通過及時補充證據,依法追究了牢頭獄霸王某的刑事責任;通過嚴格審查案件材料和重新向在場目擊證人取證,查明了犯罪嫌疑人徐某頂替無駕駛執照肇事的車主坐牢的事實,這些不但保證了公訴案件質量,而且體現了法律監督的效果,體現了社會的公平正義。
XX年,面對全院人員緊張的狀況,院領導經過研究,決定把她調到控申部門負責信訪舉報工作。人們常說,控申部門是檢察機關的對外“窗口”,是維護社會穩定、化解社會矛盾的前沿陣地,而作為控申部門的負責人,責任更是重大。接到領導要求后,隋禮華立即調整心態走上了新崗位。
負責控申科工作期間,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形形色色的事。每天看到的是一張張或悲或憤的面孔,聽到的是一聲聲牢騷和怨言。有時在沒有得到滿意的結論時,會有人惡語相向。對此,隋禮華經常換位思考:“人在氣頭上,說出一些不適宜的話也是難免的,而耐心地傾聽他們的問題和困惑,遠比駁斥指責更能撫平他們的情緒。”
XX年2月,車主王某就他的雇員嚴某交通肇事案,因為不服交管部門對事故責任的認定和法院的民事判決,提出申訴,當時情緒激動,并聲稱得不到滿意答復就要一拼到底。在法院判決生效后的一年多時間里,王某不斷地到省市政法委、人大、交管局等多個部門上訪。承辦這一特殊案件后,隋禮華深入了解情況,會同相關業務科室和公安、法院的承辦人,對該案從民事和刑事角度進行了深入研究,認為該案刑事民事部分的處理并無不當。隋禮華就把工作重點放在引導信訪人服判息訴上。為了說服信訪人,隋禮華請交警部門提供了出事路段的監控錄像資料,從三個監控點、不同角度逐一查看比對,并到民行部門調取了申訴資料了解民事審判情況。在全面了解案情的基礎上帶王某到事發現場附近走訪群眾,尋找知情人,并耐心地講解交警部門責任認定的依據,使其很快消除了內心的困惑。同時,隋禮華和法院承辦法官溝通后,多次和民事案件原告嚴家的五個子女聯系,分別約請來院或到其單位走訪,配合法院執行庭調解。第一次調解沒有成功后,隋禮華沒有放棄,一方面聯系法院執行庭暫不評估拍賣扣押的肇事渣土車,另一方面又分別找雙方做工作。經過多次協調,雙方終于達成和解。
隋禮華對群眾熱情平易,她經常說的話就是:“老百姓到檢察機關來,不管是上訪、告狀還是舉報,都是對我們的信任。該我們管的事我們盡力給管明白,不該我們管的我們要盡量給說明白,一定要給群眾一個滿意的答復。”就是這樣,隋禮華憑著樸素的工作熱情,通過她的耐心、細心和責任心,在短短的一年時間里,處理了8件歷史遺留和新產生的涉檢信訪案件,實現了該區全年無越級涉檢上訪。當年,控申部門兩次被評為省級文明接待室,并在全市的績效考核中從落后位次上升到全市第三名。
市人民檢察院民事行政檢察科科長,法律碩士。先后從事偵查監督、公訴及民事行政檢察工作。工作中,他始終堅持在求知中增長才干,在創新中成就事業。他精準把握法律要義,處理案件不枉不縱;他熱忱維護百姓利益,執法為民不離不棄,用忠誠和執著向黨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榮獲“**省十大杰出青年衛士”、全省民行檢察“十佳辦案人”等稱號,**省**市人民檢察院和**市委政法委分別作出在全市檢察機關和政法系統開展向學習活動的決定。,他被團省委、省政府榮記個人二等功,被**省人民檢察院榮記個人一等功。參加全省檢察機關先進事跡報告團,在全省檢察機關作巡回報告,受到廣泛好評。
強化監督,捍衛公平正義
站在時代前列,強化法律監督,對群眾反映強烈、裁判不公的案件堅決抗訴,依法糾正,捍衛公平正義,這是始終如一的堅持。
**省**市某鎮政府通過簽訂買賣合同,將一條水泥生產線賣給轄區的一家民營企業。此生產線設備落后、污染環境,已被原國家經貿委列入淘汰黑名單,民營企業不情愿付款。鎮政府起訴到法院,法院判決買賣合同合法、有效,民營企業支付貨款。該企業不服,股東們反映強烈,集體到檢察院申訴。
接手該案后,市里和鄉鎮有的領導給他打電話,要求檢察機關要保護國家和集體利益。一方是公共權力部門,一方是私營企業;一方是管理者,另一方是被管理者。錯案不糾,民眾不服;依法抗訴,則承擔保護公共資產不力的指責。在辦理很多申訴案件時,經常處在這樣的矛盾抉擇中,但他一直抱定一個信念,只求“公正”二。細心的從《大氣污染防治法》找到了合同無效的依據,否定了法院依據《合同法》認定合同有效的判決,就連原審法官都感到非常佩服。抗訴后法院改判,免除了民營企業110萬元的不當債務。
幾年來,他提請抗訴各類案件186件,為國家、當事人挽回經濟損失4000多萬元,以百姓看得見、感受得到的方式,把抽象的法條詮釋為一件件公正的個案,捍衛了法律的尊嚴。
關注民生,情牽群眾利益
擔任民事行政檢察科科長多年,一件件關注民生的“小事”,彰顯了他一心為民的赤誠之心。是他耐心細致的工作,使結怨7年的叔侄握手言和;是他奔走呼號,為腦癱患兒依法索賠13萬元;是他仗義執言、秉公執法,為外地弱女子討回公道、為民工討回了一年的血汗錢,讓下崗職工卸掉了10萬元的非法債務……
一位叫孫傳惠的老太太到檢察院申訴。年過花甲的老人老伴早逝,腿有殘疾,但很有愛心,幾年前省吃儉用領養了三個孤兒。因被他人假冒簽名貸款,法院判決她償還16.8萬元銀行債務,后又查封了她唯一的住房。經嚴審細查,發現了老人的冤屈,經依法抗訴,法院再審改判,免除了老人的償還責任。XX年隆冬,冒著紛紛揚揚的大雪,老人將一面繡著“人民的好檢察官”的錦旗送到檢察院,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
一腦癱患兒劉闖,出生時因醫療事故造成腦部損傷,落下嚴重的后遺癥。為給劉闖看病,他父母幾乎賣光了家中所有財產。他們多次要求醫院賠償,均被無情拒絕。他們起訴后,法院僅判決醫院承擔3.3萬元的傷殘補助費。接案后,立即展開調查,從受理案件到依法抗訴,他用了不到10天,孩子父母卻為官司整整奔波了6年。抗訴后,經法院調解,劉闖終于得到了13萬元的傷殘補助費。
改革創新,打開工作局面
圍繞制約民行檢察工作發展的熱點、難點,以開放的思維、前瞻的眼光,不斷創新工作機制,以令人關注的“模式”開啟了民行檢察工作的新天地。
開設窗口,暢通便民渠道。**市是**省最大的縣級市,人口約167萬,民行案件較多。幾年前,許多百姓對生效裁判不服,不知如何申訴,到哪里申訴,有的還到處上訪。為更好地解決群眾的合理訴求,營造和諧的法治環境,服務經濟發展,他率先提出在律師事務所設立“民事行政檢察接待站”的建議,得到檢察長的支持,暢通了群眾申訴的便捷通道。受理案件數量由最初的年均兩三件上升到XX年的近百件。目前,**市人民檢察院80%的申訴案件,來自民事行政檢察接待站。
跟蹤問效,提高抗訴效能。在實踐中,發現,對檢察機關已經抗訴的民事行政案件,審判機關有的久拖不決,有的知錯不改,既損害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使抗訴的效果大打折扣,又損害檢察機關的法律監督權威。經反復調研,他制定了《民事行政抗訴案件跟蹤問效辦法》,強化了對審判機關庭前、庭中以及庭后的跟蹤監督,使檢察機關的抗訴案件再審改判率達到92.5%,在全國領先。
息訴罷訪,促進社會和諧。篤信這樣的道理:法治的常態是制度的常規運作。一個上訪者對判決不服,情緒激動地來到檢察院,揚言要炸掉法院。耐心細致地說服,最終平息了上訪。這件事,引起了他的思考,抗訴重要,息訴同樣重要。而怎樣息訴,全國都沒有統一規范。他研究司法過程中矛盾沖突規律,從更高的層面理性關注社會和諧穩定,查閱資料、請教專家,制定了《民事行政檢察息訴規則》,作為規范息訴活動的標尺,成為全國首創,被最高人民檢察院肯定和推廣。規則出臺后,他們息訴民事行政案件450多件,無一上訪、無一纏訴,減少了群眾訟累,社會廣泛認可,實現了法律效果、社會效果和政治效果的最佳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