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教師事跡材料3篇
我校坐落在城郊結合部,全校500多名學生,70%以上是外來務工人員子女,100%是農村的孩子,就是這么一所普通的學校,現在卻被人稱為“大愛校園”;我和同事姜文、江忠紅都是最平凡的教師,現在卻被人稱為“最美教師”,全校36位普普通通的教師則被人們稱為“最美教師團隊”,這一切都源于一個故事,一個真實的故事。
XX年11月10日早上例行晨檢時,我和六(1)班的教師姜文發現翁進城和翁明沖姐弟倆都沒來上學,于是向他們的母親姚女士致電了解情況,但姚女士的手機欠費停機。撥打他們遠在江西的父親的電話,但根本聯系不上。
在快速向學校安全員匯報情況的同時,我倆決定調課去姐弟倆家里一趟。體育教師江忠紅開著他的私家車載著我們,沿著大致線路,一路摸索著趕往學生家。
姐弟倆的家在市區清蓮里的一棟農民出租屋內。來到屋外,我們一邊敲門,一邊大聲叫著兩個孩子的名……可是敲了好久,始終沒人開門。無奈之下,我們留下了寫明情況的紙條并注明聯系方式。
有人曾問我:“你們已盡到了教師的職責,為什么還會繼續?”我說:“只有真正找到孩子,得知他們的消息,才放得下心。”
當從姚女士工作的服裝店同事夏肖艷口中得知她今天沒去上班時,我越發緊張了,一種不祥的預感越來越強烈。必須聯系上姚女士!我們往她的手機里充了10元話費,打過去,沒人接,再打,還是沒人接,3分鐘之后,電話居然接通了。
電話那頭,傳過來的聲音很微弱,說的是“起不來,頭痛,在地上”等語無倫次的話。
一定是家里出事了!幸運的是,夏肖艷已聯系上了姚女士的弟弟,幫忙打開門后,發現一家三口暈倒在房間內……送往醫院搶救時,醫生說,3人是一氧化碳中毒,如果再晚半小時,人可能就沒了。
獲救的孩子翁進城曾一邊哭著說感謝,一邊給我和另兩位教師深深地鞠了三個躬。每每想起這一幕,我都忍不住眼角濕潤。
白巖松曾說,人群中并不缺乏愛,關鍵是要有更好的環境、更好的制度能夠激活人們心中的這種愛,并且將這種愛變現。幫我們變現這種愛的,是我校的團隊精神和出臺的一系列人文化、精細化的管理制度。
學校信守“忠誠、責任、激情、奉獻”,確立“追求適合每一個學生發展的教育”的辦學理念,幾年如一日地開展“大愛教育”。校園最顯眼的地方樹立著3塊文化牌,分別寫著“每一個人都很重要”、“每一個人都可以做最好的自己”、“每一個人都是自己潛能的主人和命運的設計師”。
愛絕不只是掛在嘴上的,為了讓孩子們成為最好的自己,學校幾年如一日開展“善、博、健、雅、勤”五教育活動;通過建立“十大知曉學生檔案”,了解、掌握每一個孩子的家庭背景、上學放學的路線等情況。救人事件也恰恰得益于這些日常工作點點滴滴的積累。
在此很想談一談我校開展的“兩元錢”制度,教會學生在必要時向校園里任何一名教師或保安求助,被求助的人都會及時遞上兩元錢,并且做到不追問、不責備,只要他們第二天及時歸還就好。“兩元錢制度”的確幫助過那些因為丟失了坐車的兩元錢而無法回家的孩子,在此基礎上,學校建立了“誠信互助箱”,在教學樓1樓的墻壁上掛了一個箱子,放著幾十元錢,每個孩子都可以往里面捐錢也可以到里面借錢,這個箱子從來不上鎖,也沒有人專門盯梢。從最初一口氣少了十幾元錢到現在箱子里的錢只多不少,我們教會孩子們:做一個有愛心、誠實、守信、有節制的人。
學校一直提倡“不嫌棄、不拋棄、不放棄每一個孩子”。對此,我和同事們堅持做到“家長不能當老師,老師就來做家長”,幾乎所有的教師對家長都感覺無望的孩子始終沒有放棄,大家鼓勵著、輔導著,直到學生欣喜若狂地發現自己也能考及格。每當這時,我便強烈地感到,我們都是幸福的教師,在付出愛的過程中也得到了愛、享受了愛,我們將通過有愛、有責任心的教育,度過有意義的、飽滿的一生。
俗語曰:家和萬事興,妻賢福星廣,母慈兒孝敬。在xx市xx鎮xx村,提起x老師一家,那是人人羨慕的幸福之家,家庭和睦,母慈子孝,得到全村人的一致好評。
一、如水般的關愛換來丈夫的萬般柔情
x老師的丈夫是一個生意人,平時特別忙碌,脾氣難免火爆。高興時對待x老師百般依順和疼愛,羨煞旁人;沖動時雷厲風行,文武雙開,x老師為此沒少受罪,心靈和身體受到雙重的折磨。面對生活中的一切,x老師沒有退縮、沒有妥協,用水一樣厚德載物性格默默的關心丈夫、疼愛孩子、經營生活。特別是在她丈夫在意外受傷時。沒有借機報復、折磨丈夫。在丈夫住院醫治期間,x老師在身旁仔細照料寸步不離,她為丈夫端屎、端尿、洗臉、喂飯;經過x老師的精心護理照顧下,她丈夫的病情漸漸地好轉起來。望著床前妻子忙前忙后的瘦弱的身體,她的丈夫留下了慚愧的男兒淚,在以后的日子里,x老師的家庭充滿夫妻恩愛,無限甜蜜的生活,他們夫妻倆相濡以沫、風雨同船,共同克服工作和生活中的種種困難,夫妻倆再也沒有因生活瑣事紅過臉、吵過嘴,他們用彼此的真誠、關愛和幫扶,換來了家庭的美滿、幸福。
二、母慈子孝鑄就和睦家庭
x老師的大家族遵守“積德行善傳家久,節約持家繼世長,家和孝心無價寶”的治家理念。在家組中,老人身體力行,言傳身教。x老師夫妻對上贍養老人,對下撫養孩子。他們對身患重病的婆婆也積極履行贍養責任,在丈夫住院期間,x老師一邊照顧住院的丈夫,一邊還要對老人盡自己應當承擔的贍養責任,x老師的身體力行成為兒子學習的榜樣,繼續了他們的良好傳統。她的孩子每天放學抓緊時間寫完作業,就幫媽媽摘菜做飯,有時還幫爸爸給奶奶按摩身體,給奶奶剪指甲,講故事。街坊鄰居們夸獎說:“子女孝敬是他們二老的福啊!”
x老師對待自己的爸爸、媽媽,在兄弟姐妹中也是積極的履行孝道。由于離娘家較遠,x老師每年定期把父母接到自己的身邊,認認真真的贍養一段時間,為老人購買保暖的衣物,制作可口的飯菜,老人們總是在兄弟姐妹中夸獎解老師,要他們向解老師學習,孝敬父母和公婆。
三、嚴于律己、寬以待人、善處鄰里關系
x老師能夠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嫁到xx村這十幾年來,從沒有和鄰居發生過嚴重的糾紛,即便因為丈夫的沖動出現了使人不愉快的煩惱之事,x老師也能主動地及時化解。比如因為農村宅基地的問題,和鄰居發生了糾紛,當沖動的丈夫帶領家族年輕人要行動時,解老師嚴厲、大聲的及時制止,并用“六尺巷”的故事教育家人,最終沒有釀成大錯,當鄰居聽說后后悔莫及,積極主動地上門進行和解,最后這件事情圓滿結束,解老師也贏得了家族的認可、鄰居們的贊許。時間長了,x老師居住的家庭周圍的鄰里關系成為全村學習的楷模,每當有鄰里糾紛時,大家也樂意找解老師進行調解。
四、堅持學習、積極進取、用母親般的愛關注每一位學生
作為一名教師,老師總是認為自己有許多不足,還是積極的學習各種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并積極地進行實踐,她把“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必須是一桶水”作為工作勵志。向老教師學習豐富的教學經驗,向年輕的教師學習先進的教學技能,x老師儼然成為學校全體教師學習的楷模,在x老師的帶領下,我校的老師們都進入的學習的行列,整體教育呈現出欣欣向上,一片繁榮的景象。
在班級管理中,x老師作為女性,對學生們展現出慈母般的關愛。x老師不但關心學生們的學習情況,對于由于貪玩沒能完成家庭作業的學生,x老師進行的不是嚴厲的批評指責,而是耐心細致的關心教育,使好多孩子們從此愛上了學習;對于學習困難的學生,x老師抽出大量的時間、不厭其煩的給學生補課,指導學生學會聽懂為止,在補課期間解老師從不收取家長的任何補償。x老師還關心學生們的生活問題,對于生病的學生,x老師總是積極的聯系學生家長,并主動送學生去醫院治療,為孩子墊付醫療費用卻從不接受家長的補償。x老師總是說:你們把孩子送到我的班級學習就是對我的信任和肯定,他們就是我的孩子,為自己的孩子付醫療費是應該的。溫暖真摯的話語換來家長們真摯的感激和學生們的信任,x老師所教班級的成績總是位列同年級成績的前列。
這些就是x老師的個人先進事跡,雖然沒有什么轟轟烈的感動天地的大事情,但這些點點滴滴的生活瑣事卻恰到好處的體現了x老師的人格魅力!人生準則!愿好人行善事得好報!一生好運!
xx年12月7日。一個很特殊的日子。郁先生就出生在1896年12月7日。
就在這一天,一位來自郁xx中學的老師出現在了四川成都空軍禮堂。
下午1點30分,一位身材高挑而又微胖的老教師,沉穩地走上了三尺講臺,面帶微笑,用富有特色的“普通話”開始了《余角與補角》內容的教學。
這位老教師是誰,他就是xx省初中數學特級教師、xx市郁xx中學盛。
煮書求闕奠根基
1975年,一次偶然的機會,讓渴望當一名教師的盛夢想成真——作為村里公認的“高材生”,從牛背上跳下來,走進了學校,當了一個“孩子王”。
至今,盛老師還記得,自己站在三尺講臺前那副“窘態”:心跳在急劇地加速,臉漲得通紅通紅。手不停地顫抖著,寫一筆,粉筆斷一次。一次又一次的“滑落”,引起學生的一陣哄笑,腦海里一片空白……當老師不是那么簡單!這便是盛老師第一次上講臺的滋味。他反思自己,這完全是自己沒有教師專業素養的結果。
盛老師認為,要做好老師,要使學生一杯水,自己必須一桶水,而且這通水永遠是活水,這通水不是被動的灌輸給學生,而要讓學生主動吸收,這就是當好老師的根基。為此,盛老師暗下決心,為彌補知識的貧乏,要從讀書開始。對于他來說,陪伴了他38年的教師生涯的讀書,就如同“煮書”,爛熟于心,才是讀書的最高境界,才是創造教師生涯的起點。
你看他讀書,因為融進了教師這個職業,他將本體性知識貫穿于實踐知識之中,真正達到了“融會貫通”。為此,對本專業,除了師范兩年學習了數學專業知識,又及時進修三年數學專業學習,兩年后赴華師大數學研究生課程班進修兩年。在實踐中他發現教師與學生的心理溝通很重要,他還專門到外國語學院學習教育心理學兩年,閱讀了大量的教育教學和教育心理理論。與此同時,盛老師重視文化知識的學習,對中國國學進行了自學,特別對《論語》《道德經》比較細致的進行了品讀,還閱讀了重要的古今中外文學經典作品。
你看他讀書,因為融入了教育的本真,因而才有他的獨特見解:案頭書不在于多,而在于精。他喜歡讀“原生態”的著作,并且要讀熟讀透才有收獲。如為了真正弄清數學教學的價值,他研讀了著名數學大師m.克萊茵的《西方文化中的數學》,為了真正弄清數學教育的本質,他研讀了荷蘭著名數學教育大師的《作為教育任務的數學》。外國作者的著作不易理解,他把書讀了十余遍,并且每天放在床頭,一有空就隨手翻閱。
你看他讀書,因為融合了實踐的智慧,才把“灰色” 理論得以激活。他把這種讀書方法稱為“求闕”。初三數學中考綜合題復習是教學的難點,為此,盛老師帶著這個難點,認真閱讀美國數學教學大師波利亞的《怎樣解題》,對數學綜合題的教學從理論上提出了教學的基本框架,從實踐上予以操作。他的《一道數學中考題的再創造價值研究》一文先發表在國家級核心期刊《中學數學教學參考》上,后與一堂《數學綜合題探析》的公開示范課分別在省、市、縣和有關學校交流,引發數學教學界的重大的反響。
風雨墻外春來去,燈燭窗間月轉移。38年來,不知多少個夜晚,盛老師秉燭苦讀,那是“煮書求闕”,那是為了融匯于教育的根基而讀。“煮書求闕”四個大,盛老師托友人專門制成書法匾額,掛在自己的書房。著名書法家白墨先生也專門贈他一副對聯:“甘面壁讀十年書,愿乘風破萬里浪”,這成為他追求美麗教育人生的鞭策和行動。
行知合一順其道
走進盛老師的辦公室,墻上有四個大格外醒目:“行知者仁”。
這四個有他自己的解釋:教育工作在于一個“愛”,愛這項事業,從事了教育這項事業,只有奉獻自己,這就是一名教育者的“仁”。但教育者的“仁”,不是呼口號,說空話。要做教育仁者,在于遵循陶行知先生的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一名數學教師要使自己有效的工作,首先要下水去“游泳”,在“游泳”中尋求規律,既要科學地優化教學設計,又要藝術地與學生交流,從而達到高效教學。 “行知者仁”四個,從右往左讀就是:一個教育仁者是行知合一的化身;從左往右讀就是只有行知合一的從事教育,才能成為真正的教育仁者。為此,他寫下了教師即《教思》 的兩萬余的體會文章。
回溯盛老師的教學生涯,我們發現在他走過的路是一條探索之路。在實踐中一個個百思不得其解的難題,驅使著盛老師去尋求最科學的教育之道。實踐——思考——再實踐,行知合一,螺旋上升,在他身上增添著一個個美麗的花瓣:
你看那美麗的花瓣,盛開在教學內容上,他開展了數學內容的合理性研究。根據學生成長的階段性認知特點,考察了教材內容的結構體系安排的調查研究,為教學和有關部門的教材處理提供了科學的依據。他的調查報告《初中學生數學成績分化狀況調查及分析》,刊登在《教育》第3期上,并代表教研室分別在xx省、杭州市教研會議上交流;
你看那美麗的花瓣,盛開在教學方法上,他創設“數學課堂心育法”,讓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在心理上共振。理念先進、易于操作,特色鮮明。他的課題《數學課堂心育策略研究》獲杭州市課改課題二等獎,而于此有關的科研成果《數學“課堂心育”教學的可行性思考及操作例釋》等三篇論文接連發表于全國教育核心期刊《數學教學》《中小學數學教學》上,并均獲中央教科社案例評選一等獎;
你看那美麗的花瓣,盛開在認知教學上,他嘗試“學生有意義學習”的實踐與研究,促進學生積極的數學思考,避免簡單的機械學習,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心向,引導學生提出問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他的課題《初中生數學有意義學習的培養》獲得xx省教研課題二等獎,于此相關的論文《初中生數學學習心向的策略研究》發表在全國核心期刊《數學教學》上。
你看那美麗的花瓣,盛開在教學管理上,他與全體初三數學教師一起運作了“分層教學”的模式,抓住作業布置問題為切入口作為課題進行研究。他的課題《初三數學作業量優化的實驗研究》,明確地指出,作業優化包括三個方面:(一)數量的優化;(二)質量的優化(三)自我優化。實驗結論表明:面對初三學生數學作業量過重問題,通過作業的精選和布置,達到優化狀態,能夠使各個層面的學生在合適的作業量下,提高學習質量。研究報告發表于全國核心期刊《教育月刊》,并被國家權威教育期刊中國人民大學書報復印資料中心《中學數學教學》轉載發表。
你看那美麗的花瓣,盛開在教學流程上,它形成了全新理念下的“五環節”教學流程。他提出現代課堂教學課堂必須是高效的課堂,即“高認知、高參與、高情意”,在三高理念下激活四個要素,即“經驗、活動、思考、再創造”,從而形成“情景引題、經驗回溯、問題探新、思維拓展、積極反思”五個教學環節。實踐證明,他的教學環節新穎流暢、簡潔明了,引導學生步步落實,促進學生學會,會學,樂學。也因如此,他的課題獲得杭州市一等獎,xx省二等獎,由此設計的公開課在“浙派名師”、“睿智大講臺”等全省、全國多次亮相,產生重大反響,受到老師、專家的贊賞。
那美麗的花瓣,熔鑄成盛老師“行知合一”的理念,恰如他38年的教育生涯,讓教育和教學盛開出教育的智慧,那就是數學教學的“再創造”,這是當今數學教學理論和實踐的最高層面。他說:教學不是把現成的知識灌輸給學生,而是引導學生從生活和原有的認知結構中去發現問題,在引導學生去發現已經發現的知識,在此基礎上去拓展,去反思,再重新去發展。現成的數學是“冰冷的美麗”,而現代的數學教育是“火熱的思考”,數學教育的價值在于激活學生的數學精神、數學思想、數學方法,培養學生問題解決的能力和創新意識。他在不斷思考,不斷實踐。他的課題《基于再創造理念下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研究》以及他的“徒弟”的多個子課題已在省、市級立項。有關的論文《淺談數學回歸基礎策略研究》已在國家級數學教學核心雜志發表。
盛老師在行知合一的路上,撰寫了教育教學課題報告、論文60余篇,課堂設計、案例、隨筆、體會等150余篇,分別在市、省、全國級發表、獲獎、交流。
他最深刻一句自我告誡的話是:數學教育要遵循數學本身的規律;數學教育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這是行知合一的真正內涵,值得我們深思。
風雨作琴我曼舞
三十八載風雨相隨,學海無涯,教海無邊。郁xx中學是一塊豐沃的土地,因有了風雨相伴,這塊土地才變得如此肥沃,才使盛老師茁壯成長起來。
他曼舞在這塊土地上,領導的信任,同事的合作,使他把自己的畢生心血花在了學校工作上,學校的好多榮譽與他的努力緊緊相連:
首個獲得杭州市優秀心理輔導站;
首個獲得xx省科研興校200強學校之一;
首個獲得xx省校本教研50所先進學校之一;
首個獲得xx省校本培訓先進學校;
首個在歷史上獲得全國數學競賽一等獎。
這是學校的驕傲,也是為教育增添了一筆美麗的色彩。
而他本人也因此為自己的教學生涯留下深深的腳印:
xx市先進科技工作者;
xx市先進工作者;
xx市“優秀園丁”;
xx市優秀青年教師;
xx市愛生積極分子;
xx市優秀共產黨員;
xx市優秀共青團員;
杭州市高師實習指導教師;
杭州市優秀心理輔導先進個人;
杭州市教科研先進個人;
xx省初中數學競賽優秀指導教師;
xx省第xx屆“春蠶獎”……
同時還被被確立為xx市學科帶頭人;
杭州市數學骨干教師;
杭州市名師培養基地導師;
xx省名師名校長工作站導師;
xx省中學數學會理事;
xx市教育學會理事……
xx年,他被評為xx省數學特級教師。那年他已經是天命之年。
初中數學特級教師,不僅xx市破天荒,就是全省也是鳳毛麟角。
他有了光環,但他更有了責任,他更愿做一個耕耘者。
他耕耘在基層的土地上。盡管曾經有省城學校的招手;有高薪和物質待遇的呼喚;甚至有走行政之路的機會;至少也有離開三尺講臺的可能。他雖然猶豫過,彷徨過,但他最終想到的是這塊豐沃土地滋潤了他,郁xx中學這所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園地孕育了他。接下來的路如何走?他想到的是:特級教師的教學生命在于教書,他選擇了繼續在基層一線耕耘。
他耕耘在郁中的土地上。他要重新體驗年輕時走過的路,酸甜苦辣的滋味他終身不忘,他要跨越與當今孩子的年齡鴻溝。為此,評上特級的第一年自告奮勇當了班主任。之后,他顧全大局堅持在教學一線。無論怎樣的班級,他毫無怨言服從領導分配的任務。
盛老師認為,如果自己還停留在自己過去的學生曾經獲得全國、xx省數學競賽一等獎的眼界里,還停留中考成績曾經在xx市第一的境地里沾沾自喜,那是自己教學生涯的悲哀。他把最有效的時間放在鉆研課標、教材上,放在教學設計上,放在40分鐘的效益上。面對學困生,盡管其它工作繁忙,但他堅決杜絕有償家教,放棄大量的休息時間見縫插針地輔導學生,使一個與優秀幾乎無緣的班級有4位同學加入優秀行列。就xx年上半年學期,另一個基礎并不突出的班級的期中考試優秀率在全年級中獲得第一名,在期末考試中,盡管他接受上級業務部門參加中考命題出差20天,但數學成績個人第一名的也是他的學生,而“e率”只有0.018。
另外,他在一線教學中獲得了大量的當今學生數學學習的信息和教學案例,這為他不斷研究和教學創新獲得了第一手材料。聽取他報告的老師紛紛說:“盛老師的報告是最貼近我們的,不唱高調,真實可信”。
他耕耘在土地上。他關注年輕教師的專業成長,熱心于年輕教師需求,只要有教師在教學上、科研上有探討的問題,他都會伸手相助。聽課、評課、說課,論文指導,專題講座,盛老師以自身成長的經歷,引導年輕人做“行知合一”的教師。
《教與思》——為第一天走上教育崗位的新教師心歷導航;
《淺談教師規劃書的制訂與實施》——為新生代教師在前進十路口指點迷津;
《做劍氣合一的教師》——為中青年教師設計的思維導圖;
《談教師的專業發展》——給中年教師肺腑之言;
《談教育教學論文的撰寫》——送給所有教師的科研工作餐;
《學會表現》——為中老年教師晉升職務的技術咨詢;
《班之魂》——送給年輕班主任的文化快餐
…………
這些都通過教師進修平臺輸送給中小學教師。
在所帶的徒弟中,有的成為xx市數學學科帶頭人,有的被評為最年輕的中學高級教師,有的成為學校的科研骨干。本省范圍的徒弟也出類拔萃,有的在xx省獲得優質課一等獎,有的被評為當地的地區級名師……,兄弟學校,和一些縣市成立“盛特級教師工作室”,迫切要求他前去指導。
他耕耘者土地上。他積極為當地業務部門、兄弟學校開展研訓工作,受xx教師進修學校、教研室邀請,為數學教師、全市所有小學班主任,新教師,教育科研項目、“a類項目”等等作專題講座50余場次,受到老師們的好評;他到第二幼兒園,環山幼兒園,三小,xx小學、xx小學,xx初中、xx中學,xx中學,xx中學,xx鎮中,xx鎮中,xx中學,xx中學,新登高中作專題指導和上示范課,帶去全新的教學理念,面對面指導;他到場口高中幫助開展課題研究,列項目,寫方案、定措施,進課堂,研究項目獲得xx省教研課題二等獎。每次講座,每次上課,每次指導,他都要傾注極大量的心血。到幼兒園去,他要查閱專門的幼兒教育材料;到小學,他要了解小學教育的特點,到高中,他要熟悉高中教材;德育工作,要學習新形勢下的德育工作現狀和了解當地學校情況,做科研更要閱讀大量的理論材料和操作方法。
他耕耘在教育的第一線。他知道,特級教師支教是一項基本的任務,也是不容推卸的義務。只要上級業務部門的召喚,他將克服重重困難,安排好工作,到全省薄弱地區參加支教活動和業務指導工作。從浙北到浙南,從山區到海島,從大學到幼兒園,從偏遠的泰順、慶元縣到省城杭州無不留下他的身影。無論是達到上千人的“浙派名師”課堂,還是小到四五人的座談,他都是認真對待。它的課激情四射,幽默風趣,底蘊豐實,切近實際,深入淺出,受到全省各地老師的熱烈歡迎,也受到省專家的肯定。
盛老師不僅在全省各地積極支教,而且也影響到全國各地。
xx年.他赴山西太原在全國數學科研工作會議上聽課評課;
xx年,他赴在全國數學科研工作會議上聽課評課;
xx年,他赴地震災區青川縣為全縣學校中層干部作《打造學校的脊梁》專題講座;
近年來,他在全國、省、市級上示范課和各級專題講座180余場。每到之處,都引起教師和專家們的共鳴。
是的,耕耘著是辛勞的。為了學生,為了每一次活動,他要比其他老師付出的更多更多。過度的勞累,他疾病纏身,高血壓,膽結石,嚴重的頸椎病,肝腫大……,難免還傳來一些雜音。家人到杭州x醫院兩次預約動手術,醫生也多次催促,而他想到的是學生,想到的是工作。他詼諧地說:“不要虛度教育的生命”!是啊,在前進的路上,有領導專家的肯定,有老師們的鮮花和掌聲,有朋友的鼓勵和鞭策,享受著勞動的幸福,享受著付出的收獲,他努力實現著事業成功的美麗之夢!他把這些當作前進路上的春風細雨,風風雨雨當作美妙的琴聲,在琴聲中飄然曼舞。
他在一篇生活隨筆《臺階》中寫道:“人要有精神!五十多個的歲月,是我走上了五十多個臺階,哪怕我經受過何種風風雨雨,但我從沒有后退過,我自感在踩過的臺階上留下的腳印是充實的,不管人家有沒有發現。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然而人不斷邁向新的臺階的堅韌不撥的精神應該是永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