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事跡材料3篇
*是*鎮*湯村一名普通的農村婦女,現年50歲,1*9年她承包了村里的二百多畝荒山發展山嶺種植養殖,使原來只生荒草、不長莊稼的荒山變成了一座“山溝鵝鴨叫,山腰野雞鳴,山頂瓜果香”的“金山”。本人先后榮獲了省“科技女狀元”、區“庭院開發狀元戶”、“科技奔小康”等光榮稱號。20*年10月,省婦聯主席趙玉蘭同志到威海時,特地參觀了她承包的荒山。
一、不甘落后窮思變,沖破輿論進深山
*是一個不甘貧窮的婦女,一直有干一番事業的理想。但現實又讓她難以如愿:她上有四位年事已高的老人,下有兩個尚在讀書的雙胞胎兒子,全家人的衣食住行都需要她張羅,而且只讀過兩年小學,沒文化,沒技術,想搞點項目也是力不從心。丈夫總是勸她不要整天胡思亂想,平平安安過日子就行了。她卻不甘心一直窮下去。
1*9年秋天,*湯村開始對外承包荒山。*馬上想到可以利用荒山大搞種植、養殖,依靠荒山開發擺脫貧窮。做通丈夫的工作后,她一次性交上了1.6萬元,承包了村前兩塊荒山,西塊60畝,承包期28年,東塊230畝,承包期50年。為了開荒方便,*和丈夫在冰石山腰蓋了三間平房,把灶具家什往車上一搬,*年臘月初六就離開村子,住進了荒山小屋,過起了與山雞、野兔相伴的山野生活。
二、自力更生苦創業,荒嶺舊顏換新裝
*年近半百,孩子又學業有成,按理說是該享清福的年齡了。但她始終認為創業不分年齡大小和文化高低,開弓沒有回頭箭。整整一個冬天,*和丈夫起早貪黑開荒整田。每天五點鐘進山,晚上八點以后才回家,一天只睡六、七個小時,天冷風大,就戴著氈帽、手套,土層結凍不能用掀挖,就用镢頭和鋼釬,艱苦創業。
*年春天,*到附近的鎮村的棗園考察后,以每棵7.5元的價格從萊陽市種苗研究所引進王棗、梨棗兩種棗苗3000棵,又從本鎮雙寺夼村以每株15元的高價購進160棵大元豐棗苗,同時利用山上的酸棗、野棗嫁接優質大棗300余棵。她還在荒山上栽植了桃、杏、李子、葡萄等果木,搞多元化種植。為搞好管理,她一邊到外地向專家技術員請教,一邊購買書籍學習,自己文化淺看不懂,就讓丈夫念給自己聽。為解決果苗缺少有機肥的問題,20*年夏天*投資2萬元在山腰背風處蓋起了兩個占地180平方米的簡易雞舍,采取圈養和放養相結合的方法,用草種、蟲子、松籽等自然飼料喂雞。飼養5000只雞,前兩批3000只成雞已出欄,純收入1萬元。現存欄*只,積糞60立方。
搞荒山開發,每走一步都需要付出艱辛的勞動。*的右小腿80年因骨折手術失敗落下了股質增生的后遺癥,97年又患了膽囊炎,發作起來肚子絞著疼,承包荒山后,她忘記顧不了病痛。*年夏季天旱,剛栽上不久的棗苗旱了,耷拉著腦袋馬上要干死,*急了,一棵苗就是15塊錢呀,說什么也要把苗保住。山上沒有水,她就和丈夫到山下水灣里挑,一桶水只能澆一棵苗。挑水上坡,腿疼得邁不開步,她硬是抱著肚子咬著牙撐著,等陣痛一過又挑起水桶往上爬,晚上她癱倒在房門口,連往屋里爬的勁也沒有了,丈夫心疼地說:“咱明天歇一天吧!”第二天一早她還是爬起床又上了山。
自*年冬天以來,*共在荒山上投資17萬元,使昔日的荒山徹底變了樣:莊稼壓彎了亂石,瓜果樹苗取代了茅草,荒山披上了新裝。看到這可喜的變化,村里指點、議論的人少了,稱贊、佩服的人多了。在她的帶動下,*湯村又有3戶人家承包了荒山。
三、展望未來繪藍圖,誓讓荒山變“金山”,面對這片荒山,*常常思索一個問題:在享有開發管理權的這幾十年里,自己能為這座山帶么,能給村里的群眾和周圍的荒山開發者留點什么?為了回答這個問題,她制定了自己的最低要求和最高目標。最低要求是今明兩年拿出8至10萬元做好三項投入:一是從臨沂購進優質板栗苗3000棵,發展板栗50畝;二是利用自身苗圃擴大優質大棗種植30畝;三是增設2個占地分別為120平方米的采光式雞舍,使飼養存欄量達到6000只。最高目標是在承包期限內把荒山變成*鎮的“聚寶山”和“山嶺開發樣板”。通過實施立體開發,使山上、山中、山下徹底變樣。山上林果在形成規模的基礎上開發一片苗圃繁育基地,免費為周圍開發荒山野嶺者提供果苗和技術;山中養殖場引進七彩山雞、山羊,形成多品種互補養殖、共同發展的格局;山下水灣搞好清挖開發,使蓄水能力和有效養殖水面進一步擴大。她還準備在山的西、北兩面用白頂松栽植一條防風護林帶,使冰石山成為一個聚寶山莊。*文化不高,但她非常喜歡聽一首歌。歌中說: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精美的石頭會唱歌,它能給勇敢者以智慧,也能給善良者以快樂。她堅信:只要自己辛勤努力,美麗的傳說一定會變成現實,冰石山的石頭們總有一天會唱出自己快樂的歌。
是**縣**鄉黃坪村的養羊大戶,他從2只山羊發展到現在的170多只,年凈收入5萬多元,他向村民傳授養殖技術,無償將良種公羊借給其它養羊戶使用,幫助困難群眾脫貧致富,連續3年被評為“十星級文明農戶”和科技示范戶。
現年42歲的,曾經是**鄉計劃生育重點處罰對象,全家7口人,有5個孩子。他為躲避計劃生育流浪、襄樊等地打工,,直到XX年兒子出生后,才回家定居。此時,一貧如洗,小孩讀書學費都拿不出來的家境,想發展生產、想做生意缺乏本錢,手中無網看魚跳,萬般無奈之下,于是想到了投資少、見效快的養羊項目。XX年他搭起了小木棚,在親戚家借了2只母羊,走上了試試看的養羊之路,未曾想當年除還本外,另出售山羊4只,當年見效。XX年,他自己掏本錢又買了幾只母羊,開始了正式的養羊生涯,從此他就與山羊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為了提高養殖技能,他從書店買回來有關資料閱讀,并且不斷請教老牧人和縣鄉技術人員,向他們請教養羊技術。人手不夠,他就和其他村有經驗的村民聯系,讓他們幫忙放牧。同時,蓋起了50平方米的新羊欄,解決了羊只過冬問題。為了降低養殖成本,投資多元,購買了粉碎機、柴油機等設備,將農作物秸稈粉碎作飼料,羊群除白天放牧外,每天早晚進行補飼,使羊群長的膘肥體壯。每到產羔季節,就整天泡在羊舍里,接生羔羊、護理羊羔,時刻守護在生產母羊身邊,使羔羊育成率達到99%以上。每年6-7月份,羊價最低的時候,他購回淘汰羊進行育肥,瞅準市場及時出手,每只羊能盈利100余元,僅此一項,一年能掙1萬多元。
由于自己的刻苦鉆研,加之業務單位的及時指導和各級領導的關心支持下,他終于摸索出了一套成功的養殖經驗,經濟收入也逐步增加。XX年收入4000余元, XX年突破1萬元,XX年收入2萬多元,去年他又出售山羊90多只,收入4萬多元。隨著養殖規模的不斷擴大,他又憑著幾年來的努力購買了原供銷社的屋20多間,所有的飼草飼料也都有了固定的放置場所。現在他在院子里建起了標準化羊欄8間,種植優質牧草4畝,存欄山羊145只,能繁母羊達到79只。在擴大規模的同時,積極加快品種改良步伐。XX年,在淘汰原波爾公羊的基礎上,新購回波2只波爾種公羊,開展波努馬三元雜交,邁出了品種改良、提質增效的步伐。
**個人致富之后,不忘幫助貧困戶,本村殘疾青年李興寶就是一例。XX年,李興寶拿出家里全部積蓄買回10只能繁母羊,由于經驗不足,當年不僅沒有見效益,而且死了5、6只羊,直接損失了2500多元,李興寶灰心喪氣,真想打退堂鼓。鼓勵他不要怕失敗,幫助他查清了死亡原因,耐心地給他講解養羊的技術和注意事項。從此,成了他的“高參”,解除了他的后顧之憂。如今,李興寶羊只存欄達到了70多只,不但還清了債務,還娶了媳婦,他逢人便說“多虧了劉哥,要不我哪有今天!”。
,又種植牧草6畝,人工草場面積達到10畝,同時利用秸稈青貯和青干草混合,山羊飼養量突破200只,效益達到5萬元。在他的帶動和指導下,周圍群眾都建起了標準化的羊欄,根據自己的實力養殖數量不等的山羊,這里成了該村一個規模化的養羊小區,現在這個小區養羊戶已達23戶,存欄山羊2684只,能繁母羊1126只,種植優質牧草118畝,在鄉政府的支持下,該村現在成立了養羊協會,任會長,在協會的統一規劃下,標準化1235養羊示范小區飼養規模將達到只以上,使各家各戶都有可觀的經濟收入。目前養羊戶達28戶,存欄山羊2198只,其中能繁母羊1220只,年內可出欄1500只,收入可達65萬元以上。
姓 名:杰
畢業學校:職專
專 業:養殖
職 業:
杰是一個非常樂觀開朗的人,在平時的生活中,他是一個非常有想法的人,大家都非常喜歡他,可就是學習成績上不去。XX年,小學畢業的他在渾渾噩噩中開始了初中的學習生活,但三年的初中學習生活卻在無所事事中度過了。他沒有考上高中,成為了老師眼中成不了大氣候的學生,成了家長心中不爭氣的孩子。黑色的6月,每個人都爭先恐后的擠上了普通高中這座獨木橋,唯獨他成為了被擠下橋的弱者。9月,當別人都進入了自己夢寐以求的普通高中時,杰有點失落。為了讓杰將來能有個飯碗,自己能養活自己,父母把他送進了職專。
剛進入學校的時候,杰不知道自己選擇什么專業好就業,學校的老師聽說杰比較喜歡養一些小動物,便根據杰的興趣,建議他選擇了養殖專業。這個看似不顯眼的專業,卻指明了杰前進的路。當時,**縣正在建設生態農業,全縣上下在大力養殖雞、牛、羊,杰覺得學這一門技術,肯定沒有錯。"即使我的技術成不了大氣候,也可以自己搞養殖發家致富",在這一觀念的影響下,杰愛上了養殖專業,逐步能靜下心來學習。
在3年的職專生活中,他除了學習學校開設的專業理論課外,還積極隨實習指導老師到養殖小區進行實習。每周末回家,他還利用現有的飼料為自家養的豬、雞進行飼料配合,觀察它們的食欲狀態、行為狀態,并且利用自己在學校學到的知識為它們看病。通過自己的努力,3年下來,他既學到了豐富的理論知識,又練就了過硬的動手操作能力。
憑著自己較強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畢業后他成為了一名飼料銷售人員。經過不斷努力,他在打拼出了一片屬于自己的市場,而且成為了行業內的佼佼者,后來成了公司營銷的領跑者。
XX年6月,杰萌發了一個想法"給別人打工不如給自己打工"。他便辭職,在阿拉善盟開始了自己艱辛的創業之路。從養雞開始,漸漸發展壯大,到XX年3月,他首批出雞量達到10000只,養羊近千只,每年獲純利20萬多元。
杰常說:"我也曾經懷疑過這條路能不能走得通,但我選擇堅持走下來,并相信自己的選擇。想想現在擁有一切,很慶幸自己曾經的選擇沒有錯,還是走適合自己的路才是成功的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