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優秀共產黨員事跡:桃李無言 花開有聲
花
靜靜地綻放
在我忽然想你的夜里
——題記
有一股力量,叫感動;有一份情懷,叫奉獻;有一種秉性,叫執著。
她是一位充滿愛心的小學教師,她是一位模范爭先的共產黨員。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她始終堅信:學習,讓自己不斷進步;思考,讓自己更加敏銳;行動,讓自己享受創造的快樂;收獲,讓自己擁有充實的人生。她,就是戴秀娟,曾任教于祁門縣平里鎮梅南小學,現是金字牌中心學校的骨干教師。
1989年踏上工作崗位的她,長期擔任語文教學及班主任工作,并連續十幾年兼任語文教研組長一職。從教以來,她在教育教學領域不斷探索,最終完成了由年輕教師——骨干教師——復合型教師的光榮蛻變。
作為一名黨員教師,她在三尺講臺上已默默耕耘了20多個春秋。在歲月的年輪里,在平凡的生活中,她一直堅持以人格魅力和學術魅力身體力行黨的宗旨,始終以一個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在教育、教學、教研及其它活動中充分發揮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她顧全大局,勇挑重擔;她無私奉獻,培育滿園桃李;她讓生命承載更多的希望,讓青春在黨旗下閃閃發光。
激情滿懷——無私奉獻
她是白云,愿把愛奉獻給藍天;她是綠葉,愿把愛奉獻給大地;她是星星,愿把愛奉獻給夜空。自從選擇了教師這一平凡而偉大的職業,豐富多彩的課堂和那些天真無邪的孩子們就成了戴老師的迷戀和牽掛。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戴秀娟老師始終以身作則,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奉獻著。她每天起早貪黑,備課、上課、批作業、改試卷,每天在寢室、教室和食堂重復著三點一線的單調生活。為了輔導那些中午不回家的學生,她常常放棄午休的時間。繁重的工作壓力,家庭的瑣碎事情,使本來身體就比較虛弱的她時常感覺疲憊不堪。聲音嘶啞了,體重下降了,但她從未因為這些耽誤過一節課,就連結婚的當天仍去教室給學生上課。
兩年前,她最敬重的父親患了重病。作為長女,她無法守在父親病床前盡孝。為了不影響工作,每天放晚學后,她都要趕晚班火車回蘆溪鄉倒湖老家照顧病重的父親;清晨,又趕早班火車回學校上課。整整一個月,她就這樣在學校與一百多里外的蘆溪老家來回奔波,沒有請一天假,沒有耽誤一節課,更沒有叫一聲苦! XX年9月28日,病床上的父親已是昏迷不醒。彌留之際的老人多么渴望親愛的女兒能在身邊多陪一會兒!同樣,作為女兒,戴秀娟多想留在父親的身旁,和老人再說上幾句話!可是為了不耽誤課程,她只能含淚離開了父親的病床,回到了她最鐘愛的三尺講臺。父親去世后,她在父親的遺體旁長跪不起,悲痛的淚水久久難止。誰說她不重感情,誰說她不愛家人?可是,“自古忠孝難兩全”,要奉獻就意味著要付出,而她愿意用自己無私的奉獻換來學生們更多的歡笑。
父親去世那年,兒子正讀高中,正是需要她加倍關愛的時候,她卻狠下心把兒子送到歙縣一所寄宿制學校就讀。本以為這樣就能安心地工作,誰知“屋漏偏逢連夜雨”,就在父親出殯后第七天她的丈夫又不幸查出患上了尿毒癥,急需換腎治療。沉重的經濟負擔、繁重的工作任務以及深重的思想壓力并沒有壓垮這個堅強的女人!最終,她以自己柔弱的雙肩擔負起生活和工作的雙重重擔。盡管已經竭盡全力,但她對家人始終心懷歉疚。然而,每當看到因為自己的付出,學生取得驕人成績的時候,她又是滿心欣慰。對于她的付出,有人不理解,說她精力充沛卻疏于親情,可是誰又知道她堅強外表下隱藏著的眷眷柔情與深深愛戀?所幸的是,她的舉動得到了同樣是做教師的丈夫的理解和大力支持。而這,也成了她忘我工作精神動力的源泉。此后,在從教之路上,她走得愈發堅定從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