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實踐好學生事跡:科學我的所愛
自從懂事以來,世界對于我就是一團迷霧,我一直不停地問這問那。直到三級,《科學》來到了我的身邊,似一陣陣清風,撥云見日,我腦中的一些疑問,慢慢散去。我也因此愛上了它,科學成了我最要好的朋友。課上我如饑似渴地學習著科學知識,課下,我根據教材的要求利用身邊的材料進行科學探究實踐活動。學習植物,我知道它們也是有生命的;做種子發芽實驗,我認識到一粒小小的種子,是那么頑強,竟然能把壓在身上的磚頭頂起來;植物雖然不能移動,也沒有大腦,但它們卻很有辦法讓它們的兒女“四海為家”。學習電學了,我異常興奮,原來是電荷在導線里流動形成電流,電流經過用電器,用電器就會發光、有圖像有聲音,就會轉動。
這幅圖上的小電動風扇就是在四年級學完第三課簡單的電路后,我回到家,就迫不及待地搜集電路元件,找來幾根導線、一節電池、一個小木塊、一個回形針和兩個圖釘。用什么來做用電器呢?為了完成我的小制作,我不惜把自己最愛的太陽帽上面的小電風扇拆卸下來。費盡周折,最終組裝成功了。去年,在學校的藝術節上,我的這個作品也參加展示,并獲得了一等獎。不過,那時的“作品”完全改變了模樣。我在爸爸的剃須刀的啟示下,找來一個小藥盒,把導線、開關、馬達和電池全都放進盒子里,只留風扇在外面。藥盒的外面還貼上手工紙,畫上圖案,特別在按鈕的地方還畫上一朵小花。展覽時別人都不知道這是什么,開關在哪里。于是我就自豪地一一為他們演示,聽著同學們嘖嘖的稱贊聲,我的心里美滋滋的。
有了這樣的經歷,我就更加熱愛我的科學了。科學講究實踐,如果沒有那次的親身實踐,自己就不會對電路有那么深刻的理解。這不,這學期學習“生物與環境”后,我就按照教材的指引,讓爸爸釣魚帶回來一些水草,又從鄰居那里要來幾條泥鰍,于是我的生態瓶建立起來了。如今,生態瓶的水草長勢良好,幾條小泥鰍在生態瓶里自由自在地生活著。我還利用它做一些實驗:沒有水草,小泥鰍就總是往水面上鉆;水長時間沒有換,小泥鰍就不活潑,這時候我知道一定是缺氧了。看,小泥鰍是不是還在生態瓶里快樂地游玩呢?
我非常喜歡小汽車,但小汽車每每都被我拆得亂七八糟,總想弄個究竟。不過,我可以把不同小汽車的零部件組裝起來,做成我的“百變小汽車”,樣子雖然不好看,可我每每玩得不亦樂乎。
去年暑假,我們一家人到鳳凰山游玩。那里泉水清澈,岸邊各種鵝卵石十分美觀。這瓶水就是當時帶回來的,雖然已經有一年多了,但到今天仍然清澈可飲,真心希望家鄉的水多年以后依然甘甜清冽。這學期學習了“地球表面及其變化”,我才知道鵝卵石是怎么形成的,也使我深刻認識到流水對地表的侵蝕作用。
今年秋季,鄰居雷大爺看我非常喜歡鴿子,就贈送給我兩只信鴿。現在,我每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看望我的信鴿,給它們喂食,清理鴿糞。為了方便喂食喂水,我利用礦泉水瓶,做成漏斗形,喂食喂水不再費力了。鴿籠下面裝上可以拆卸的塑料袋,這樣就方便清理鴿糞了。同時我還不間斷地觀察鴿子的生活習性。現在,我正在準備說服媽媽將鴿子搬進屋里來,因為雷大爺說如果條件好,鴿子不久就會生蛋孵小鴿子了。真期待小鴿子出生的那一刻。
這張照片上的紙飛機,一些是我根電視里面學做的手工制作,一些則是自己的創作。經過“試飛”,它們有的飛得很快,有的飛得很穩,有的飛出去還能飛來。這個大家伙,是我利用煙花筒,學著我們的長征系列火箭制作的。真希望,有一天它們也能夠像神州八號飛船飛向藍天,伴隨天宮一號翱翔于宇宙之間。
春天,科學課上學習新的生命,于是我在家里的小園里種了兩株玉米,一株在東側,一株在西側。當時爸爸說西邊那株玉米不會有收獲,我不太相信。秋季到了,果然如此。科學書上說的沒錯,植物開花后只有授粉了,才能結果。
這幅大家看清楚了嗎?原來是上下拉的開關,由于離床距離較高,開關都要起來,我感覺很費力。于是,我根據動滑輪的作用,在上面按一個動滑輪,這樣兩根線都往下拉就可以不用起來達到開關的目的了,方便多了。
科學給了我智慧,實踐帶給我快樂。那天爸爸問我將來想干什么,我毫不猶豫地說:“我要做科學家,未來的火箭不僅能把飛船送上太空,而且自己還能回來。”科學在于實踐,實踐才有真知,今后我一定更加努力學習科學,不斷實踐創新。我憧憬著未來,相信憑著我對科學的熱愛和不懈地追求,夢想一定會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