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教先進事跡材料
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事跡材料,僅供參考!
進入特殊教育學校以來,一直從事班主任工作及一線教師崗位,由于特校的客觀原因,在校教師的周課程量都滿負荷,就雷小軍老師而言,周課數最多的達到33節 /周。雖工作量超負荷,但雷小軍老師沒有埋天怨地,而是發揮專業教師帶頭作用——無私奉獻,愛崗敬業,鉆研業務,攻克難題------。在雷小軍的努力下,很多殘障兒童走出了生命的低谷,過上了正常人一樣的生活,雷小軍自己也獲得了省首批特殊教育工作先進個人、新余市優秀教師、新余市師德師風先進個人、素質教育先進個人、被市教育局評為教學能手、評為全市優秀教育工作者、評為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同時也評為了江西省特殊教育學術骨干、市“骨干教師” 等。
年輕的雷小軍,以自己對殘障兒童無私的關心愛護,譜寫了一曲忠誠黨的特教事業的奉獻之歌;優秀的雷小軍以自己的執著追求,在青春的路上留下了一串串忠實的腳印。
帶著四年特殊師范學習的收獲,帶著滿腹學問走進了新余市特殊教育學校。在新余市特殊教育學校的十幾年里,雷小軍把滿腔的愛心都奉獻給了學生,并贏得了師生們的信賴。
在游刃有余地施教之時,雷小軍依然不忘加強自我學習。他意識到,當今社會信息瞬間萬變,一名教師不學習就難以教會學生適應社會,自己也無從立足于教育。為此,他刻苦鉆研教材教法,認真翻閱有關特殊教育書籍,并寫出了數萬字的教學心得和十多篇教學論文:如撰寫的論文《聾校的思想道德教育應如何開展》榮獲國家二等獎;論文《淺談聾校課堂彈性教學的幾點認識》榮獲國家三等獎;論文《聾校素質教育考試初探之見》榮獲省一等獎;論文《淺談游戲在教學中的作用》省榮獲二等獎;論文《如何面對特殊教育存在的評價問題》榮獲省三等獎;論文《淺談聾兒家庭教育問題與對策》在新余教育雜志上發表;又如《淺談聾校職業教育與就業問題》、《淺議初中聾生語文學習好習慣的養成》、《淺談聾校語文課堂中的情景教學》等三篇論文分別在遼寧省《特殊教育》雜志上發表。
盡管在讀書時心中正預想了特殊教育的種種困難,作好了對付種種困難的準備,可當他走上講臺,真真切切地面對那此聾啞、弱智兒童的時候,雷小軍才發現這工作遠比開始想象的要困難得多。
由于身體原因和家庭經濟條件的局限,大多數聾啞孩子在入學前接受的教育往往是零。基本上所有的孩子在入學時都不會寫名字,甚至不知道1+1=2,不會數十以內的數字。要想使這樣的孩子像普通孩子一樣學習,那需要老師付出比一般教學要多幾倍、幾十倍甚至幾百倍的心血。
有一年,雷小軍老師班上來了個宜春來的叫范景的女學生,在剛來的時候,她對別人的唯一反應就是點頭,在學習最基本的1+1時,老師用小棍子、粉筆、指頭等直觀的東西來講解,范景模仿老師的動作伸出了兩根手指,高興的雷老師以為她懂了,請她上臺演板,可結果卻寫出了1+1=11,哭笑不得的雷老師沒有生氣,而是耐心地根據范景的思路,先手把手地教她從1數到10,再從10數到1,重復了無數遍之后,范景終于記住了它們之間次序,學會了1+1=2,并慢慢地學會了最簡單的加法。但在學習減法的時候,又出現了新的問題,范景總把減法做成加法,經過雷小軍老師耐心地輔導,范景學會了減法,但是她又把加法給忘得一干二凈了,雷老師只有從頭來過,上班時間不行,那就在課余時間輔導,很長一段時間,晚上6:30—9:00,只要走進雷老師房間,看到的就是雷老師在不知疲倦地輔導范景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