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電電工先進事跡材料
由于山洪被改道,突然“嘩啦”一聲,大水就把他們淹了個滿頭滿臉,被渾濁的山洪沖出了1米多遠。大家的心懸到嗓子眼上了,幸虧有繩子系在腰上,樂呵呵地從水里鉆出來,風趣地說:“放心,還成不了烈士。”
傾斜了的119號桿一直矗立在滾滾山洪邊,直到洪水退去。
面對客戶有難,他滿腔熱忱
這天清晨,豆腐作坊的老板徐維田把爐子熄了,隨后把差不多燒完的煤渣倒在門外,就和老婆一道送豆腐去了。
大約半小時后,相隔不過百米的花園供電營業站里,電話鈴叫住了正準備刷牙的。他一手拿著牙刷杯子一手拎起電話,“徐維田家的作坊著火了。”撂下電話就跑出營業站,扭頭一看,一股濃煙從徐家豆腐作坊的二樓窗戶里涌出。他顧不得放下杯子就往徐維田的作坊跑。撞開門后就往外搬東西。左鄰右舍也紛紛提著水桶來,搬東西的搬東西,滅火的滅火。隔壁鄰居突然喊了一嗓子,“他們家廚房還有煤氣罐!”剛搬東西出來的叫道,“大家站遠些,小心爆炸。”說著照電視中救火的模樣,脫下件衣服浸濕罩在頭上就往廚房里沖。當找到煤氣罐時,連接在灶上的橡皮管早就燒融了,手一碰罐體被燒得生疼,再不搬出去肯定要爆炸。四周的火灼得皮膚就象要裂開一樣,他咬了咬牙,抗起滾燙的煤氣罐吼著跑了出來。等放下煤氣罐,大家才發現雙手和肩膀都燙出了水泡。煤氣罐搬出來了,大家又重新加入到撲火搬東西的行列,最后是借來洗車用的高壓水槍才把火勢給“鎮壓”下去。
徐維田回來后,感動得說不出話來。以前總愛拖欠電費的他,自打那天后,就用主動預交電費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對深深地謝意。
面對本職工作,他毫不懈怠
xx年10月25日,在前往花園供電營業站的途中,車窗外的青山綠水、悠閑的牛羊,以及一閃而過的那一張張風霜雕刻出的臉,還沒見到,似乎就知道了他的模樣。
同行的還有市委的領導以及供電系統的各級領導,當花園營業站的陳站長向介紹我們這些“不速之客”時,他并沒有停下手上收繳電費的工作,只是點頭微笑算是打過了招呼。營業站很簡陋,樓上有些斑駁的辦公室里掛滿了錦旗和獎狀。隔壁有個臥室,是給值晚班的工作人員準備的。在簡易的書架上,我發現了一摞獎狀,上面蒙了層細細的灰,應該是很少打開的緣故吧。旁邊放著一本破得連封皮都沒有的字典,還有兩本電工專業的書,書里密密麻麻全是注釋。書底下壓著厚厚一摞筆記本,記的筆記算不上漂亮但很工整,旁邊陳站長解釋說筆記里記得都是供電系統的專業知識。本文轉載自事跡材料網
陳站長輕輕撣了撣獎狀上的灰,滿臉自豪地向我們介紹起他的這位得意干將……xx高中時成績一直很好,但家境一般,面朝黃土的父母負擔不起三個書包。為了讓兩個妹妹能繼續讀書,在1996年高考前的幾個月,踏上了南下打工的列車。人在他鄉,在家勞苦的父母,以及年逾八旬的奶奶就成了心里的牽掛。1997年春節,回家過年的看到鄉政府招聘電工的公告后喜上眉梢。為了通過考試,買來相關書籍自學,經常學到凌晨。工夫不負有心人,他如愿以償地成為了一名電工。但深知,電工是個專業很強的職業,從門外漢到行家里手就必須要付出很多。所以自打上班第一天起,就從未間斷過學習和做筆記。1999年農電體制改革,因為業務扎實,工作細心,又被供電公司聘為農電工。工作更忙了,壓力更大了,周末如果碰巧沒工作還得回去照顧奶奶,幫父親下地干干農活,但看書做筆記的習慣還一直都在堅持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