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講堂事跡材料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事:
大家下午好,我是神經(jīng)內(nèi)二科的一名普通護士王艷華,很高興今天來到道德講堂,今天我宣講的主題是:愛崗敬業(yè),無私奉獻。
我們神經(jīng)內(nèi)二科是一個團結(jié)、奮進、溫暖、有愛的團隊,在科主任高志剛和護士長楊素麗的帶領下,各項工作開展的井然有序。他們真正做到了以科室為家。
我驕傲,因為我是一名救死扶傷的白衣天使;我榮幸,因為我身屬團結(jié)奮進無私奉獻的團隊;我自豪,因為我身邊有無數(shù)甘于在平凡的崗位創(chuàng)造不平凡業(yè)績的人。
就是這些甘于平凡,默默奉獻的人,用心靈去溝通心靈,用生命去溫暖生命,用自己的摯愛幫助患者與疾病和死神抗爭。我們每名醫(yī)護人員深知患者在你心中有多重,你在患者心中就有多重。所以我們時刻把南丁格爾“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無私奉獻”的精神牢記在心,把愛心溫暖更多的獻給患者。
因為我們科是神經(jīng)內(nèi)科,收治的大多是腦血管病的患者,多數(shù)都是肢體癱瘓。所以治療和護理起來特別不容易。查房時醫(yī)生要明天查看患者病情變化尤其是肢體肌力的變化,哪怕一點點提高都會讓我們興奮不已。護理人員經(jīng)常扮演的是家屬和陪護的角色。翻身叩背.剪指甲.換衣褲.處理大小便.患肢功能鍛煉。更換床單和尿墊至少要三個人,一半一半的換,每次護理完一個患者我們都要出一身汗。患者家屬常說我們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去年科里收治了一名腦出血的患者。一天上午患者突然呼吸困難,口唇青紫,接著陷入休克狀態(tài)。當時立即把患者轉(zhuǎn)入搶救室。時間就是生命,患者的安危就是無聲的命令,在與死神的較量中,沒有豪言壯語,只有忙碌的身影。為了密切觀察患者病情變化,我們加派專人護理患者,大家都爭搶留下,主任和護士長更是寸步不離。時間在忙碌和焦急的等待中消逝,經(jīng)過幾個小時的搶救和精心護理,患者終于脫離了危險。患者父母得知孩子脫離了危險,流著淚給我們?nèi)w醫(yī)護人員深深鞠了一躬,竟感動的說不出話來。
還有一次科里收治了一名才四十歲大面積腦梗并氣管切開的男性患者。四肢不能動,不會說話,陪護的是他年邁的父母。可想而知護理這樣一個患者有多么不容易,氣管切開護理、口腔護理、會陰護理,所有的護理人員都付出了很多很多。有時候患者會莫名的不配和治療和護理,護士長楊素麗就組織我們討論原因。他雖然不會說話,但是可以聽懂,我們說對了他就點頭,大家就高興的不得了。當時他的管床護士是王海靜,那時王海靜已經(jīng)懷孕七個月了,還堅持每天每天給患者做治療和護理。有一次她去給患者做口腔護理,由于患者突然改變體位,嗆咳了一下,氣管套管內(nèi)的分泌物噴了她一臉,濃烈的腥臭味讓她一陣反胃。顧不得那么多,怕患者嗆到,她立即置患者于側(cè)臥位,幫患者拍背,直到確定患者的痰液都排出來了。看到不能說話的患者一臉緊張,從患者的眼神中王海靜讀懂了他的歉疚。“沒關系,我一會回去洗洗就沒事了”,她微笑著說。
像這樣感人的事件在科里還有很多。我們科里大多是三十歲左右的年輕父母,孩子都還小,一天的工作下來回到家里好好休息,和孩子相處的時間太少了,孩子難免對我們疏遠,有時會感覺心酸。孩子生病了我們卻把他們交給幼兒園的老師或是爺爺奶奶照顧,孩子生病時是最需要父母陪在身邊的,但是我們卻義無反顧的陪在患者身邊。因為我們知道,有了我們的精心治療和護理,患者就有可能早一天康復出院。因為科里人員不夠,大家經(jīng)常加班加點,正點下班的時候很少很少,有人帶病堅持工作,有人經(jīng)常把孩子反鎖在家里忘了給孩子做飯。主任高志剛更是以科室為家每天早來晚走,難道他就一點事都沒有嗎?不是,他是放不下科里的患者。
面對患者,面對事業(yè)我們得失無悔,奉獻更無悔。因為我們的付出換來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因為我們的付出,換來了千家笑語萬戶歡聲。
白衣天使的桂冠不是輕易可以承載的,它是用荊棘編就,它需要一代一代眾多醫(yī)護人員用心去呵護,用心血和汗水澆灌。我們只有努力再努力,才無愧于這一神圣稱號。盡管辛勞的痕跡爬上額頭和眼角,但是我們“愛崗敬業(yè)”的誓言依舊;盡管辛酸的汗水漫過白天和黑夜,但是我們“無私奉獻”的精神不變。
我們慶幸,能如此貼近生命,去觸摸去感悟。作為白衣天使,我們將把一生的愛奉獻給患者,因為奉獻就是幸福,奉獻讓我們更加美麗,奉獻讓我們的青春永恒!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