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教師先進事跡
劉泰山老師,這個名字在長陽教育戰線,可以說和東岳泰山在中國人的心目中一樣響亮。劉泰山老師擔任校長二十五年,兩度被市教育局、人事局評為“優秀校長”;他第一個爭取資金率先在劉坪小學建起微機室,讓學生體驗信息高速的快捷與文明,他提出:不能讓鄉下孩子與城里孩子相比,輸在人生的起點;他第一個在校園開通親情電話,建立校園父母制度,真心實意的關愛農村留守學生等等。太多的榮譽與第一,讓他成了長陽縣教師這個平凡職業中的名人。
終身從教是他不變的信念
三十六年前的那個正月,當大隊書記頂風冒雪來到他家,和他的父親談及全村孩子讀書難,想讓他到楠木坪村小學當一名民辦教師的時候,他毫不猶豫地答應了。后來,每當回憶起這件事的時候,他說:“當時如此痛快地答應,不僅是看到自己的弟妹因沒有老師,而早早輟學務農而傷心,更重要地是當老師不用風里來,雨里去在田間辛苦勞作,同樣可以掙到工分,和務農相比,教書是一件幸福的事兒。”
緣于這種最淳樸的幸福感受,一干就是三十六年,三十六年間,也遇到過不少的坎坷和變故,但他忠誠于山區教育事業的恒心沒有變。在他當教師以后,有鄉干部叫他回村當支書,以后當國家干部,有人推薦他到信用社從事金融工作,都被他婉言謝絕了。他說自己離不開學校了,離不開孩子們了。一九八四年,他被委派到條件最為艱苦的楊溪學區擔任學區校長,人生地不熟,山大人稀,教育工作滯后等困難擺在他的面前,他沒有退縮,他走鄉串戶發動學生,深入村小,走進教室,了解教育教學的實際情況,找準工作癥結,擬定詳細的改進措施,分步實施。這期間,因為“民轉公”政策的問題,他有半年沒有得到工資,但他仍然安心工作。經過三年的努力,楊溪學區的各項教育教學工作躍居全鄉前列。一九九二年,他受組織委派,到全鄉較為邊遠的西陰中學任校長,任職期間,正逢自己符合晉升中級職稱的機會,由于自己是小學教師資格,擔任的是中學的管理與教學崗位,屬于混崗,而失去了大好的晉職資格。但他沒有怨言,他把這個機會讓給了自己的同事,一如既往地沉下心來,盡心當好校長,兢兢業業地教好自己的政治課,這一年,他擔任的政治課教學成績競超過了重點中學,當年西陰中學的中考成績名列全縣同類學校的前列,人們都稱贊說打了一個翻身仗,西中的各項工作也取得較大的成績。
這幾年,每每和兒子、媳婦談論起報酬的時候,兒子、媳婦總是笑話他,工作了三十六年,每月的工資只及他們的三分之一。他笑笑說“如果沒有我這點工資,恐怕也不會有你們現在每月六、七千元的工資。我教書雖然只拿這點工資,但是,我很快樂。”孩子們便無話可說了。就這樣,當初選擇教師時那種淳樸的幸福體驗一直延續至今,他說:“教書到老,幸福到老,是我這個教書匠的追求和幸福體驗。”
高質高效是他一生的追求
二十五年的校長生涯,他最常說的一句話是: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他在擔任劉坪學區校長期間,一直致力于學校辦學條件的改善和學校的發展。在“普九”工作中,他幫助所轄的六個村找外援資助、發動村民獻工獻料,募集資金84萬多元,興建起了七所高標準小學。一舉根除了劉坪各村學校的土坯房。他自己還與妻子商量,為白竹嶺小學的興建捐資了1000元現金,極大的鼓動了村民,很快建成了一所漂亮的小學。
從xx年開始,他積極籌辦農村保育寄宿制學校。要想籌辦農村保育寄宿制學校,首先要新建一棟學生宿舍。為了獲得地基,他磨破嘴皮,說盡好話,搬遷農戶,終于獲得地基。光有地基還不行,資金也讓人十分頭疼,他想方設法,積極爭取宜昌市政協、香港佳盈公司的贊助十萬元,爭取縣教育局投入資金近百萬元,新建了一棟780平米的學生宿舍及圍墻。為了進一步改善學生保育生活的條件,劉校長尋求在縣移民局任職的學生幫助,利用學校是一所移民學校,積極爭取移民政策,為學校新添置鐵床100張,價值5萬元。xx年,他爭取到縣財政局專項資金20萬元,新建了功能齊全的保育食堂。就這樣,前后三年的時間,他嘔心瀝血解決了創辦農村保育寄宿制學校的諸多難題,做到學生洗澡有淋浴,吃飯有飯廳,活動有場地。農村保育寄宿制學校迅速紅火地辦了起來。
二00四暑假期間,他放棄一切休息時間,多次與香港佳盈公司聯系,說盡好話,不顧顏面,求助佳盈公司為學校捐助購買了40臺電腦,兩臺大空調,還有供保育學生使用的洗衣機、冰柜、消毒柜、學生餐盤等30萬元的設備,解決了保育學生吃、喝、洗、睡、學、玩的問題。xx年,他積極爭取鄉移民站和教育局的扶持,爭取經費10萬元,利用暑假期間,他和工人們一起頂烈日、戰酷暑,苦戰45天,改造并硬化了進校公路,保證了順利開學,消除了困擾學校多年的安全問題。他擔任劉坪小學校長以來,共籌集資金近300萬元,把劉坪小學辦成了條件最好、設施最全的農村保育寄宿制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