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有制企業黨委先進黨建單位事跡材料
去年以來,縣非公有制企業黨委在縣委的領導和大力支持下,積極創新工作思路,扎實推進"兩新組織擴覆蓋"行動,非公黨建工作取得新的成效,我縣非公黨建工作連續多年被省工商局、省個私協會評為先進單位。截至目前,全縣共建立非公黨委3個,黨支部54個,非公黨建企業292個,從業人員31845人,黨員1041名。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溝通聯動,主動作為,構建推進非公黨建工作格局
我們以非公有制企業黨委為核心,依托工商、個私協職能作用,加強與縣委組織部的聯系,以工商所、個私協分會黨支部和民營企業黨支部為基礎,承上啟下,聯系左右,構建推進非公黨建工作格局。一是健全工作體系。建立信息共享機制,黨員經營者一經注冊登記,縣工商局注冊局將在第一時間把黨員的基本情況通過黨建網傳送縣委組織部、縣非公經濟黨委、個私會分會黨支部,及時納入黨組織的管理,使他們按時參加活動,做到全覆蓋、無縫隙、網絡化動態管理。二是抓好教育培訓。利用網絡互動性強、傳播快的優勢,建立了非公經濟黨建工作局域網,開設了"黨員之家"、"信息之窗"、"黨員風采"、"網上課堂"、"黨費繳納"等欄目。把非公經濟黨委成立以來的培訓、學習、入黨儀式、對困難黨員慰問等情況制作成課件,深入到企業開展黨員教育培訓。在縣個私協會各分會和企業分別成立黨校,結合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實際情況,定期不定期組織黨員學習法律法規,開展職業技術培訓。針對少數黨員黨性觀念淡薄、價值觀念偏差等問題,組織黨員經營戶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重溫入黨誓詞、請先進模范人物作報告等形式,使黨員經營戶進一步增強了責任感和使命感。三是開展主題活動。結合縣委中心工作,先后開展了"我為**縣做貢獻"、"依法經營,誠實守信"、"爭當文明經營戶"等主題實踐活動,發揮黨員模范帶頭作用,引領主旋律;每年春節向個體戶黨員發出"從我做起,從自身做起,自覺抵制商業賄賂"的倡議;每年"七·一"組織黨員到縣經濟開發區參觀,回顧發展歷程,暢談改革成果,過一個有意義的黨的生日;通過開展共產黨員誠信經營戶、共產黨員示范戶及扶貧解困、送溫暖等活動,為困難個體工商戶排憂解難,帶動共同富裕,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二、因地制宜,強勢推進,提升非公經濟黨組織覆蓋率
"建得起、立得住、發揮好作用"是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關鍵所在。在民營企業黨建工作中,我們根據企業不同情況,分門別類,積極探索"塊統、片聯"黨建工作新模式,指導民營企業抓好黨建工作,形成了強勢推進的氛圍。首先,單獨組建支部,實現"點"上突破。對規模較大、生產經營和黨員隊伍穩定,有適合支部書記人選,發展前景好,符合建立黨支部條件的民營企業,單獨建立企業黨支部。比如,在永明制粉集團、金諾農化等企業建立了黨支部,推行了黨員示范崗制度,掛牌上崗。其次,聯合組建支部,實現"線"上延伸。對具有一定規模,但黨員人數不足3人的企業,按行業相似或地域相鄰的原則,建立聯合黨支部。如**縣工業園區內的麗得食品有限公司等3家企業,都是從事食品生產加工,共有黨員20余名。為了便于管理和服務,促進企業合作,我們把這三家企業中的20余名黨員召集起來,建立了聯合黨支部。其三,掛靠組建支部,實現"面"上覆蓋。我們把規模小、人數少,僅有一至兩名黨員的企業,掛靠到鄉鎮分會進行管理。把不具備建立黨組織條件的企業黨員納入鄉鎮分會黨支部或行業黨小組,隨同鄉鎮分會黨支部一起開展活動,待條件具備后,再單獨成立黨支部。去年以來,先后建立了電動車行業協會黨支部和乳制品行業協會黨支部,吸納無法參加黨組織活動的跨支部黨員,實現非公經濟組織黨建無缺漏、無死角。
三、強化舉措,牽手服務,創新非公黨建工作機制
我們牢牢把握"圍繞發展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工作理念,在非公黨組織中建立了"牽手管理"機制,認真落實黨內關懷機制,密切黨群干群關系,充分調動非公黨員回報社會的積極性,促進地方經濟快速發展。
一是建立黨建示范點。把非公企業黨建作為工作重心,加強與民營企業的聯系,按照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五好"要求,實行領導干部聯系黨建示范點制度,非公黨委一班人定期到聯系點進行具體指導,輔助企業做好黨建工作,并做到"三個一",即深入企業黨組織上一次黨課、開展一次調研、幫助企業解決一個實際問題。去年先后在永明制粉、金諾農化等大中型民營企業建立黨建示范點5處,完善了各項黨建制度,建立黨員先鋒崗,組織開展了學黨章、比思想,學技能、比效益,學先進、比形象為主要內容的"三學三比"活動,多渠道調動企業黨員參與示范點建設的積極性,受到了企業廣泛贊譽。去年5月份,省工商局朱瑞峰副局長到**縣調研非公黨建工作時給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
二是選派黨建工作指導員。在縣委組織部門的統一協調下,選派了政治強、作風硬、業務精的10余名黨員干部到民營企業擔任黨建工作指導員,指導開展黨建工作,積極培養個私企業中的優秀員工成為黨員,發揮在企業發展中的政治引領作用。全縣成立非公黨委以來,新發展黨員42名,培養對象50多名。
三是實施"凝聚力工程"。根據非公經濟組織的實際需要,建立了四大服務機構,為他們提供各方面的幫助,使非公黨員在接受黨的教育管理的同時,深切感受到組織的關心和溫暖。成立了法律服務站,聘請律師,維護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的合法權益;成立了資金擔保公司,聯合縣郵政儲蓄銀行、富登銀行開展了"聯手助企"活動,解決非公有制經濟組織資金不足融資難的問題;成立了聯購分銷公司,解決非公黨員進貨成本高、銷售難的問題;成立了信息服務中心,為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做好各種信息的收集、管理和發布等等。通過"凝聚力工程"的深入實施,增強了非公黨組織的凝聚力和社會影響力,得到了很好的社會和經濟效果。
雖然我們在非公黨建工作中進行了一些積極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離上級的要求和兄弟單位的先進做法還有不小的差距,我們決心以這次會為契機,進一步創新舉措,落實責任,把非公黨建工作不斷推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