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報小學先進集體事跡材料
學校為教師拓寬了成長空間,搭建了成長平臺,提升了教學技藝,加快了專業成長,提高了教育教學成績。兩年來,有二十多人次在省、市、縣優質課競賽、教師素養大賽等各級各類競賽中屢屢奪魁;有兩百多篇教學論文在省級以上教育刊物發表或獲獎;在XX年xx縣十大“教壇精英”評選中,學校有兩位教師榜上有名;由于歷史原因,建校伊始,學校的學生是從縣城其他兩校分流過來的,生源質量普遍低下,學習習慣、行為習慣普遍不好,但是,通過兩年的努力,XX年畢業班的成績位列全縣三甲,在上級領導和市民中產生極大的震撼,交口稱贊,紛紛認為一小創造了教育史上的奇跡。
三、搭建高規格的育人活動平臺,培養學生綜合素養
學校發展的一切出發點與歸宿點都落腳于學生,因此,學校通過各種方式搭建高規格的育人活動平臺,培養學生綜合素養。
1.優化育人環境,突出育人特色。一是凈化工程。學校推行“彎腰工程”,實現校園地面無果皮紙屑。要求室內衛生做到“五無”,即天花板無蜘蛛網,墻面無劃痕,玻璃無污漬,地面無垃圾,衛生無死角。二是美化工程。學校在實現綠化的基礎上,精心美化校園,制作“一訓三風”文化墻;打造“走廊文化”,張貼唐詩宋詞、論語精選、格言警句,懸掛名人畫像與名人名言;定期更換宣傳長廊、櫥窗宣傳欄、溫馨提示牌等;在校園中錯落有致地擺放了十二生肖石凳等。漫步校園,你會感受到每棵草、每株樹、每面墻、每條路都洋溢著美的氣息,飄蕩出美的旋律。三是書香工程。最是書香能致遠,腹有詩書氣自華。為打造書香工程,學校全天候開放圖書館與閱覽室,各班建有圖書角,引導學生讀整本的書,讀經典的書,讀古今中外的書,讀名作名篇,相互推薦好書等活動。讓孩子們在享受“與經典做伴,與圣賢為友”的樂趣中,最大限度地汲取經典文化的養分,提升人文素養。四是“四話”工程。學校開展了“說好四句話,做個孝順孩”活動。要求學生每天堅持說好“早上好”“我去上學了,再見”“我回來了”“晚安”這四句話,每天和家人交流溝通,在親切、溫馨的家庭氛圍中讓學生體味到濃濃的親情。
2.開展學生活動,豐富學生生活。一是德育活動。學校圍繞德育陣地、社會實踐、重大節日適時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法制教育、廉潔修身教育、安全教育、反邪教教育、“我是小雷鋒”等系列德育活動;二是興趣小組。開設各類興趣小組,發展學生特長,為學生構建展示才藝的成長平臺。XX年六一兒童節期間,學校隆重舉行了“慶六一文藝匯演暨慶祝建校兩周年素質匯報演出”,合唱、群舞、相聲、時裝秀、歌伴舞、中國功夫、歌曲聯唱、古箏獨奏、葫蘆絲齊奏、武術操、詩朗誦等節目精彩紛呈,縣委副書記、縣長王小林、縣委副書記封煒等上級領導親臨現場觀看,高度贊譽了學校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過程中所取得的豐碩成果。三是學科競賽。教導處舉行了優生智力競賽、后進生基礎知識競賽、學科知識競賽、國學經典誦讀等系列活動,提高了學生綜合素質,注重了學生全面發展。同時,學生在各級各類競賽中多次獲獎;四是社會實踐。開展“啄木鳥在行為”社會實踐活動,孩子們針對城區內不規范用字的現象,集體給時任縣長寫信,縣長一方面贊賞孩子們的社會責任感,另一方面責成相關部門立即整改,讓孩子們既體會到政府對學校教育的高度重視,又增強了社會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