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救災感人英雄模范模事跡:把生命高高舉過頭頂
各位領導、同志們:
我來自大熊貓的故鄉(xiāng)——四川雅安。在這場空前的地震災難中,秀雅寧安的雅安也未能幸免。
XX年5月12日下午,我上班正走進地震中心的醫(yī)院的院子里,就碰上了那場百年不遇地動山搖的地震。出于職業(yè)的本能,我和我的同事們不顧一切地向住院大樓沖去。剛到大樓門口,跑在前邊的嚴莉突然被一塊掉落的水泥板打倒在地。當我們搬開水泥板時,她已經氣息奄奄。看到我們,她只用微弱的聲音說了一句:“不要管我,快上樓轉移病人!”就慢慢閉上了眼睛。
我們用力搖她,拼命喊她的名字,卻分明感到她36歲的生命正從我們手里漸漸消失。如果是平時,對于一個剛剛停止呼吸的病人,醫(yī)護人員的通常做法,是采取心肺復蘇的手段,盡力挽救她的生命。然而此刻,我們只有幾名當班醫(yī)生和20多名護士,醫(yī)院里卻有兩百多名病人需要轉移。為了救出更多的生命,只能放下我們的同事!作出決定的瞬間,淚水模糊了我們的雙眼。那種痛啊,真的是撕心裂肺!
沒有時間猶豫,沒有時間悲傷,我們立即沖上樓去。
副院長任錦翔跑到三樓時,一名中年男子正抱著嚇得號啕大哭的孩子,不知所措!翱炫,地震了!”任院長大聲喊著,想把父子倆往外推?墒,家長已嚇得六神無主,死活不往外走。這時,樓房晃得更加厲害,玻璃窗嘩嘩的砸落下來。任院長急了,一把奪過孩子,箭一般往樓下沖去。又一次震波襲來,顛簸的樓道把他重重摔倒在地上。任院長的手臂被擦破了一大片,而孩子卻被他緊緊摟護在懷里,毫發(fā)無損。
外科主任傅澤君知道8床和15床的兩位老人家屬不在身邊,第一時間組織4名醫(yī)護人員將他們從3樓背到樓下。那個嚴重骨折的83歲婆婆感動地說:“你們不是我的親人,但你們比我的親人還要親!”
不到五分鐘,我們從病房內搶出了20多個行動不便的病人。
就在此時,一樓的血液透析室里,腎內科主治醫(yī)師李華經受著更加嚴峻的生死考驗。地震發(fā)生后就停電了,透析設備停止了工作,而病人的血液還有一部分在機器里,隨時都有生命危險。沖出房間只需要兩三秒鐘,用手動的方式把血液回流到體內,則很難估算到底需要多少時間。聽到外邊慌亂的腳步、凄慘的哭嚎和樓頂?shù)乃鄩K“啪啪”掉下來的聲音,病人絕望地說:“李醫(yī)生,你們走吧,我不怪你。”黑暗里,李醫(yī)生傾下身子護住病人,一邊艱難地維持手動循環(huán),一邊安慰她說:“放心吧,我們不會丟下你的!”10多分鐘后,李醫(yī)生和護士劉文英終于將血液順利回流到病人體內,抬著她走出了黑暗的病房。后來,有記者問李醫(yī)生:“病人都讓你走了,你怎么不走?”李醫(yī)生說:“那個時候,我一直想,她也是我的親人!”
第一波強震之后,一些地震中逃出去的病人家屬陸陸續(xù)續(xù)跑了回來,哭著鬧著要到樓上去。盡管我們扯著嗓子告訴他們病人已全部得到轉移,他們就是不信。這時,一對母女氣喘吁吁跑了過來,年齡大點的婦女焦急萬分地沖著樓內哭喊:“媽,我們來晚了,對不住您老人家呀!”原來,那位83歲的老人就是她的母親?吹嚼先艘驯话踩D移出來,母女倆百感交集,“撲通”一聲跪到醫(yī)生面前,拉也拉不起來。
又一次余震襲來,大樓晃得很厲害,病人還需要轉移。宋成友書記和楊國洪院長不約而同奔向一副擔架,抬起病人就往外跑。我們也顧不得許多,抬著擔架緊緊跟在后面。要命的是,不知什么時候,一輛不能動彈的救護車將醫(yī)院當時唯一的通道攔腰堵死。要把病人轉移出去,擔架必須越過車頂。院長大喊一聲:“哪怕是一座山,也要抬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