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務公司電工班長杰出能手先進個人事跡
“花開花落幾春秋?”在港務公司有一朵盛開不落的電火花。從花樣的年華走上電路,并愛上這條路,直至在這條路上撞出耀眼的火花,她就是港務集團xx年度“十大杰出職工”,現任港務公司機械操作隊電工班班長的。
吃苦耐勞甘于奉獻
1991年,從港口技術學校畢業分配到港務公司維修廠電工班當電工。一個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女孩,同多數年青人一樣有過自己的夢想和追求。性格內向的她,面對現實沒有更多的怨言,只想既然分配自己干這行,就要把它干好,出個樣。十幾年來,她刻苦鉆研技術,不斷積累經驗,從一名普普通通的維修工成為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和專業的技術人員。
機械操作隊電工班擔負著港區生產機械的電氣設備、電路的維修工作,不但工作量大而且技術性強,所包容的知識面也廣。所在的班組大多數是新手,對車輛電機、發電機各種復雜的維修技術并不怎么熟練,幾乎電機維修擔子都壓在她的肩上,沉默寡言的她,重活、臟活、累活干在前,從不喊一聲苦,不叫一聲累,總是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地認真做好每一件工作,完成每一項任務。在維修任務重,人手少的現實面前,經常加班和維修工們一起參加碼頭一線搶修,也就成了家常便飯。
去年6月的一個中午,秀玉正打算吃中午飯,突然接到調度的緊急通知:1601號吊機在鐵路道口裝卸火車時突然有冒煙的現象,車子無法工作,而火車皮趕著裝車,下午又有火車入港,必須把吊機移開,否則可能發生事故。秀玉了解情況后,顧不上吃飯就趕緊拿起工作趕到現場,對車子進行“就診”。一經把脈,秀玉發現原來是主鉤線路對地,引起了線路部分燒毀,就對線路進行清理,更換燒毀的線路,一直忙到了近兩個小時,吊機終于恢復了正常生產?粗a又順利運行,秀玉終于松了一口氣,聽到肚子發出“咕咕”的聲音,才意識到原來自己的午飯還沒有吃。
心里時刻裝著機械電路的經絡,使之氣血通暢要說是她分內的事,那么去另辟蹊徑使這更能切合實際,就是她身上那股甘于奉獻的精神在催化。機械操作隊202、204、205號三輛拖車,原來是采用電啟動。由于原設計問題和長期使用的原因,電啟動常失靈。司機用車時,經常要用人力推動才能啟動,非常不便。秀玉發現這一情況,經過分析研究,主張用了24伏電壓大馬達代替原來的12伏電壓馬達的辦法來加大車輛啟動電壓。這一大膽的技術改造,使原來無法啟動的車輛能輕松地啟動,司機們無不齊聲叫好。
增收節支變廢為寶
舊配件的再利用是拿手活,作為一名維修技術人員她總是處處為企業著想,本著科學、負責的態度變廢為寶,為企業增收節支。
xx年,一臺16噸吊“變幅”電機曾經多方維修、調試,始終未能解決電機“轉子”嚴重磨損造成的故障問題。秀玉心里明白,如果再不盡快解決問題,整臺電機就可能報廢。因此,她經過查閱有關技術資料后認為自己有能力把這臺電機修好。于是,就大膽地攬下了這臺電機維修的任務。她憑借自己所學到的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給加工“轉子”,經過精心裝配和調試,電機如愿地投入使用。這一年,有幾臺機械的進口馬達出現同樣的故障。公司計劃出兩個處理方案:一是把這些進口馬達外送外修理,二是更換馬達整機。無論如何,這兩種方案的耗費至少都要近萬元。這筆錢又是她在積累的大量維修筆記中摸索,向老師傅請教后給省下了。
除了自己動手加工配件外,秀玉還經常“妙手回春”,變廢為寶。工具隊一臺501號叉車超過了廠家合同的供應配件期,在該車電器部分的零配件市場上又難以買到的情況下,幾年來,都是到廢品庫里翻出廢品經過加工后代用的。據估算,她僅在利用廢品這項,就為公司節省了大約3萬余元。
勤奮好學苦練本領
提高自身素質是秀玉在技術上敢于爭先的信心基礎。為了培養自己的獨立操作能力,她除了充分利用業余時間學習專業理論知識外,還虛心向老師傅請教。維修廠曾經有兩個經驗豐富的老師傅已經退休在家,秀玉為了解決技術上的一些疑難問題經常登門請教。她那鍥而不舍的求學精神老師傅們無不為之感動,都愿把自己所掌握的技術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她。因此,在“青工拜師學藝上等級”、“崗位在練兵”、“爭當合格勞動者”等電工項目崗位技能練兵競賽中總能名列榜首。xx年,她和鉗工班同志一起利用將近一個月的工余時間,利用廢棄“零件清洗機”的電氣控制箱、接觸器、水箱、電機和壓力泵部分,把偏轉系統、線路和機械的連動部份拆除進行重新設計改造。將原來的一路加熱系統設計改造成兩路,對電機的運行和加熱系統的起動部分分別“互鎖”,使兩路加熱系統能根據需要,任意選擇兩路或單路起動,達到了線路安全負載力和降低成本最終目的。這臺她自行設計、自行改造電路的“熱水高壓水槍噴沖式零件清洗機”誕生,告知人們她的技術已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