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老院先進個人事跡:敬業奉獻
xx市xx鎮敬老院是由原xx鄉政府的辦公樓改造而成的,這里地處偏僻,院內的條件也十分艱苦。院里居住著來自全鎮17個村的幾十個位孤寡老人。他們有的臥病在床,需要人喂飯端藥;有的行走不便,需要人攙扶起居;有的性情孤僻,精神失常,難以應付。正是由于敬老院工作的艱苦和待遇的低下,前幾任院長都沒干多久就走人了,就在這些孤寡老人面臨無人照顧的緊急情況下,xx年元月,年僅29歲的胡毅然辭去代課老師的職務,自告奮勇地來到了敬老院當院長。他走馬上任,憑著自己的一股熱情,吃苦耐勞,克服各方面的困難,很快就適用了這里的工作,和老人們融洽在一起了。
當年8月,城區的一位學校校長打電話邀請他去當生活老師,待遇比敬老院高出許多。校長第一次打電話給他時,他毫不猶豫地回絕了。接著校長又打電話:“胡呀,你不要以為我們學校請不到老師。今天來我這里應聘的就有200多人,我不要你筆試和面試,只要你來人就行了!比松y得有人如此器重,他開始有些動搖了,就打電話給鎮上主管民政的領導,得到的答復是:“無論是從工作上還是感情上,我們都舍不得你走,但我們尊重你的選擇,不能誤了你的前途!鳖I導批準了,他準備到新的崗位去了。然而,當老人們幫他收拾好行李為其送行時,當突然看到老人們眼中噙著無助的淚花時,他慢慢放下了行李,拔通了校長的電話:“校長,我不能來了,請原諒。我已經與老人們不能割舍了。”
十年的敬老院工作,他嘗盡了其中的酸甜苦辣。要管好農村敬老院,確非易事,因為老人受教育的程度低,加上他們大多是沒有成家或中年喪偶喪子的人,孤獨生活慣了,要融入敬老院這個大家庭,一時難以適用。面對這個特殊人群,胡總是想盡各種辦法去感染他們,這雖是一種“無聲的教育”,卻能達到勝有聲的效果。他從來不打牌,從來沒有節假日,不到外地閑逛,每晚都住在院里,什么活都干,無時無刻不記掛著老人們。不管平時工作怎么忙,他都會抽出時間,陪老人聊天解悶,了解每個老人的不同歷史,從交談中掌握老人的思想動態,并一一記下來。每當天氣變換,他會及時提醒老人多加衣服;每當老人身體不適時,他第一時間到老人身邊問寒問暖,端水遞藥;每當老人外出時,他會囑咐老人要注意安全,早去早回;每當老人遇到有什么不愉快的事情時,他會想盡辦法,耐心開導,使老人開心釋懷。有位老人過生日,老人早早準備好了酒菜,可客人沒有到來,為此老人好幾天都生悶氣,覺得親戚朋友拋棄了他!敖忖忂需系鈴人”,胡知道后,就悄悄地給他的親戚朋友打電話,要他們來敬老院看望老人,老人的親友們應約而來,老人解開了心結,重新恢復了往日的歡愉。此后每當院里老人過生日,他都會提前給老人的親戚朋友打電話,并且親自送去生日禮金和生日蛋糕。
為了院里增收節支,十一年來,他在敬老院學會了養豬、養雞,還學會了水、電安裝,學會了老人日常用品的修理,學會了院里所有機械的修理和調試,懂得一些基建工程的預算,通過幾年的學習和實踐,他拿到了“電工證”、“電腦操作證”、“獸醫診療證”及大專文憑。
xx年3月的一天,91歲的張忠發突患腦血栓,因年歲已高,醫院已無回天之力。他白天派專人看護,晚上親自守護在老人身旁。張忠發老人去世之時已是深夜兩點了,他和管理人員幫老人把壽衣穿好并安頓好他的妻子后,已經是天亮了。他到敬老院之前從未做過為死人擦拭遺體和穿壽衣之類的事,當第一次做這種事情的時候,他沒有感到害怕,更不覺得與臟污,因為他已經把老人當做自己的親人了。78歲的劉本良老人彌留之際把他叫到床前,從懷里摸出一個包了幾層的布包,里面有900元錢,這是老人一生的積蓄。老人對他說:“胡院長,800元錢留給我辦理喪事,另100元留給你,你對我這么好,今生不能報答了,你的生日我怕是等不到了,這100元錢算是我送給你的生日禮物及對你的謝意啊!闭f完,老人安詳地去了。在生命彌留之際還念念不忘他的生日。看著老人那慈祥的面容,胡突然明白,這么多年來,他的汗沒有白流,他的青春年華沒有虛度,因為老人們也已經把他當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了!這是胡發自內心深處的感動,他用自己樸實平凡的言行換來一陣陣感動,再把感動化成力量堅守在敬老院這個默默無聞的崗位上。
敬老院的日常工作挺繁碎的,像老人半夜敲門來拿鑰匙,走親訪友半路回不來,生病沒錢醫治等這些事時常發生,他默默地忙碌著,寬容地理解著。在敬老院工作這些年來,他送走了100多位老人,其中有25位癱瘓病人是在胡為其端屎倒尿走完人生歷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