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型先進組織事跡材料
XX年以來,馬鞍山市環保局以落實科學發展觀為主線,以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為奮斗目標,以創建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和生態市建設為主要載體,扎實推進污染減排,嚴格環境執法,加強隊伍建設,為馬鞍山市環境質量的改善做出了積極貢獻。
一、大力抓宣傳教育,環保認識明顯提高
利用報紙、電視、電臺、網站等多種媒體,大力宣傳環保知識,致力全社會樹立“環境立市”的理念。定期向各級決策層通報環境質量狀況,提請市委市政府將環境保護教育納入黨校的教學內容,協調市委宣傳部要求各縣級單位將環保法納入黨委(黨組)中心組學習計劃,提高領導層環境責任意識。為使環保教育從孩子抓起,組建了環保青年志愿者隊伍,開展了爭創綠色學校活動,建成了中小學生環境教育館,編寫了環保教材并納入中小學生教學內容。通過街頭咨詢、送法下鄉,推廣打環保撲克,設立大型宣傳牌,參加市電臺“政行風熱線”節目,舉辦文藝匯演、知識競賽、演講比賽和攝影比賽,促進公眾環境意識的提高。
二、全力抓污染治理,環境狀況明顯改善。
一是嚴格項目審批。XX年以來,共審批建設項目300余個,因環境問題否決各類高污染、高耗能項目近50項,涉及總投資50余億元。二是全面開展污染減排工作。將總量控制指標和污染減排任務分解到相關企業,落實到具體工程。引導馬鋼實施水資源綜合利用項目,督促蒙牛、金星、山鷹等重點企業進行污水處理設施改造,劃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區,對區內鍋爐進行改造,督促馬鋼熱電廠實施“煤改氣”工程,萬能達發電公司實施脫硫工程,較好完成了省政府下達的減排目標。建成了日處理10萬噸的第二污水處理廠和向山生活垃圾處理廠等項目,使全市生活污水處理率達80%以上,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三是加強生態保護。以綠色系列創建活動為抓手,加強農村飲用水源保護和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探索建立農村生態環境保護機制,引導發展生態型農業。“當涂水產養殖模式”已成為全國推廣的養殖模式。我市博望鎮被授予“國家環境優美鎮”稱號。督促礦區加快生態修復和重建工作,姑山鐵礦和黃梅山礦區植被恢復工作取得良好的生態經濟效益。
三、下力抓環境執法,執法行為明顯規范。
一是嚴格規范執法行為。完善了《市環保局行政執法錯案責任追究辦法》等10多項規范性文件,規范了執法程序,對行政審批事項進行了清理,嚴格執行查處分離、罰繳分離制度。二是強化了執法檢查。會同市監察局等部門開展環保專項行動,五年來出動執法人員1.5萬人次,現場檢查近6000廠次,立案調查160件,實施行政處罰124件,有效遏制了企業違法排污行為。開展了放射性污染源和危險廢物執法檢查,保障了環境安全。每年高、中考期間開展“綠色護考”活動,為廣大考生營造了安靜環境。三是狠抓了“兩案”辦理。五年來環保方面的人大議案、政協提案共70多件,主辦件均實行“開門辦案”,全部按時辦結。
四、努力抓內部管理,服務職能明顯發揮。
一是加強團結協作,增強班子凝聚力。堅持民主集中制,定期召開黨組會、民主生活會和局長辦公會,對局里重大問題實行民主決策。二是以效能建設為抓手,轉變工作作風。建立了限時辦結制等制度,加強了效能督查,將效能建設作為年終評先評優的考核標準。簡化了建設項目審批手續,為企業提供了便利。主動為企業提供項目審批、環境監測、矛盾調處、法律培訓等服務。三是強化黨風廉政建設。建立企業服務監督卡,設置廉政舉報電話,開設網上投訴專欄,自覺接受服務對象的監督,并聘請30名行風監督員對環保系統行政行為進行監督。開展了民主評議行風、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和“五查五看”、“五珍惜”等主題教育活動,營造積極向上的思想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