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巒莊鎮(zhèn)中南村黨員致富帶頭人唐建才
—— 記巒莊鎮(zhèn)中南村黨員致富帶頭人唐建才
一見唐建才,給人一種“莽漢”的印象。這個五大三粗的漢子,過去一直在河南金礦上混飯吃,最輝煌的時候,手下有幾十人,自己當老板。但開礦風險大,賠了個不值啥。回村當了三年支書,又因女兒上大學,家里拖累大,無奈之下辭了職。近年,他靠養(yǎng)肉羊,打了個漂亮的翻身仗,昔日的輝煌和自信仿佛一下子又回來了。提起他的養(yǎng)羊史,有說不盡的苦與樂。
苦——埋在心底
XX年底,巒莊鎮(zhèn)在實施“千百萬”產業(yè)富民工程中,將中南村定為肉羊產業(yè)示范村之一,號召群眾發(fā)展舍飼養(yǎng)羊,鎮(zhèn)村干部大會開了開小會,一戶一戶上門做工作,可面對一間標準圈舍投資上萬元,一只布爾山羊種羊價值3000多元的“天價”,沒人敢冒這個險。
就在產業(yè)發(fā)展舉步維艱之際,唐建才站了出來,提出自己要帶頭建一個百只羊場,通過自己的示范帶動,讓全組、全村都靠養(yǎng)羊致富。村民都說唐建才是空口說白話,千萬別上他的當;也有人說唐建才“二桿子”毛病又犯了,想錢想瘋了。在別人的冷嘲熱諷中,唐建才毅然邁出發(fā)展舍飼養(yǎng)羊的第一步。
先是建圈,他上下奔波,找資金,辦土地、木材手續(xù),爭取到2萬元的扶貧貸款和水泥等物資支持。動工修羊圈,為了圖省錢,到河里淘沙,一擔一擔往回挑。磚和水泥拉不到場,他一簍一簍扛,一架子車一架子車拉。歷時一個月,兩處占地280平方米的羊圈終于起成,原本想用作灶房的房屋也被他改建成羊圈。一個月下來,唐建才整整掉了13斤肉。圈舍建起后,他又東拼西湊,購回一只布爾山羊和幾只適繁母羊,正式開始了養(yǎng)羊之路。
隨著時間的流逝,唐建才的羊群一天一天地壯大起來。但由于不懂技術,讓他不大不小的吃了個“啞巴虧”,幾乎動搖了他養(yǎng)羊的信心。
~年冬,天寒地凍,地處蟒嶺高寒山區(qū)的中南村更是冷的出奇,有時候滴水成冰。雖然唐建才的羊圈采取了保溫措施,羊每天還喂著入冬前備的青貯飼料,可剛生下的羊羔還是抵擋不住寒冷,死了一只,還有幾只病得奄奄一息。唐建才心急如焚,自己生病舍不得花錢買藥,卻給羊買奶粉喝,像關心自己的孩子般一勺一勺喂。又有一只羊羔死了,唐建才心如刀割。氣溫越來越低,差點心灰意冷,可眼前又浮現鎮(zhèn)村干部那種期待的眼神,耳際又響起部分群眾的冷嘲熱諷,這位硬漢子的養(yǎng)羊致富的信心反而更加堅定。當天,他就坐車趕到縣畜牧局,請來專家診治。在縣鎮(zhèn)畜牧技術人員的幫助下,生病的羊終于恢復了健康。經過這次教訓,唐建才認定了這樣一個理:養(yǎng)羊還得靠科學,苦干蠻干行不通。
這個只有小學文化的大老粗,破天荒地拿起了書本,遇到認不得的字和看不懂的地方就讓孩子給他講。一遇到縣鎮(zhèn)干部下鄉(xiāng),他就跟在身邊,跑前跑后,問長問短。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日積月累,唐建才學到了一整套養(yǎng)羊技術,他的羊場也越辦越紅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