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進事跡材料:傳遞生命,鑄就忠誠
現任輪船長。作為一名國家海上專業救助工作者,他始終以“履人命救助之職,盡海域平安之責”的崇高使命為己任,忠于職守,無私奉獻,勇挑重擔。惡劣環境中,他作風頑強,善于拼搏,敢于擔當;崗位練兵時,他嚴格要求,大膽實踐,銳意進取;日常管理中,他以人為本,率先垂范,凝心聚力。xx年,他帶領全船人員奮戰一線,圓滿的完成了救助、訓練、待命和設備保養等各項工作任務,得到了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
時間就是生命。
x船長經常用一句形象的比喻告誡大家:救助者好比是“箭”,救助令好比是“弦”,箭在弦上,隨時發射,分秒必爭,刻不容緩。x船長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xx年9月4日,一輪強冷空氣正肆虐,輪在龍口待命點束裝聽令,嚴陣以待。零時30分,駕駛臺值班電話驟然響起,接局調通知,滿載水泥的輪在附近海域發生貨物移位,傾斜嚴重,難船失控,正隨風漂移。時值偏北風7—8級,浪高3—4米,情況緊急,船長顧不上船頂大風的劇烈橫搖,令全速趕往救助現場。途中,召集相關人員制定了詳細的救助拖帶方案,下令甲板部快速備好拖帶索具和必要的排水設備,他十分清楚,難船一旦發生側漏,船上8名船員隨時可能船沉人亡。經過近5個小時的顛簸震蕩,終于抵達救助現場,憑借精湛的操船技能,克服濁浪翻滾下兩船相撞的巨大危險,沉著冷靜,奮勇搶險,排除隱患,于下午14時將難船安全護送至龍口港。
xx年9月12日7時,“起1號”輪在長島錨地機艙起火,急需救援。接到通知后,船長立即下令備車起錨,前往事故現場。時值西南風4—5級,在與難船取得聯系詳細了解情況后,及時指導難船采取自救措施,關閉通風及相關水密門,并從專業角度出發,建議難船人員有計劃做好撤離準備;同時下令本船備好兩舷消防炮、皮龍和探火消防服等準備工作;確定現場氣象條件下的滅火救助方案。途中,得知難船機艙外圍艙壁溫度不斷上升,險情牽動著每一根神經,棄船的建議跟難船說了又說,救助船的速度恨不得快了再快。7時30分,終于火速到達救助現場,按照預定計劃,后甲板皮龍迅速出水助難船降溫,并帶纜將其脫離周邊養殖區,及時制止了一起惡性事故的蔓延發生。
海上人命救助最關鍵的就是時間,救助人就是要以最快的速度接近遇險船,救助遇險者,早一分鐘到達,就是給予遇險者多一分生還的希望。在船長的心里,時間就是責任,時間就是速度,時間就是力量,時間就是勝利。第一時間了解事態,第一時間把握事件,第一時間參與事件,是多年救助生涯的直接體現。船舶待命中,他始終樹立強烈的救助責任意識,保持臨戰狀態,確保救助指令一旦下達,就能快速出動,履行使命。
苦練提升技能。
關鍵時刻起到關鍵作用,靠的是信心,信心就是不把彎路當畏途,不把曲折當包袱,不把成績當資本,臨危不懼,勇往直前,無論遇到什么艱難險阻,所向披靡。船長的自信就是從實戰出發,訓練入手,嚴格要求,大膽管理,心往救助想,勁往救助使;帶頭培養救助船員頑強的戰斗作風和嚴密的工作紀律,力求在海上人命救助的關鍵時刻“沖得上去,救得下來”,真正實現救助人的價值。
海上救助工作不僅是一項高風險的工作,也是一項科學嚴謹的專業技術工作。必須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不斷促進海上救助工作的創新發展。多年來,堅持新理論、新知識,不斷從《船長業務》、《船舶操縱》、《航海學》、《國內國際安全管理規則》等書籍中探索救助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學習海上救助案例,分析各類救助預案,不斷在救助實踐積攢經驗,并用以指導救助實踐。平日訓練中,他更是從自身做起,帶領大家發揮有困難就上,有紅旗就扛的拼搏進取精神,貼近實戰,追求實效,并率先垂范。在大風浪救助中,就有著切身的體會。冬季寒潮風力強度大,波及范圍廣,涉險人員多,時間集中,大風浪中接近難船施救時難度很大,靠得太近,兩船就會碰撞,危險系數很大;太遠,纜繩又帶不上……為了肯下這塊硬骨頭,每逢有大風浪他就把大型碰墊拋入海中作為靠船目標。波起浪涌中,他一次次根據風速、海流找角度、量距離、對方位,終于練就了大風浪中接近難船的真功夫。經常告訴身邊的同志們,平日多流汗,戰時少流血,只有扎實過硬的崗位技能才是保障救助順利成功的基石砝碼,而過硬的救助本領唯有靠平日訓練的自我加壓,勤學苦練。帶領全船人員在《年度訓練計劃》和《訓練大綱》的指導下,就如何改進訓練方法、豐富訓練內容、完善管理措施,提高救助訓練工作的科學性、針對性和有效性;如何保證安全救助和救助安全,提高救助成功率等方面深入研討,指導著一線救助船員的實戰技能得以不斷提高完善。搶險救難中,帶隊憑借著精湛的專業技術,一次次化險為夷,勇立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