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工作者事跡材料
組織部樓棟是個溫馨的大家庭。誰是哪家的孩子,傅啟商不僅都記得,而且每個孩子的特點,他都了然于胸,娓娓道來。每個孩子每次活動時的照片,他都好好地保存著,成為孩子們金色童年的珍貴回憶。他和小孩子一起開展活動的影集有18本,親自攝制光盤43張。從這里走出去的孩子們盡管年齡上有點差距,但近幾年每年都要組織一次聚會,回味起那段時光,他們共同的感慨是:“村風一村60棟關協是我們成長的搖籃,快樂的驛站。”
市委組織部樓棟關協活動開展得紅紅火火,為長沙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向縱深發展探索了道路,創造了經驗。在它的示范帶動下,長沙市建立起了比較規范的樓棟關心下一代組織達5868個。中國關工委副主任閔振環來組織部樓棟關協視察后說:“這里真正實現了文明與和諧,你們的經驗和事跡值得向全國推介。”
市關工委主任張賢遵說:“20年如一日,他做關心下一代工作始終是全心全意,盡心盡力,親力親為,是我們的一面旗幟,代表了一種精神。”
傅啟商是個十分注重工作實效的人。“做關心下一代工作,要象針挑土樣一點一點的積累,若稍有懈怠,工作滑下去就會象水推沙那樣快。”他語重心長地說,“關心下一代協會不是寒暑假協會,活動要常抓不懈;關心下一代協會不是小朋友協會,35歲以下年輕人的工作也要做。”他深入基層調研,發現和培育了一批熱心從事關心下一代工作的積極分子,把他們確定為自己的工作聯系點。市關工委下發的文件、作出的工作部署、印發的工作動態,他的33個基層聯系點都能在兩三天內通過郵寄收到,這樣省略了層層傳達的程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收到了以點帶面、典型示范的良好效果。有時,遇到市關工委對重大活動的部署,他還嫌郵寄的速度太慢,索性叫上自己女兒家的私車,33個基層聯系點挨家挨戶送資料。
由于市關工委辦公室人手緊張而又任務繁重,每編發一期工作簡報,從采訪到印刷出來大概要半個月時間。他認為這在推動工作方面的時效性不夠強,力度太有限。于是,他就用手機短信的形式編發快訊,群發給下級關工委和基層聯系點,使他們在第一時間了解到其他單位工作動態,以掀起比、學、趕、超的熱潮。現在,因為關心下一代事業,傅啟商需要聯系的人越來越多,朋友也越來越多,今年80歲的他,手機中存儲的聯系人多達700多個,真是讓人不可思議。
更讓人不可思議的是,快八十歲的老人家,抓起工作來沒日沒夜,精力怎么那么旺盛。他總是笑著說:“我有自己的靈丹妙藥,那就是做關心下一代工作,越做越年輕,越做越快樂。”去年初,市關工委決定開展“學英模,讀好書,樹美德,做新人”主題教育活動。那時離春節不到三天,對于已經離退休的老同志來說,完全可以好好地休息。他根據關工委研究,認為對長沙青少年來說,身邊的袁隆平是一座精神富礦。于是當天晚上他就和芙蓉區聯系,第二天一大早趕到芙蓉區,希望他們編寫一本有關袁隆平院士的故事書籍供青少年學習。此事得到芙蓉區關工委主任劉海斌和副主任李劍霞的支持。他們夜以繼日,認真做好《袁隆平院士的故事》一書的欄目策劃、稿件審改、封面設計、排版校對工作。在他和芙蓉區的共同努力下,這本讀本如期發到了青少年手中,給他們送上了一份豐厚的精神食糧。
傅啟商是位黨性特強但又個性鮮明的人,他常說:“只要是為黨工作,沒有辦不成的事,只有辦不成事的人”。組織工作經驗使傅啟商深深地懂得“一號老頭(太)”的重要性。xx年初,李海根由于年邁體衰請求辭去天心區關工委主任。傅啟商打聽到該區原人大主任李子玲剛剛退居二線,工作很敬業、綜合素質高、各方面反映好,是個十分合適的人選。經市關工委領導集體研究后,傅啟商和張賢遵多次找區委領導,盡管區委原來對李子玲另有重用,但經他們力爭,最終得到區委支持。他們立即到李子玲家登門求賢。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李子玲被他們的這種精神所感動而欣然上任。象這樣三顧茅廬的故事還有很多,他先后還請出了粟福溪、黎君正、魏源誠、李仲文等老同志。
現在,長沙市關心下一代事業蓬勃發展,覆蓋面越來越寬,精耕程度越來越深,影響力越來越大。xx年11月26日,中國關工委主任顧秀蓮進社區、赴農村,興致勃勃地考察后說:“你們的工作做得很好,很扎實,很出色!”
市關工委辦公室的工作人員說:“他把從事關心下一代工作的同志當成親人來關心。”
只要和傅啟商共過事的同志都會說,他如一縷縷溫暖的春風,令人心曠神怡,如一股股甘甜的泉水,沁人心脾。20年來,他每年都堅持和老伴親自到市關工委辦公室工作人員家中走訪慰問,感謝家屬們的支持,了解他們的困難,并盡力與各方聯系,為他們辦點實事,排憂解難。每次外出,他不顧舟車勞頓,都要給辦公室的工作人員帶上一些紀念品。他常說:“我們有幸在一起共事,我們就是一家人,關工委應該就是一個溫馨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