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科技之星先進事跡材料
他年輕有為,博學明志;他淡泊名利,潛心科研。他全部的努力只為在血液病學臨床和科研的道路上不斷攀登,盡己所能,用己所學為廣大的血液病患者帶去救治的福音。他就是XX年“江蘇省十大青年科技之星”、江蘇省人民醫院血液科研究員、副主任醫師、共產黨員劉澎。
“導師就像一盞明燈,照亮我前進的方向!”
1997年,成績優異的劉澎順利地考取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張鵬教授的碩士研究生。在張鵬教授的指導下,他參與了三氧化二砷酸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臨床與基礎研究。張鵬教授是國際上砷劑治療白血病領域的開拓者之一,他們的科研成果為國內外后續研究大量引用。張教授獨特的科研思路和工作上一絲不茍的職業精神給剛剛踏入科研領域的劉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XX年劉澎考入我國血液學臨床與基礎研究的權威機構---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血液學研究所攻讀博士學位,師從法國醫學科學院外籍院士韓忠朝教授,立志成為一名學有所長的血液學工作者。在韓教授的指導下,劉澎選擇當時國際上廣受矚目的“血管新生調控和造血調控”作為自己的研究方向,刻苦學習、努力工作。經過近3年的不懈努力,在國際上首次開發出兼具抑制腫瘤血管新生、保護造血干/祖細胞免受化療損傷等多重作用的抗癌新藥---重組tsf腺病毒。這些研究成果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一項,更獲得“中華醫學科技獎”和“天津市自然科學獎”各一項。這3年的刻苦鉆研,讓劉澎具備了獨立熟練開展科研的工作能力,更重要的是,高端的科研平臺為劉澎今后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開闊了他的科研視野。
XX年劉澎獲得博士學位后作為引進人才進入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江蘇省人民醫院工作,正式開始自己的血液學職業生涯。XX年起,他先后獲得南京醫科大學創新基金、國家“863計劃”合作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科研課題的資助。他先后在c-myc-tsp-1信號通路調節白血病細胞分化、bag3基因調控白血病細胞凋亡和egr-1基因抑制白血病細胞侵襲能力等方面取得一系列原創性成果,為白血病發病機制研究和抗白血病新藥的開發提供了新的線索。這些工作總結后于XX年獲得江蘇省科技進步獎一項。
談起榮譽,劉澎謙虛的表示,這些成績應該歸功于支持他、愛護他、幫助他的導師、同事和院領導。“一生中最幸運的事情就是遇見了幾位好老師,他們就像一盞盞明燈,照亮了我前進的方向,引領著我,激勵著我!”
海外求學志不改學成歸來為祖國
為了更好地開展科研工作,了解最新的血液病研究進展,在國家留學基金委和醫院的支持下,XX年底劉澎帶著強烈的求知欲望遠赴美國最著名的醫院之一---mayoclinic(梅奧醫學中心)從事博士后研究。
談起這段在國外的經歷,劉澎表示,由于是第一次踏出國門,無論是生活習慣還是文化差異都讓剛來到美國的他有些不適應。但是在梅奧醫院工作的這段時間,感覺自己就像一塊海綿,在一流的醫學殿堂里充分吸收著最先進的理念和技術,越是深入地學習就愈加發現自己的不足,要想學有所成唯有加倍努力。
開始時由于相互間不熟悉,國外的合作導師只給劉澎安排了一些難度低、需要重復勞動的工作。劉澎覺得這和自己當初來學習的目的并不一致,所以他和導師反復商量希望能夠獨立完成一些課題研究,并能有機會多去臨床學習。在一次“基因敲除老鼠載體構建”的試驗中,劉澎小試牛刀,只用了兩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導師原先預定一年才能完成的實驗。導師驚喜之余也對他的科研實力表示了贊賞,不僅同意了他的科研項目還給予了大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