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社主任先進事跡材料
有一種平凡叫做偉大,有一種美麗叫做堅守,用這句話來詮釋李是最合適不過了,xx縣農村信用社主任李,三十載如一日,在xx縣最偏遠的信用社辛勤耕耘、默默奉獻。每一個田埂,都留下了他的腳印;每一個百姓,都記住了他的名字。
在李擔任社主任期間,信用社已實現了連續29年盈利,盈利額達249萬元。存款余額從1978年的9萬多元發展到現在的5307萬元,貸款余額從1978年的2萬多元發展到現在的3341萬元,不良貸款占比僅為1.6%。30年來,他堅守在偏遠的山區,也堅守著自己的信念,就這三十多年,他得到了好多“外號”:“農民主任”
花白的頭發,黑黝黝的臉,憨厚老實的笑容,濺滿泥漿的衣服,在xx縣xx鎮60平方公里的田間地頭,經常都可能看到一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農民”。他就是當地人稱“農民主任”的信用社主任李。
從1978年以來,在這個小鎮上,李默默工作了三十三年。相繼擔任出納、會計、信貸、主任等職務。在三十三年里,他走遍了鎮上的每一寸土地每一戶人家,全鎮最遠的紅巖村,步行來回要走6個小時,他每年也要去5次以上。全鎮30歲以上的農民,他幾乎都認識,鎮里哪一家哪一戶有幾口人幾間房、主要經濟情況、需要發展什么項目、可以貸多少錢他心里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全鎮30歲以上的農民也都認識他,“李主任從不嫌貧”很多農民都這樣說。
兩岸村村民一提起信用社和李就激動不已,幾年前,只有小學文化的他,終日拼命種幾畝地只夠糊個溫飽,上有老人年老體弱看病要錢,下有小孩一天天長大上學要錢,愁得不可開交,是李找上門來,幫助他在硫酸廠找了份工作,并貸款三萬元讓他在廠里入股,幾年下來,還清了貸款還小有節余,在此基礎上信用社又貸款給他辦起了石粉廠,這下富了起來,工人就請了十幾人,修起了三樓一底的小洋房,日子過得風風光光。如今,搞起了汽車運輸業,錢袋子也漸漸鼓了起來。他說他最遺憾的是李每年都多次到他家里“作客”,卻從沒吃過一口飯,沒過喝一口酒。
xx鎮街村的xx年輕時不幸失去了右腿,形成高位截肢,當時他萬念俱灰。李主動找到了他,鼓勵他樹立生活的信心,幫他出點子、拿主意,貸款給他養兔子、養豬。在李鼓勵下,重新鼓起了生活的勇氣,走上了勤勞致富的道路。經過多年的奮斗,他成了遠近聞名的養兔專業戶、養豬大戶、致富能手,在街上黃金地段修起了門市、住房,三個孩子相繼上了大學。前兩年又承包了三十畝山林,種上了優質水果,帶領周圍農戶發展了一百多畝水果林。聯社派人問候時候,這位白發蒼蒼的老人不禁熱淚縱橫,他哽咽著說:“沒有信用社,沒有李主任,我一個腿腳不方便的農民怎么走得到今天!”
像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三十三年來,當地100%的農戶都得到過農村信用社的支持和幫助。
在幫助農民進行產業結構調整時,李費盡了心血,xx村進行產業結構調整的時候,李三天兩頭往xx村跑,出主意、搞規劃、放貸款,這個村現在發展養豬專業戶30多戶,發展蠶桑800多畝,苦丁茶200多畝,全村80%以上農戶修起了兩層以上的樓房,成為縣“三村建設”的四大示范村之一。xx年,xx鎮邁出了小城鎮建設的第一步:新建xx鎮農貿市場。這個總投資3500萬元的項目,卻因為缺乏前期資金幾乎胎死腹中。為解決這一難題,鎮政府向李提出貸款150萬元作為前期投入,先行拆遷和安置,待開發商進入后再還款。李深知家鄉父老急切改變家鄉面貌的愿望,貸款150萬元作為先期投資。僅僅一年時間,建筑面積達2xx平方米的鎮農貿市場和居民樓竣工,隨之而來集鎮基礎設施得到改造。
他先后幫助過多少人,已經無法計算了。在李帶領下,信用社的支農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績。xx鎮2300多戶人,有80%的農戶修起了新房,其中80%的新房都是靠信用社支持修起來的。李帶領信用社支持當地農戶發展副業、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取得了明顯成效,xx年xx鎮農民人均純收入達5787元。村民富起來了,卻不知道李和農村信用社的同志們磨破了多少雙鞋,花費了多少心血……“老大哥”
信用社員工們都真心的佩服他們的老主任。在他們的眼里,李就是他們家里的一個好大哥,他總是那么親和而任勞任怨,嚴肅而一絲不茍。每一天他第一個上班,悄悄地打掃好社里的衛生,最后一個下班,收拾好辦公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