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林先進事跡:37年為人民服務
王元林37年為人民服務
37年間,山西靜樂縣雙路鄉衛生防疫員王元林為全鄉15個村的孩子接種疫苗20萬人次,實現了規范接種、安全接種,100%完成國家強制免疫。其間,沒發生一起基礎免疫傳染病、一起接種糾紛。
王元林說,“針眼上的是天大的事,件件都馬虎不得。”
見到王元林那天,是6月30日。呂梁山東麓的雙路鄉迎來一場久違的細雨,靜謐山鄉透著陣陣涼意。
王元林正準備出門,“張亮杰的孩子3歲了,該加強接種流腦疫苗了,半月前娃兒發燒不能注射,今兒得再去一趟。”他小心翼翼地把疫苗和冰塊從冰箱移入隨身背的疫苗箱,邊穿那件“出門才穿”的中山裝邊說,“針眼上的是天大的事,件件馬虎不得。”
他要去的是15里外的蘭家山,從河灘下去,再沿著陡坡爬上去。
61歲的王元林已經這樣走了37年。37年中,他為全鄉15個村的孩子接種疫苗,接種疫苗達20萬人次,實現了規范接種、安全接種,100%完成國家強制免疫。其間,沒發生一起基礎免疫傳染病,沒發生一起接種糾紛。
王元林先后獲得省級“計劃免疫先進個人”、“法定傳染病報告先進個人”、“免疫規劃優秀個人”等榮譽稱號。日前,山西省衛生廳授予他“衛生防疫楷模”榮譽稱號。
“苦點累點不怕,就怕誤了娃娃。”
山西省靜樂縣是國家級扶貧工作重點縣,在王元林童年記憶里,就有天花、脊髓灰質炎、流腦等疾病流行。他親眼看到這些傳染病奪去很多孩子的健康和幸福。
初中畢業后,王元林選擇了在縣衛校讀書。1973年畢業返鄉后,他成了全縣第一代鄉村防疫員,“那時候,因為知道怕,就更懂得自己身上的責任有多重!”
起初,大山里的人不大明白,自家孩子沒病,為啥要挨那一針,還吃那些紅紅綠綠的藥丸丸?王元林只能一趟趟地找上門,一家家地做工作。蘭家山村的趙桃娥是個聾啞人,家里3個孩子都到了接種疫苗的年齡。王元林幾次上門,任憑怎么說、怎么比劃都不行。好不容易請人幫忙用啞語把道理說清了,可趙家又拿不出錢來接種。王元林二話沒說,自己墊錢給3個孩子打上了疫苗。
王元林每到一村,總要打聽誰家快生孩子了,誰家剛生了孩子。一有新生兒的消息,他就立即上門,為孩子建起健康檔案。春去秋來,看著王元林一趟趟地跑,聽著王元林一回回地說,鄉親們明白了:“這疫苗,誰打上,對誰好。”
為了不漏掉一個孩子,王元林走遍山鄉,風雨無阻。去年春節剛過,大雪紛飛,正好李天亮家的新生兒到了接種期。王元林背起藥箱,深一腳淺一腳地直奔10多里外的南黃葦村。兩個多小時后,當滿身是雪的王元林撩開李家土窯洞的門簾時,李天亮驚詫地說:“這么大的雪你還來?”王元林卻答:“這么大的事,我怎能不來?”
一次出診的路上,天忽降大雨。坡陡路滑,王元林左膝蓋重重磕在石頭上。他掙扎著爬起來,一瘸一拐堅持走到大山深處完成接種。他的左腿從此落下毛病,不能彎、蹲不下,天一涼就疼。跑山路最費的是鞋,王元林每年要穿壞老伴親手做的七八雙布鞋,布膠鞋一年也得兩三雙。他說:“苦點累點不怕,就怕誤了娃娃。”
“為了娃,多跑幾個來回算個啥?”
那天,在張亮杰家,王元林仔細給孩子測過體溫后,才給孩子接種了流腦a+c疫苗。張亮杰有些不好意思,“打一針害你跑兩趟,還下著雨!”王元林認真地說:“發燒是典型的接種禁忌,帶病接種是害了娃。為了娃,多跑幾個來回算個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