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副段長先進事跡材料
“盡力把路修的平坦些,讓人們能夠舒適平安到家!”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沒有氣吞山河的豪言,就是憑著這個樸實的信念,默默地用實際行動奉獻著。正是他和眾多養路工人的精心呵護,廣水的公路才顯得更加寬闊、平坦、整潔;正是他和眾多養路工人的辛勤的勞動,一道道靚麗的交通風景線在鄂北山區延伸,一條條金色的彩虹在廣水大地升騰!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敢于沖破傳統觀念的束縛,勇于創新,善于創新,推動廣水的公路養護工作不斷邁上新臺階。
在養護管理過程中,發現由于體制上的原因,盡管養護人員眾多,但效率始終提不上來。他決心要扭轉這一局面。經過廣泛調查、反復醞釀,他在全段推行以“標工計酬,動態管理”為核心內容的養護改革,將公路養護責任目標與收入掛鉤,將好路率、上路率與收入掛鉤,極大地調動了養護人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出現了夫妻上路、父子上路搞養護的可喜局面。廣水公路段的改革舉措受到了上級的充分肯定,孝感公路總段在7個縣市區推廣了廣水的經驗。
辛勤的勞動換來了豐碩的成果,在他分管養護工作期間,廣水公路養護工作創造了前所未有的佳績,列養公路好路率每年都以2%的成績穩步上升,每年可為國家節約養護資金投入100多萬元。1994年至xx年廣水公路好路率連續六年在原孝感市8個縣市區中名列第一。他個人也先后兩次榮獲全省交通系統“先進個人”,十多次榮獲地市級“先進工作者”和“優秀共產黨員”。
xx年,被任命為市公路段黨總支書記,分管工程建設和黨務工作。雖然工作重點變了,但他認真負責、嚴謹細致、雷厲風行的行事作風卻絲毫沒有改變。為了迅速進入角色,他抓住一切空閑時間學習業務、鉆研技術,由于悟性較高,不久他就成了一個懂工程、會機械、善管理的行家里手,很快打開了新的工作局面。
深深地愛著自己的崗位,自己的工作。在他的眼里,工作不僅是謀生的手段、生活的依靠,還是一種責任、一種享受,更是凈化靈魂、升華精神的一種方式。在工作中,他始終堅持著一個信念,一個不畏艱辛、勇于挑戰的信念;在工作中,他始終詮釋著一種精神,一種奮發進取、力爭上游的精神。
去年6月份,市委市政府決定將應山城區廣安路刷黑,并明確要求三個月內高標準完成任務。為了把這項“民心工程”辦好,冒著炎炎夏日,戰高溫,斗酷暑,始終堅持與施工人員一起并肩作戰。白天他頂著攤鋪機旁100多度的高溫,組織鋪油,晚上一點鐘又乘城區行車稀少,組織人員封路貼土工布,平均每天休息時間不足5個小時。
那段時間,經過廣安路的人們總能見到一個頭戴草帽、皮膚黝黑、身上沾有瀝青的人在工地上來回巡查指揮,不是風景,勝似風景。烈日下,他的身軀是那樣的偉岸;烈日下,他的形象是那樣生動!
8月23日,攤鋪機突然出現故障,為了不影響工程進度,他不等維修人員到來,就親自爬到機械上去修理,由于連續的疲勞作戰和高溫炙烤,他突然暈倒,從兩米多高的機械上摔了下來,腰部和手臂被機械刮傷了十幾公分,傷處滿是鮮血,工人們堅持要送他去醫院,可他卻吼道:“我們干工程的哪那么嬌氣。”然后不顧還在流血的傷口,轉身又爬上攤鋪機。正在現場施工的職工左勝堂見此情景,趕緊跑到附近的藥店買來紫藥水和紗布為他做簡單的包扎,并對他說:“你是工程總指揮,把工作安排好,讓我們做就行了,哪需要天天守著,像你這樣拼命,遲早會倒在工地上,到時后悔都來不及了。”他淡淡的一笑,說:“我不到場當然你們也能搞好,但工程施工最講究的就是質量,丟一分鐘不在現場我心里就不踏實。再說你們都在工地上吃苦受累,我怎么忍心一個人在家休息呢?”正是憑著他這種“拼命三郎”精神,這項“民心工程”才順利以最優的質量、最快的速度提前竣工,受到了廣水人民的高度贊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