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勞模事跡材料
高淑紅同志現任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針灸部黨支部書記、科主任、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從醫26年來始終工作在臨床一線,默默無聞地從事著臨床醫療、教學、科研及黨務、行政管理工作,踏實認真、樸實無華是她一貫的工作作風;嚴于律己、寬以待人是她的工作信條;公平、公正、無私、忘我是她的人格魅力;學無止境、不斷進取、做一名好醫生是她一生的追求。
永遠做人民的“小大夫”
她熱愛祖國、熱愛黨、熱愛人民、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從走上工作崗位的那一刻就立志把自己畢生精力奉獻給“醫生”這一崇高的職業,不斷地提醒自己要從小大夫做起,要一輩子做人民的“小大夫。她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而且這一做就是26年。26年來無論嚴冬酷暑、刮風下雨,每天她都堅持早來晚走,認真地查看著每位病人,掌握病情第一手資料,制定合理的治療方案,并用她那嫻熟的針灸手法為患者解除病痛。在臨床工作中,她視病人為親人,采用換位思考的方式,經常采用談心的方式與患者及家屬溝通,傾聽他們的心聲和困難,不僅為患者治病,同時幫助他們解除后顧之憂,使他們能夠安心地配合醫生治療,她以一顆平常心,用真情為患者服務,贏得了患者及家屬的信任。一次,有一位大娘住院期間突然連續幾天情緒低落,血壓波動,引起了她的注意,經過反復交談了解到,大娘無兒無女,與老伴相依為命,由于近幾天老伴腰腿疼痛不能來醫院照顧,所以大娘放心不下,表現出來不安和異常。得知這一情況后,她便利用中午休息時間找到了大娘家,為大爺做了針灸治療,并委托鄰居幫忙照顧大爺,當回到醫院把這一情況告訴大娘后,大娘激動地拉著她的手說:“謝謝你,我們老倆口遇上好人了!”
為了無數患者的治療,為了大家,她犧牲了小家。她是獨生女,父母年邁多病,可是她從來沒有因為私事請過假,母親病重期間,她每天下班回家后為母親輸液治療至次日凌晨3~4點,第二天仍然堅持工作。1998年醫院派她到德國工作,她望著年邁的雙親和自己年幼的女兒,心里充滿了牽掛和歉疚,然而為了工作她服從了醫院的安排,遠赴德國工作,然而她的母親卻沒有盼到自己女兒歸來就離開了人世,沒能在母親病床前盡孝,這成了她終生的憾事。一年后,工作期滿回到家中,又得知父親已癌癥晚期,她痛不欲生,只有每天拼命地工作,來緩解思親之痛,她每天幫父親穿衣、洗漱、喂飯后,她的身影第一個出現在病房中了。真是為了這個大家,犧牲了自己的小家,女兒常常抱怨她不能陪在身邊,沒有時間輔導學習,說她不是一個稱職的媽媽。對此,她總是笑著說:“等你長大了,你就知道我為什么這么做了!比缃,她已經是科主任、主任醫師了,可是她仍然堅持早來晚走,對病區內100多位病人的病情及飲食起居都了如指掌,細心觀察每一個病人的病情變化,親自為他們做治療。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實踐著她永遠做人民的“小大夫”的諾言。曾多次獲得醫院“先進個人獎”和“白衣天使優秀獎”等。
針灸是她畢生奮斗的事業
她是中醫學院中醫專業的畢業生,卻被分配到針灸科工作,起初針灸理論基礎差,她就下班后上夜校,很快就掌握了針灸理論及技能,并漸漸地愛上了針灸專業。對專業她執著、熱愛、心無旁騖、刻苦鉆研、勤于實踐、不斷進取。作為全國老中醫學習專家學術經驗繼承人,她師從周繼曾教授,在老師的言傳身教下,使自己的專業水平不斷提高。對于腦血管病及其合并癥、周圍神經系統疾病、脊柱關節病等病癥的針灸治療,具有獨到見解和治療特色,療效較好。對于急危重癥、疑難病癥有較高水平的分析和判斷力,經常參與院內、外專家會診,組織主持危重病人搶救治療工作,得到同道們的廣泛認同和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