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校長的先進個人事跡材料
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事跡材料,僅供參考!
陳江輝,男,1964年11月出生,1983年7月參加工作,1991年6月南京師范大學數學系本科畢業,1996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現任江蘇省梅村高級中學校長。先后被評為無錫市名教師、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首批中青年科學技術帶頭人、江蘇省教授級高級教師、江蘇省中學數學學科特級教師、無錫市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江蘇省優秀青少年科技教育校長、江蘇省高中數學課程教材改革實驗先進個人。在他的帶領下,通過全體教職工的共同努力,梅村高中辦學績效顯著,連續三年獲得無錫市屬學校“辦學績效突出獎”;學校還獲得全國校園影視教育研究實驗學校、無錫市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先進集體、無錫市廉政文化建設示范點等榮譽,XX年被評為“江蘇省普通高中素質教育省級督導優秀等級”。
從教近30年來,陳江輝同志始終銘記自己是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強烈的事業心、責任感,以及永創一流的精神,使他勤學不輟,不斷改造主觀世界,在普通高中教育這一方熱土上辛勤耕耘,以共產黨人創先爭優的行動書寫著“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的教育命題。
一、創設機制、文化引領,爭做先進辦學理念的實踐者
在教育教學實踐中,陳江輝同志秉承“尊重人、解放人、發展人”的教育理念,主動思考和推動學校科學發展率先發展。一是高度重視校本文化建設。在無錫市輔仁高中任職期間,先后在學校德育講師團、校本系列教材(十本)、課程超市、課題研究、對外交流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使學校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走在全省前列。調任江蘇省梅村高級中學校長后,結合梅村高中地處吳文化發祥地的辦學歷史和地域特點,把開展吳文化教育、弘揚吳文化精神作為學校文化建設的主要內容,將泰伯“至德”古訓烙印在梅中以“至賢”為校訓的辦學理念中,增設吳文化七大“文化之源”,讓師生涵養謙恭禮讓、艱苦奮斗、開拓進取、創造輝煌的精神品格,使靜態的環境成為“不說話的老師”,充分發揮環境育人功能,充分體現教育“善己”、“善人”的崇高理念。二是切實推進素質教育。緊緊把握高中新課程建設這一生動載體,把注重學生個性發展與全面發展的教育思想,融入切實推進學生素質教育的主要工作之中。指導創新學生社團建設,大力倡導學生自主管理,通過大型活動創意、一日五項常規檢查、志愿者活動等讓學生在實踐中成長成熟;主動牽線無錫教育電視臺創辦“梅中影院”,與無錫新華書店合作開設“梅中書屋”,高質量舉行科技節、體育節和文化藝術節。
二、愛崗樂教、帶頭示范,爭做創新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者
雖然已有十年的校長經歷,但陳江輝同志常講:我首先是一名教師,為學生上好每一堂課是我應盡的責任。不論行政管理工作多么繁重,他都不離開三尺講臺,始終一絲不茍地做好分內的教學工作。他教有所長,充分發揮教育專家的示范作用,以自身“細、實、變、活、精”的教學風格,為中青年教師樹立標桿。堅持從學情出發,有機串聯“學生的思維←→教師的思維←→數學家的思維”,精心備課,創造性地處理教材,設計和組織教學;根據不同課型,創設“閱讀導學”、“設問教學”、“自主-合作-創新”等數學教學模式;既鼓勵“冒尖”,又允許“落后”,倡導“高起點、小坡度”;努力掌握、積極整合現代化教育技術,積極嘗試 “過程教學”、“問題解決”、“創造學習”、“建模教學”等形式,教會學生真正“學會學習”。多年來,他所任班級數學在各類檢測、高考和競賽等方面的成績均名列前茅。作為無錫市的數學學科帶頭人、名教師,積極參與無錫市培訓工作和教數學調研工作,在全市數學教學和研究中發揮帶頭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