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志愿者教師個人先進事跡
郎坤,武漢理工大學管理學院學生,一個漂亮的80后女孩。和許多同齡人不一樣的是,她的寢室里沒有化妝品,沒有首飾,沒有名牌衣服,而她每年的獎學金,幾乎都捐給了那些家庭貧困的孩子;她的課余時間,也花在了對農民工子女的志愿服務上。本科4年,她是武漢農民工子弟學校“屋頂小學”的編外教師;畢業后,又志愿去貴州山區支教。6年來,她累計志服務5000小時,走訪1.8萬公里。
“屋頂小學”來了大學生老師
4月21日,小雨初晴。經過一路顛簸,從常青花園站下車,穿過幾條曲折狹窄的小巷,再繞過一片破舊的房屋,郎坤和她的3位同學拎著大包小包帶給孩子們的小禮物,趕到“屋頂小學”成才分校門口。“郎姐姐來了!”郎坤剛剛進校園,就被同學們發現了。孩子們像群小鳥一樣迅速圍攏過來。
“屋頂小學”名叫凌智小學,位于湖北省武漢市江漢區高家臺菜市場的屋頂。樓頂平臺就是孩子們升旗、做操、游戲的地方。因為高家臺前不久的拆遷,這些孩子目前只能四處流動。
3月,一篇關于“屋頂小學”的報道,深深觸動了當時讀大一的郎坤:簡陋、嘈雜的環境,求知若渴的眼神……她決定竭盡所能去幫助這些“流動的花朵”。
郎坤提出為學生開設“第二課堂”。最初一個月里,她往返“屋頂小學”17次。學校被感動了,同意由郎坤組織有特長的大學生志愿者,每周五為學生們上美術、舞蹈、音樂等課程。
從此以后,無論寒風凜冽的冬日,還是驕陽似火的酷暑,每周去一次“屋頂小學”,成為郎坤和同學們風雨無阻的“必修課”。為了能給學生們上好課,郎坤反復觀看和琢磨優秀課程視頻,聽課記錄和心得寫了厚厚一大本。她還經常對著鏡子一遍又一遍地試講,直到嗓子疼得說不出話。
就這樣,郎坤堅持了4年。4年里,她和志愿團隊還募集衣物1200余件、學習用品500余件、資金5000元,用于資助貧困農民工子女。她牽線組織“屋頂小學”十幾名家庭貧困的優秀學生和武漢理工大學不同班級結對子,為這些學生解決每年的學費。
10月19日,郎坤組織“屋頂小學”部分孩子走進武漢理工大學校園參觀,“一路上,孩子們興奮得又是叫又是唱,邊走邊看邊在本子上記”。活動結束后,孩子們爭先恐后將寫的觀后感給朗坤看。看著那一行行童稚的文字,她的眼睛濕潤了。
貴州山區開放支教花朵
,本科畢業的郎坤成功入選中國青年志愿者扶貧接力計劃研究生支教團,并擔任隊長。如火8月,她帶領支教團前往貴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龍里縣,支教一年。
郎坤主要承擔龍里縣城關三小畢業班級的英語教學任務,該校90%以上的學生是農民工子女。為了提高教學質量,郎坤把寢室當成了自習室,拿出當年備戰高考的勁頭,一個課件反復修改十幾次,挑燈備課到深夜更是家常便飯。
經過不懈努力,郎坤倡導的“快樂英語、激情英語”教學活動初見成效。“之前是上課困難,一個月以后下課卻成了最難的事情,幾次都要班主任親自出面,強制下課。經過一年的努力,我的200多名學生畢業考試平均分達到了91分。當聽到這一消息時,我的淚水忍不住流了下來。”郎坤回憶道。
正當教學步入正軌,郎坤卻在第二學期開學時遇到了另一個難題:5個孩子因貧輟學了。郎坤決定和隊友親自上門去看一看。
經過4個多小時的山路顛簸,郎坤終于來到一個學生家。她驚呆了:家里除了床鋪,幾乎沒有什么家具,墻板“千瘡百孔”,大點的縫隙能容一個人進出。她和同伴趕緊聯系公益網幫孩子籌集學費,聯系民政局幫孩子父母辦理社會救濟……
郎坤和同伴們利用周末走訪了龍里縣的很多鄉鎮,倡導建立了龍里縣貧困學子項目庫,一年時間里募集了4萬余元物資,發放到各鄉鎮的學生手里。“我們只有樸素的想法,不想看到一個孩子因為貧困而放棄讀書,放棄他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