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佳班主任事跡材料1
李作為平和小學的一名教師、一位基層的班主任,多年來,她始終愛崗敬業,默默奉獻。在班主任工作中,她一直注意對學生進行傳統美德教育,她深知中華傳統美德教育是中華根、中華魂的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她形成了自己的傳統美德教育模式,是學校德育工作的排頭兵。
在教學過程,她倡導“學會做人,快樂發展”的教育宗旨,以育人為中心,把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滿足學生的內在需要,學會做人放在重要地位,她研究學習生動、活潑、主動的全面發展的相關因素,教學時努力挖掘課堂教學的最大潛能,運用靈活有趣的教育方法,使師與生、生與文本在情感交流中心心相通,進行情感與靈魂的交融、碰撞、升華,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滲透傳統美德教育,從而促進學生學習的長足進步,健康的心理形成,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
傳統美德教育與班隊活動相結合,在豐富的班隊活動中育人。學校開展的“傳承中華美德,弘揚民族精神”的系列教育活動,她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班級學生的思想狀況,制定詳細的班隊活動方案,在班級開展了文明禮儀、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體的禮讓教育;誠實守信,嚴于律己的教育;開展讀書匯報活動,匯報古今中外傳統美德方面的小故事,收集傳統美德的名言警句,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傳統美德教育。
為深入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精神,她印制了公民道德知識卡,讓學生把公民道德常識帶回家,評選班級公民道德建設小模范,開展了“儲蓄快樂陽光,累積心靈財富”活動。為孩子們營造了輕松和諧自主的環境,引導他們在日常生活中體驗自主、自律、學習探索、團結協作、文明助人、勞動創造、奉獻付出之樂,并把快樂體驗儲蓄起來,即寫快樂體驗日記,從而使孩子把道德要求通過自己的行動內化為高尚的品德修養。
傳統美德教育與社會綜合實踐活動相結合,在多彩的實踐活動中育人。教育的目的不僅使學生學會求知,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學會做人,服務社會。而社會給孩子們提供了多姿多彩的舞臺。她總能在有趣的社會實踐中讓孩子受到傳統美德教育。她帶孩子們走進“雷鋒連”,在身臨其境的所見、所聞中,讓孩子升華靈魂;與孩子一起來到飛行訓練基地,他們在親手觸摸著威武的“戰鷹”,聆聽飛行員叔叔講述精彩的飛行故事中,愛國之情油然而生;清明節祭掃烈士墓,在“王偉中隊”隊旗的輝映下,在革命前輩講述解放錦州的故事中,孩子們穿越時空,在隆隆的炮火聲中看到了英烈們奮勇殺敵的身影,倍感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在走訪福利院、與貧困山區孩子“手拉手”的活動,孩子們懂得了愛心的可貴;在小記者采訪工廠、醫院、社區的過程中,孩子們感受到了生活的精彩……如此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不僅使孩子們增長了知識,受到了啟迪,開闊了眼界,更鍛煉了他們的社會實踐能力。在活動中,點燃了他們心中愛祖國、愛集體、愛他人的火種,使他們的靈魂受到震撼,靈魂得到升華,使孩子們學會了做人。
幾分耕耘,幾多收獲。她所教的班級多次被評為市區“三好班級”,在校內外的各項活動中,孩子們更是盡展活力,獨占鰲頭,作為學校的管樂班,他們多次參加市區重大活動的演出,受到大家的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