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優秀教師事跡材料:白云深處的堅守
——記鄖縣南化鎮羅堰教學點教師鄒貴芬
李長明 彭全忠 張 俊
去鄖縣南化鎮羅堰教學點的路上,鄒貴芬從教學點打來電話,因山洪暴發,滔河漲水,沿途中的一座橋被沖垮了,山路泥濘不堪,讓我們別去。一位女教師在深山里堅守了33年,上萬次的背著學生過河都過來了,我們去一趟怕什么。下車上船欣賞了近50里的庫區風光,再下船走了近10里的山路,終于來到了白云深處的羅堰教學點,見到了樸實無華、默默奉獻、播種希望的鄒貴芬老師。
脊背搭起求知橋
“我剛送完孩子們回來,河水又大又急,有一座橋被沖垮了,你們是怎么過來的?”鄒貴芬看見我們走到學校門口,既有幾分詫異,也有幾分害羞。只見她褲管挽至膝蓋以上,仍是濕成一團,腳上穿著高筒雨鞋,招呼我們在學生寢室兼餐廳里坐下后,她也顧不上換下濕衣服,就去隔壁的廚房里幫著丈夫給我們做晚飯。
從滔河水庫到羅堰,途中經過那個被洪水沖垮的橋時,剛好碰上村支部書記周志斌,這位樸實的“當家人”喊了幾個水性好的村民拉著我們從齊腰深的斷橋處淌過去。
“鄒老師是個實在人,去年被評為‘湖北省農村優秀教師’還是我們村民集體為她請的功呢!标P于這次請功,周志斌說起了阮士兵等村民的請求。xx年冬天的一個傍晚,由于滔河上游發電放水致使下游漲水,家在河邊的村民阮士兵看到鄒老師正在背孩子過河,他迅速過去幫忙,就這一次,冰冷的河水給他留下刻骨銘心的記憶,也讓他發現,背學生過河33年的鄒老師完全可以與扎根四川涼山“天梯學!钡睦罟鹆、陸建芬夫婦相媲美。
羅堰村是鄖縣南化塘鎮最偏遠的村,北接陜西省商南縣。1985年,國家在該鎮修筑了西河水庫,羅堰村被浩大的庫水阻截了道路。村民出山有一條在半山腰上開辟出來的陡峭山路,坐在渡船上看掛在水庫上方的那條山路,讓人一陣陣眩暈。因為山水的阻隔,幾百戶人家攆地而居,大多數房屋建在半山腰,這給孩子們的求學帶來了極大的不便。
羅堰教學點有16個學生,分布在滔河兩岸的各個山坳中。河水時刻威脅著學生的安全,成了鄒老師的一塊心病。xx年的一天,天氣晴朗,沒有一點漲水的跡象,鄒老師就把學生領到河邊,剛要轉身離去,突見一股河水像一條大水蛇向他們撲過來。鄒老師一驚,拉起三個學生以百米沖刺的速度向河對岸狂奔,河水咆哮而來,水一下子躥至鄒老師的腰部,鄒老師趕快把學生托起來,可河水來勢兇猛,她咬緊牙關也站不住,最后在村民的幫助下才艱難地把三個孩子安全地送到了河對岸。回頭再看那滔滔的河水,鄒老師嚇得癱坐在地上。
在鄒老師的記憶中,像這樣的漲水事件十分平常。上游的電站不定時地放水發電,常常令她十分擔心。鄒老師說:“前一秒是十分溫順的河水,后一秒就可能變成洶涌的洪水,每次只有背著學生過河,我才會安心!北劝l大水更令鄒老師害怕的是下大雨引起的山洪。xx年的一天,突降大雨,瞬間山溝里一股股洪水直瀉而下,鄒老師頓時傻了眼,“孩子們還在路上啊!彼B忙拿起電話,請求村民幫助孩子們。采訪鄒老師時,剛過七點半,鄒老師習慣性地打開電視看天氣預報。遇上天氣變化,她總是電話通知學生家長注意。
采訪鄒老師的消息被村民們知道后,六個村民主動來到學校。阮士兵說,“人心都是肉長的, 看著鄒老師背著孩子走在冰冷刺骨的河水里,哪個村民不心疼啊。學生家長主動要求排個值日表,輪流背孩子過河,可鄒老師卻不讓他們來,生怕他們因接送孩子而耽誤了農活!焙芏鄷r候,鄒老師冒雨背學生過河,回到家,一身濕衣服,家人看到她的樣子都直抹淚。鄒老師的行為,女兒到現在都感到不解,在前不久的一封家書中寫到:“媽媽,別人當老師那么風光,可您當老師不僅上課,還背學生過河,您怎么這么苦啊。”
33年來,鄒老師風里來雨里去,背著學生過河,背出了渾身的病,也背出了村民們脫貧致富的希望。
善舉鋪就成才路
羅堰教學點有學前班、一年級和二年級3個年級,雖然都是低年級,但鄒老師講課總是有板有眼。她總是先給一個班上課,另外兩個班要么寫作業,要么預習課文。這個班上完課后立即給下一個班上課,循環反復。記者問鄒老師累不累,她嘿嘿一笑,“走進課堂,忘記了疲勞,可當送走并確定每個學生都安全到家的時候,才感覺渾身酸疼!
其實,比上課更累的是勸學。一條滔河不僅阻斷了交通,還阻礙了信息的傳遞。全村1182口人中竟有33人是光棍兒,村民患上急癥后只能聽天由命,學生能否上學也完全由家長說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