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教師先進事跡:青春在奉獻中閃光
青春在奉獻中閃光
張小芳
“這是個普通的教室,卻是碩大的人才搖籃;支支粉筆,舉起的是別人,奉獻的是自己;塊塊黑板,留下的是真理,擦下的是功利。”這就是教師,一個神圣的職業。選擇教師,就意味著奉獻,走上講臺,就要報效家鄉教育,三尺講臺灑熱血,傾心教壇培育新苗。
一、銳意進取為新苗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博學多才是對一位好教師的要求。因為我們是直接面對學生的教育者,學生什么問題都會提出來,而且往往“打破沙鍋問到底”。沒有廣博的知識,就不能很好地解學生之“惑”,傳為人之“道”。因此我在工作中,認真參加學校開展的各項活動,積極汲取繼續教育的精髓,不斷更新充實自己的學識。我利用工作之余,參加了課件制作的學習和骨干教師等各級培訓。并在課余時間里,經常到有關教育的網站查找學習的資料,瀏覽教育同行的優秀教案、課件、論文、教學札記并參與教學論壇的討論。努力學習別人先進的教學經驗,改變舊的教學觀念,把新的教學理念運用在自己教育教學之上,力爭給學生創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多年來,所任班級語文成績優良,上升幅度較大。
一份汗水,一份收獲。我多次被評為鄉鎮、區級“優秀教師”、教研教改先進個人,多次輔導學生獲龍安區各類演講、征文、文藝匯演、鼓號等一、二等獎, XX年被評為龍安區“誠信標兵”, XX年被評為市優秀輔導員,XX年被評為省骨干教師,XX年獲區“四環節”先進個人,書寫論文數篇獲國家、省、市級獎。成績的取得是對工作的激勵,這些成績更增添了我工作的熱情和動力,于是,我為自己確定了更高的目標:盡職盡責,爭做人民滿意的教師,努力把本班的學生培養成家庭中的好孩子、學校中的好學生、社會上的好少年、大自然的好朋友。
二、立足課堂育人心
從教多年,我一直擔任中高年級語文課,學生基礎差,接班時總體成績往往不容樂觀,但憑著對教育的一片赤誠,我努力拼搏奮斗,終能使成績上升較大幅度。為此同事常稱我為語文能手。
去年有幸接到一個成績不算太差的班級,但僅僅一節課,我就發現班級中存在著好幾方面較為嚴重的問題:學生的養成教育較差,班里男女生比例嚴重失調。學生打架乃司空見慣,經常是大事未了小事又來。破舊的桌蓋成了他們的“戰爭武器”,我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和危急性,決定從思想教育入手,幫他們樹立良好的班風。起初,苦口婆心的講道理、舉例子成了我語文課堂的主要內容。漸漸地,我發現學生的思想開始有了轉變。于是,我順勢在班里提出倡議“桌凳要擺放整整齊齊,地面要保持干干凈凈,遇事要保持頭腦冷靜”……當我正想松一口氣時,學生中又發生了拌嘴事件。一天下午,我像往常一樣早早地來到教室,可剛一進門,就看到了兩位男生揪在一起,周圍的學生卻在大喊“加油”。我見狀上前用力拽開他們,誰知吃虧的曉波竟乘機跺了王于一腳。我及時拽住了追上去的王于,“煉就一爐鋼,不出一粒渣”的信念,促使我以此為例,警戒全班遇事要冷靜。于是,我手拽曉波,口講道理。一分鐘、兩分鐘……曉波低下了頭,主動走到王于面前向他道歉,兩人握手言和,風波就這樣悄然平息。孩子最不可愛的時候,恰恰是需要愛的時候。一學期的耐心教育,我班終于發生了可喜的變化,學期末,我任的班級在學校各項評比中名列前茅,也因此在年終榮獲龍安區“優秀班集體”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