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輸調度員先進事跡材料
張年夜海,山西省長治縣北關村(今長治長興街)人。生于1930年。1948年6月加入革命工作。
1945年,張年夜海15歲時因家境欠好,在長治城內衛上(今英雄街)義聚木鋪當學徒工。1945年10月8日長治解放,義聚木鋪被人平易近政府接管實施木鋪合作后,改稱林盛木鋪。他接管共產黨的影響和教育,在新政府的率領下積極工作
。同年12月,張年夜海信用出席了晉冀魯豫邊區在長治召開的第二屆群英會,并被評為合作二等勞動楷模。
1948年6月,張年夜海經人介紹來到故縣鐵廠。
張年夜海分配在了水泥工部。那時,國共兩黨抉擇中國命運的決戰進入關頭階段,外線戰事正急,因為國平易近黨的嚴密封鎖,各類物資極端匱乏。而水泥是搞培植不成或缺的材料。為體味決水泥缺乏的問題,廠里操作高爐投產后發生的工業水渣成功試制出了水泥。水泥工部設在1號高爐東邊的兩排簡略單純瓦房里,張年夜海就在這里做徒工。他和師傅們住在故漳村的平易近房里,吃在故縣村年夜廟里,也沒有什么工作服,上了班,將一塊1尺半巨細的布片往胸前一系,就像圍裙似的。工作前提和糊口前提雖然很艱辛,但十八、九歲的張年夜海從來不知道什么叫累,干起活來有使不完的實力。他說,再苦再累也比原先強,況且廠里還月月給發工資呢。
1949歲首,我軍取得體味放戰爭的抉擇性勝利,前提好轉,外面的水泥可以進來了,故縣鐵廠不再自己出產水泥,水泥工部打消,張年夜海又轉到兵工十四廠設在故縣鐵廠的翻砂工部學徒(后翻砂工部合并入鐵廠);后又分配到機修工部當木匠。1950年,他插手新平易近主主義青年團。1951年,他地址的機修工部木匠小組被評為楷模小組。1952年5月,組織上看到張年夜海是棵好苗子,選送他到省團校進修,回來后擔任機修車間團支部委員。1953年,他信用地插手了中國共產黨。1954年1月,張年夜海調到小寒山采礦車間(東古村)當木匠,做小拖車。他干木匠活輕車熟路,加上肯動腦子,對樣板劃線體例進行了改良,提高功能3倍,受到了率領的贊譽,并被列為培育對象。1954年8月,廠里舉薦他經由過程考試去山西工農速成中學進修。1958年7月結業,返廠后在人事科任人事教育員。
1958年12月,張年夜海任故縣鐵廠運輸處調劑員。開初,因為缺乏經驗,運輸中經常呈現貨等車或車等貨現象,加上運力不足,問題越來越凸起。為體味決這一棘手問題,張年夜海一再琢磨,摸紀律找問題,向有經驗的調劑員就教。經由當真查詢拜訪研究,終于搞清楚造成問題的原因在于對貨源和路途情形把握得不夠,調劑缺乏打算,對司機的思惟不體味,沒有真正和司機打成一片。針對這一問題,他提出了抓思惟、抓打算、抓貨源、抓線路和抓車輛的“五抓”體例,增強同出產、貨源,尤其是司機的聯系。為了搞好調劑,他天天總要比別人早到1個小時,提前做好一切籌備工作,使司機一上班就能馬上出車,效率普遍提高一倍以上;跑太原拉年夜件,也由曩昔的3天一趟縮短到兩天。張年夜海當調劑一年多,調劑工作越做越好。1961年春節時代,出車率達到了100%。這年3月16日的《長鋼小報》以“巧調劑——張年夜海”為題,宣傳了他的前進前輩事跡,黨委號召全廠進修張年夜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