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醫務工作者事跡材料3篇
我叫王,女,39歲。自1991年7月從河南省人民醫院衛校畢業以來,已經是20個春秋過去。時光像流水一樣悄悄漫過我的生命,而身著工作服的我依然感覺是那么美麗、圣潔。
護理工作,瑣碎、繁雜、沉重,是體力勞動、也是腦力勞動,同時又是最精細的藝術,需要情感、需要創造、探索。一個優秀的護士必須具有敏銳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還要有健康的身體、樂觀、開朗、穩定的情緒,要有較強的自控力,要有嚴謹細微、主動勤快、果斷敏捷、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要有高度的責任心、同情心和愛心。我不但深知這些理論要求,更是在我的20年的工作中,時時刻刻地體現著這些要求。對每一項不管是份內的還是份外的工作,我都是積極主動、認認真真、任勞任怨、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對那些比較麻煩、臟的活我更是搶著承攬。用自己嫻熟的護理技術,親切的服務態度使每個病人都能盡快地恢復健康,使每個走近醫院的人都感到身心愉悅舒暢。
而在現代各種知識都飛速發展的今天,我知道,僅有一顆愛心,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不斷地學習和掌握新知識、新技術。1999年開始,我報考了自學考試,xx年,我取得了大專畢業證。xx年,我又通過了主管護師的職稱考試。然后,我又主動申請,到上級醫院里進修學習一年。平時,我還從網絡里、雜志上學習新的知識理論,為自己充電。
非典時期,我身背藥壺,手拿體溫計,站在太陽下的馬路邊,為進入本區的人、車消毒。
周六的廣場上,我是獻血隊伍中的一員,至今,我累計獻血已達4000毫升。同時,我還經常不斷地義務做著無償獻血的宣傳。
南水北調移民工作中,我遠赴淅川,面對亂打亂罵的精神病人,我勇敢地上前,并把她安全接到安置點。
沒有家屬陪伴的老年病人,我像女兒一樣為他們端水喂飯、擦屎接尿、穿衣系扣、修剪指趾甲。
在全國藥品不良反應上報工作中,我把觀察到的情況,藥物的廠家、批號一一挨個細致地如實填報,為單位贏得了先進集體的稱號,自己也被評為先進個人。
值夜班時,為能及時巡視到病人的情況,而又不影響病人的休息,我拿著手電筒,站在凳子上從門上邊的玻璃處觀察病人的呼吸。幾乎每隔半小時就要來回把整個病房查一遍。就像提燈女神,我們的南丁格爾老師一樣。
面對新手護士,我不但是一個老師,還把自己的身體也當成了教學用具,伸出自己的手,讓學生先從我這里練習靜脈扎針。不僅從技術上帶教,還從做人的原則,職業道德上言傳身教,使她們不但學到了技術,還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作為一名高年資的護士,又是護士長。我不但努力搞好自己的本職工作,還協助領導搞好病區的管理。對醫生開出的醫囑更是嚴格查對,把關好醫囑單的書寫和藥物的用量等。
強烈的愛崗敬業和無私奉獻精神使我經常是提前上班、最后下班。在醫院的每一刻每一秒鐘都是不停地穿刺、換水、拔針、鋪床、吸氧、導尿、灌腸、交待病人注意事項、健康教育,書寫護理記錄單、查對醫囑、打掃衛生等,像個不停旋轉的陀螺?墒,等我拖著疲憊的身體強提著勁回到家中后,倒在沙發上我就再也起不來,吃飯都還得要我年邁的母親來為我盛好。所以,作為一名護士,我覺得好對不起我的家人,但我可以拍著良心說,我對得起我的單位,對得起我的每一位病人。
歲月憔悴了紅顏,也見證了我的成長。春去秋來,不知多少病人滿面愁容、痛苦不堪而來,燦爛微笑而去;不知多少病人從我這里增強了戰勝病魔和重新生活的勇氣,不知多少病人從我這里學到了衛生知識,懂得了健康的生活方式,也不知我為此灑下了多少汗水心血。
我,沒有什么驚天動地的事跡,但我用愛書寫著生命的感動。青春,被定格在白大褂中,燕尾帽下,我用奉獻丈量著生命的長度……
我1992年參加工作,成為一名普通的鄉村醫生,從此與鄉村醫療衛生事業結下了不解之緣。工作以來,我心甘情愿扎根基層,恪守本職、兢兢業業、任勞任怨、默默奉獻。希望能用自己的青春譜寫出一曲為民服務的動人樂章,用自己的真情行動贏得廣大村民的贊譽。
一、遵章守紀,廉潔自律
“治病救人是醫生的天職,我們不能因為自己的失誤,而讓病人失望,甚至摧毀生命。”在從醫生涯中,我時刻保持高度的責任心和使命感,嚴格執行《鄉村醫生從業管理條例》,自覺遵守各項規章制度,嚴格按照專業技術規范和操作規程辦事,堅決抵制假冒偽劣藥品,確保群眾醫療安全,用藥安全,我的診療室和領導的衛生服務站從未發生過一次醫療事故。
工作的需要,領導安排我主管社區服務站,我更加注意自己的工作作風和社會關系,時刻告誡自己廉潔自律的本質不能變。由于我工作認真負責,關心患者,不少患者病愈后,心存感激,通過各種方式酬謝,我都一一婉言謝絕。 “不做違法事,不拿違法錢”這是一名普通鄉村醫生做人的準則。
二、孜孜以求,精益求精
站得高,才能看得遠,F代醫療科技在不斷發展,各種新型病癥的出現,要求每位醫生必須不斷地充實自己,掌握一些先進的現代醫療技術,提高自己診治各種疾病的醫療水平,以更好地服務群眾,為此,我克服家庭及工作等方面的困難,堅持不懈,積極參加主管部門組織的各級各類學習。在XX年取得“醫生執業證書”后,為了更好的向百姓講解醫藥知識,我一鼓作氣,繼續學習,于XX年又取得了“執業藥師資格證書”。我深知要服務好群眾,解除患者痛苦,沒有過硬的業務水平和扎實的專業特長是很難做到的,于是我于XX年考取了首都醫科大學本科班,到更高的學校潛心學習,充實頭腦,隨著醫學水平的提高,現在村民們不少病癥,不需去大醫院,在我們這里就能得到解除。
在提高自身素質的同時,我安排各個醫療服務站的醫生每月進行一次業務學習,讓同志們隨時掌握最新醫學發展動態,思想、業務水平要與時俱進;同時,讓他們把在工作當中遇到的疑難病例提出進行病例討論、分析,在研討中大家各抒己見,學習氣氛濃烈,業務水平有了很大提升。
三、開拓進取,艱苦創業
由于我過去在大興莊衛生院基層社區服務站工作,工作業務比較突出,受到領導的賞識,調到衛生院進行再創業。領導重視讓我管理社區工作,讓我既感動又沉重,新的工作場所讓我陌生;新的同事因性格、業務水平不了解我覺得無從下手;新的病員因健康檔案建立的不全系統管理倍覺頭緒混亂……
“要沉住氣,一點一點來,老百姓會因為你的平易近人,治病療效高認可你;同事會因為你的謙遜、醫療水平高佩服你。”我悄悄的為自己打氣。根據多年的工作經驗,我發現發生在郊區百姓身上高發的疾病為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這些常見病的發生常常被忽視,治療當中常常不重視,療效穩固后常常被漠視,這些情況均是治病的大忌。要想徹底加強人們的治病觀念,改變不良生活模式,必須加強社區人民疾病健康知識的普及,讓他們了解疾病、重視疾病,從而徹底擺脫疾病的困擾。在領導的支持下,我在醫院設立了專門的慢病科,每周3天自己坐診。同時,自己制作“糖尿病飲食與運動治療”, “高血壓防治的生活干預” 、“胰島素使用基礎知識” 等健康教育宣傳幻燈片,發放宣傳材料,到各個鄉村、社區開展健康知識講座,課后和百姓進行知識互動,進行知識問答,答對者發放小禮品。同時現場義診,將我的聯系號碼告知老百姓,24小時進行疾病答疑。建立流動診療車,車上配備常用檢查設備、急用和常用藥物,使老百姓足不出戶就能得到疾病指導和治療。這項工作的開展在xx地區屬于首例,不僅受到了廣大患者的熱烈歡迎,而且,在xx區衛生局也反響強烈,受到領導的高度贊揚。
付出總會得到匯報,我的健康知識課件通俗易懂,深入人心,并且通過講座,我的個人口才、醫療知識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XX年、XX年我先后獲得市、區級講師比賽二、三等獎,XX年,京郊日報專版發表了我的事跡“文明xx人”。XX年4月我被中共北京市委和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首都精神文明建設獎”榮譽稱號。-XX年度被評為出席局優秀共產黨員,6月被評為機關工委系統優秀共產黨員。
過去的榮耀只是生活的軌跡,它是領導與同事共同支持的結晶。鄉村、社區是醫療工作的一個廣闊空間,需要我們醫務人員施展才華深度挖掘,將知識來之于民、用之于民。今后,我會以一個共產黨員的身份更加嚴格要求自己,協助院長、團結同事,掃除覆蓋在人民頭上的陰翳,為xx鎮的老百姓撐起一片艷陽天。
作為一名普通醫生,我以樂觀的心態扎根基層,恪守本職、兢兢業業、任勞任怨、默默奉獻。希望能用自己的青春譜寫出一曲為人民服務的動人樂章,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大家做好服務。在這樸實無華的崗位上,留下許許多多讓我感動,讓我溫暖,讓我感到無比幸福的事情。
記得在一次下鄉的時候,我接到一個突如其來的電話,那是一位 40 多歲的婦女,當時她的聲音非常的無力,“張大夫,您快救救我吧。”“你怎么了 ? 你是哪個村的?”那微弱的聲音告訴我情況非常嚴重。電話的另一頭繼續說 “我是河北村的崔霞,我有糖尿病,心臟病,我突然跌到在地上,不能動換了,現在感覺不行了,一點力氣也沒有,家里沒有人啊,我按您上次講課時發我的卡片給你打的電話,您快來吧。我真的不行了!闭f完就沒有了聲音。我來不及多想,拿起血壓表、血糖儀和一些急救的藥品,飛奔了出去。當時雨下的正大,我顧不上帶上雨具,叫上急救車直奔河北村,結果患者的家在一個胡同里,車開不進去,還有300米的路,雨下的正大,考慮到患者的病情,我和司機互看了一下,直接打開車門,沖進患者的家中。當時病人正躺在地上,還有意識,我們趕緊給測了血糖,量了血壓。原來是糖尿病 20 幾年了,發生低血糖反應,當時心率也不正常。我們馬上做了緊急處理后,同時把她送往醫院住院治療,病人一天天好了起來。一年過去了,在一次下鄉糖尿病知識普及課上,課剛剛講完,一位中年婦女沖到講臺上,漲紅著臉,緊抓著我的手,對著我,另一只手在兜里摸索。我看著她,她著急的說不出話來了,一會兒,她從兜里摸出了一張我以前制作的醫患聯系卡,指著卡片上我的照片,無比激動的說:“張大夫,我可算又見到你了,是你救了我啊!”我一見,是崔霞。問她現在怎么樣了,她把我拉到一邊,跟我說:“我現在很好,也很踏實。我女兒在北京上班,一直讓我去北京住,讓我去大醫院好好看看。我說我哪也不去,張大夫人好,看病好,她對我的病很了解,這里有張大夫我踏實。我有卡片什么時候都能找到她,北京再好也沒有張大夫。我打個電話,不管怎么樣,張大夫都會來。在北京,你去上班,誰能像張大夫一樣隨叫隨到?”看著她那信任的眼神,含著淚水帶著感激的雙眼。我突然發現,自己份內的工作不簡單是治病救人,還可以給到他們一份信任和保障,讓她們住在這里很放心,有保障。這讓我也很感動,鞭策著我,也更堅定了我做好基層醫生的決心。
曾經有人問我?你天天24小時手機開機,每天坐診還要下鄉講課發卡片,你不累嗎?我說:“我不累,我感覺很幸福。幸福是種感受,這種感受是別人無法給予,也不會輕易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