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范女教師事跡材料
從初登講壇的青澀,到今天的成穩嫻熟,在這小小的三尺講臺上,用真情和汗水演繹自己的精彩人生。從21歲參加工作,35歲的憑借自己豐富深厚的學識基礎、創新求真的教學風格和對教育事業的無限忠誠,感動并帶動著身邊的莘莘學子學,共同徜徉在知識的海洋里。
1996年,剛剛從西安外院畢業的帶著對教育事業的美好憧憬,毅然絕然地申請到全縣最偏僻的付家焉中心學校任教,開始了她的苦樂教學生涯。要知道當年有許多大學同學紛紛“跳槽”,但她毫不心動,依然不改4年高等師范教育 “鑄就”的初衷。正值妙齡的她,更沒有把時間花在 “包裝”打扮上、花在交友玩樂上,而是把更多的心思投入到心愛的教育事業中。在工作之余,她不斷“充電”,豐富自己,最早引進了先進的“三s” 課堂教學法,即“創造情景、語言交際、激發愛好”的教學方法。這一教學方法,注重設計各種語言環境,讓學生置身其中;利用圖畫、實物或體態,誘導學生在生動的情景中表情達意;進行密集的聽說活動,把學生從枯燥的、無休止的語言形式操練中解脫出來。在課堂上,她常常把枯燥的英文字母與日常生活和常見現象相結合,深入淺出,氣氛活躍,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
“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愛是信任的基礎和前提。師生間有了愛,學生才會喜歡你這人,然后 (本文轉自實用工作文檔頻道)才會喜歡聽你的課。情系教育,心系學生,把自己的青春與血汗奉獻給了她心愛的學生,奉獻給了她鐘愛的事業。在她的眼里,學生就是她的孩子,學生就是她生命的原動力。尤其是對待“需幫生”,她從不戴“有色眼鏡”,而是為他們“開小灶”,直到他們的學習能力大幅提高。她盡量與孩子們縮短情感距離,經常請他們品嘗蛋糕、巧克力,一同和孩子們觀賞《冰河四季》、《憨豆先生》、《美女與野獸》、《動物世界總動員》等中英文對照大片。同學中不論是誰只要稍稍有進步,她就會抓住這一有利時機對其加以鼓勵,用他現在的成績與他原先的成績作比較,使其產生強大的學習動力。 03屆有個學生,入學后英語單科拖后腿,考試成績只有60多分。尤老師多次找她談心,關心他的生活和成長,幫助他制定每一天和每一階段的學習目標,找一些英語趣味性的試題讓他練習,使得她在日后的學習中明確了目標,成績自然也一步一個臺階。像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尤老師的大愛無垠創造了一個個的 “教學傳奇”。
“好孩子是夸出來的”,對于行為異常的孩子,觀其言,察其行,總能夠換位思考,多給他們一點時間,潛移默化、循循善誘。在當班主任不久,她得知班上有位趙姓同學,屬單親家庭,父親長年在外打工,家中還有個80多歲的老奶奶。這名學生學習生活平時很少有人過問,心理上很壓抑、自卑,學習成績一路下滑,失去了進取心。尤老師對他并沒有進行簡單、粗暴的埋怨與批評,而是通過進一步了解他,首先幫助他消除心理上的障礙,讓他看到希望的曙光,用事實告訴他沒有被遺忘,調動他身邊的每一名同學從各方面來照顧他關心他,結果那位同學居然考上了重點高中。
班主任工作瑣細而繁重。有一部分學生是住宿生,他們的衣食住行,事無巨細,班主任都得操心。只要一上班,從星期一到星期五,從清晨到夜晚,必須堅持比學生起得早、睡得晚。而作為英語教研組長,在抓好教研常規工作的同時,積極發揮團隊協作精神,用集體的智慧來促進學校的教學質量的提高,為適應新教材的教學要求,幫助新教師迅速成長。XX年,由于學校師資力量的缺乏,一人當二人用,每周正常上課21節之多,而她任勞任怨,兢兢業業。她始終保持著樂觀向上的心態,心河里流淌著源源不絕的暖流和愛意。特別遇到中考等關鍵時刻,xx老師堅持與同學們同吃同住,不失時機地為班上每一名考生送上酸奶和葡萄糖,把照顧好考生的后勤瑣事當作自己的“份內活兒”。有個別學生暈車,她就自掏腰包打出租車護送學生進入考場。09屆一考生開考第一門科目沒有考好,心理壓力較大,見她思想負擔過重,及時耐心解勸,幫助她緩解壓力,消除緊張情緒,順利通過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