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女財政所長先進事跡
扎根山鄉勤耕耘
有多少人愿把二十年風華正茂的大好青春交付于莽莽群山?有多少人能二十年如一日默默無聞地耕耘在偏僻的農村基層?
她,任過農稅專管員、檔案管理員、預算會計。
她,親歷過包干財政體制、“分稅制”財政管理體制、全面取消農業稅等三大階段的財政體制改革。
她,追隨著預算管理改革的步履、緊和著農村財務代理的旋律、見證了公共財政體系轉型的歷程。
她就是鄉財政“內當家”、優秀共產黨員。
她為命運點亮“綠燈”
是一個偏遠山區小鄉,居之北而見崢嶸,臨漳河之畔益顯俊秀,群山拱繞,路遙人稀。1988年,從宜昌財校畢業的她不滿二十,便一頭扎進了莽莽深山。老師們對這個纖纖弱女子的選擇充滿不解,她不服氣地抗議:“請不要用個頭兒與性別來衡量我,其實,我很堅強。”同學們對這個成績佼佼者將在基層扎根投以異樣的眼光,她堅定地反駁:“毛主席說過,知識青年下鄉是很有必要的,在基層、在農村也可以進步、可以成長。”親朋好友們勸她慎重考慮、重新選擇,她由衷地回答:“我生在農村,我希望能把自己學到的知識帶到農村去。”領導出于愛護主動幫她張羅調整,她坦然笑對:“相信我,我能吃苦,我會珍惜在鄉的每一天。”就這樣,她毅然選擇了鄉財政所,在艱苦、平凡的崗位上開始了長達二十多年的征程……
是啊,播下一種心態,收獲一種思想;播下一種思想,收獲一種行為;播下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她用激情燃起了命運的“綠燈”。
她是一只善跑的“羚羊”
在她眼里,能為社會創造價值的是鄉間村頭奔走操持的忙碌,而非花前月下閑庭信步的優雅。所以,她是一個喜歡與時間賽跑的人。無論八小時內外,她仿佛是永不停歇的秒表,加班加點猶如家常便飯。
那是1989年的一個夏日,她伴著清晨短暫的那絲清涼,走在通往柳林村的鄉間小路上,那一刻,她是農稅專管員。到了一戶農家,女主人詫異地說:“小妹,你的鞋子和我的沒有什么區別啊!”是啊,白色的網球鞋被露珠浸透了,鞋幫上沾滿了黃棕色的塵土,鞋帶也是黃里透著白、斑斑點點。她望了望腳,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朝主人笑了笑,便拿出了稅收征收資料言歸正轉。
那是1989年的另一個夏日,全縣農業稅的征收工作和當時的天氣一樣火熱,老百姓的作息時間也變成“起早貪晚有午休”,所以她毅然選擇了正午收稅。頂著十二點至兩點多那火辣辣地太陽,她來到農戶家中宣傳稅務政策,要求百姓履行納稅義務,每到一戶農戶家中,主人看到她曬得通紅臉頰、烤得黑黝黝的手臂,被汗水沾粘著的衣衫,總是熱情請她坐下、喝水。一次,單位領導在她所轄稅務征收片區走訪大排查時,驚訝地聽到了老百姓們憨厚地議論:“呵呵,這個年輕人真是吃得起苦”,“這丫頭心眼實在、實在啊”,“她做事蠻有責任心,社會啊,就需要這樣的人”,“……”
“那是1989年的又一個夏日,外面下著雨,和著風,夜深了,透過電閃與雷鳴,我意外發現漆黑的院子里有一縷昏黃的燈光在閃爍”,一名老干部向我們講述著她的故事。“想必她又是在計算、整理、核實、匯總農業稅”,“肯定是在對全鄉的生產經營情況、稅源情況進行分析”,“她是在準備及時為鄉領導提供征收情況與執行進度吧”。“……”,老同志還沒說完,我們幾個年輕人都急匆匆地插話,為那晚那燈光找歸宿,因為那雨夜的“燈光”已不是我們聽到的第一個、第二個、第三個故事了,想必一定是她人生長跑中一個微不足道的趕超情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