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是我生命的根”--記全國優秀教師韓培蘭
讓孩子在快樂中學習
一二三四五六七,我的朋友在哪里?一二三四五六七,你的朋友在這里。
乍一聽,人們還以為是孩子們在課下玩游戲,其實這是韓培蘭為讓孩子們記住漢字而發明的課堂教學法。每堂課前,她都事先把要教的生字偏旁做成卡片,上課時將這些卡片發給孩子們,讓他們自己組合,邊玩邊學。
別小看小學教師這個職業,你可能改變孩子的一生。韓培蘭說,自己給予孩子最大的財富,不在于知識,而是他們對知識的熱愛。為啟發孩子們學習的興趣,她針對孩子們愛動、好奇的特點,采用了創設情景引趣法、課堂表演引趣法、實驗引趣法、競賽引趣法等多種愉快教學法。
比如在教《小山羊》一課時,她會在黑板上貼上小山羊的圖片,下邊再放上蟲、魚、骨頭、青草、蘿卜、桃子等彩色圖片,然后開始啟發學生:今天小山羊過生日,它準備了很多好吃的,請同學們猜一猜,小山羊會請誰來作客呢?學生們的情緒一下子高漲起來。答案猜出以后,她緊接著宣布:小山羊請客開始。在輕音樂的旋律中,孩子們扮演的小客人一一登場,端起自己喜歡的菜盤,一邊唱著《祝你生日快樂》,一邊跳起集體舞,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還訓練了學生的想象和表演能力。
讓孩子在快樂中學習,就得照顧學生的自尊心。韓培蘭告訴我們,學生課堂上思想開小差是常有的事,如何處理卻是一門學問。有一次,在講《荷花》一文時,孩子們積極發言,一個叫小麗的女孩兒卻不知怎的,目光看著窗外的小鳥發呆。韓培蘭沒有直接提醒,而是等一個學生講完后,微笑著說:你把荷花描繪得真美。瞧,小麗同學都聽得入迷了。聽到她的話,小麗不好意思地笑了。
為幫助孩子改正缺點,韓培蘭還發明了用紙條傳送真情的方式。班里一個姓宋的學生,課下貪玩,不寫作業,到了學校還愛對老師說謊。一天下課時,她悄悄遞給他一張紙條:虎子,老師知道你沒有做今天的作業,但我沒有在全班同學面前說,現在你能告訴老師為什么沒寫作業嗎?放學后,這個學生趁別人不注意塞給她一張紙條,上面寫道:韓老師,昨天我和弟弟滑旱冰去了,沒寫完作業。我也想做個好學生,可就是管不住自己。一張小小的紙條,打開了孩子的心扉。
學生的事再小也是大事
這是韓培蘭常掛在嘴邊的話,但卻很少有人知道,這句話的背后有多少令人感動的故事。
XX年3月的一個星期天,韓培蘭心情沉重地坐在一輛從阜城鄉村開往衡水市區的長途汽車。一路上,她紅著雙眼,止不住的淚水模糊了視線。自從去年10月母親臥病在床后,作為老人最疼愛的女兒,她本應該時時陪在身邊盡孝心,可是她不能耽誤孩子們的課啊,于是就把照顧老人的重擔托付給了兄嫂。每個星期六的早晨,她都會帶上母親最愛吃的食品,搭乘長途汽車趕90多公里的路回去探望。但是,時光總是那么
短暫,每次,喂老人吃口飯、給老人擦把臉、剪一剪指甲、翻一翻身子,她就得往回趕了。
這一天,她將要離開時,母親突然拉住她的手不放,嘴唇微微抖動了幾下,眼神中充滿了留戀。她感到不安,真想留下來多陪老人一會兒,可惟一一趟返城的汽車馬上就要開過來了,她只好含著淚對母親說:下個星期我再來看您,您可要等著我啊!可就在那天晚上,慈愛的老母親永遠閉上了雙眼,成為她心中永遠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