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部書記先進事跡材料4篇
在*社區有一位受人尊敬的社區書記,居民們一提起他,就有說不完的故事,他以高度負責的工作態度,認真工作,無私奉獻,在平凡的崗位上兢兢業業;他尊重領導、團結同志、待人熱情,在他的身上有著求真務實的工作精神和開拓創新的進取意識;他待人和藹,一心為居民服務,與居民打成一片,他就是*社區黨支部書記。
生于 年,黨員,現任*社區黨支部書記,自 年任社區黨支部書記以來,十年如一日,始終把群眾的呼聲作為第一信號,把群眾的需求作為第一選擇,把群眾的滿意作為第一標準,兢兢業業、無私奉獻,積極帶領社區廣大黨員和社區全體干部為居民辦好事、做實事,始終以一名共產黨員的崇高品格嚴格要求自己,默默地踐行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工作以來,幾乎年年被評為“優秀黨員”、“先進個人”、“優秀社區干部”、“先進工作者”,所在社區還多次代表組織接受省、市的工作檢查和指導,得到了上級的充分肯定和好評,被授予零上訪先進社區、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人口和計劃生育先進單位、安全生產先進社區、零失業社區、充分就業社區、信用社區等榮譽稱號。
一、民情日記寫出社區和諧
在剛調入*社區工作時,分管的是黨務工作和綜治工作,面對新的社區,人員情況不熟是工作的一大阻力,等于工作從零開始。只有 歲的他,憑借在社區多年的工作經驗,克服困難,在一年多的時間里,他將*社區的60名黨員和112戶低保戶全部入戶,并對下崗失業人員及商業網點進行全面統計,全部計入他的“民情日記”中,一本厚厚的民情日記中記載了社區中發生的點點滴滴的變化,從以前上訪多發社區到現在“小矛盾不出院落,大糾紛不社區”的良好局面都歸功余他常年來走家串戶記錄民情日記的結果。在學習實踐活動開展以來,白天他忙于入戶摸底,沒有時間學,就利用晚上學,抄寫學習筆記,并針對*社區下崗職工多,低保戶多的情況深入進行調研,對特別困難的家庭申請增加保障金額 元。他找來各種學習資料并帶領班子成員和黨員進行集中學習,對有病黨員,外出黨員、失業下崗黨員及流動黨員,分類指導,采取不同的送學方式,保證了黨員全員參學。
二、以強化黨員教育帶動基層組織建設
作為一名基層社區書記,為干好基層黨建工作,他想了很多辦法,他針對*社區黨員人數多,結構復雜,離退休黨員多且年齡偏大的實際,一到首先召開了黨員大會,組織黨員學習,加強對黨員的教育與管理,當了解到一部分黨員不過組織生活,還有的不繳納黨費,召開支委會,共同討論研究如何做這些同志的思想轉化工作,并拿出了具體辦法,征求大家的意見,并一次一次的到這些同志的家中,跟他們溝通思想,開展談心活動,使的他們的思想得到轉變,重新加入到組織中來。當了解到退休黨員們開展的活動單一,在社區開展在職黨員雙重管理活動之際,主動與社區幫建單位聯系,籌得活動經費 元,帶領老黨員及入黨積極分子共 人去湖北參觀學習,創新了組織生活模式,使得黨組織的凝聚力得到加強。平時他嚴格要求自己,他認為自身的良好素質和職業道德是做好社區工作的基礎,更重要的是如何培養社區干部,構建一支以社區黨組織為核心,以社區工作者為主體,社區志愿者共同參與的功能健全、運轉有序、服務居民的社區管理隊伍。在他的帶動下,社區建立班子成員聯系社區群眾的工作制度,深入社區了解民意,切實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問題,把為民解憂落到實處。在發揮黨員模范作用方面,他積極組織開展“黨員奉獻責任區”“黨員先鋒模范崗”創建活動,并在廣大黨員中開展了當好一名評議員,帶好一片居民院、樓,幫扶一家困難戶,獻一計之長,作一份奉獻的“五個一”活動。這些活動的開展,調動和激發了社區黨員的積極性,進一步密切了黨群關系。
三、身懷愛民之心,傾情為民服務
懷著為政府分憂,為社區解難,為居民服務的情感,他始終不渝地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他對大家說:“居民的事,再小也是事,我們做的就是居民的事”。他把為居民服務、幫助弱勢群眾作為社區工作的奮斗目標,落實到實際行動上。始終將居民的冷暖放在心上,每天來到社區除了處理正常事務,其它時間都深入居民家中,耐心地聽取居民意見。街巷樓宇之間總能看到他入戶走訪的身影;逢年過節他都要到居民區里轉轉,看看有什么需要干的活;跟老人們聊聊家常,看看有什么需要處理的事,他就是這樣忙忙碌碌度過每一天。他堅持以人為本,貼近群眾的原則,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落實到實處,時刻把做好下崗、失業人員的安扶幫助工作掛在心上,為了增加困難居民的收入,切實改善他們的生活水平,他跑工廠,找熟人,在短短半年時間內安排城鎮新增就業人員215人,其中安置下崗失業人員65人,安排待業無業人員150人。家住居民000家因夫妻兩人在企業改制中雙雙下崗,家中還有老人和子女需要贍養,生活十分困難。在得知這一情況后,主動到 家中了解情況,將 作為自己的幫扶對象,協調解決了城市低保,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生活困難,在得知有意于自己創業,他積極余工商部門和勞動部門聯系,為他辦理了營業執照和小額擔保貸款,現在一家的小日子也紅火起來了,每當說起,感激的話總是說不完。孤寡老人 80多歲了,無人照顧,當他得知這一情況后,組織社區婦女志愿者為老人打掃衛生,帶領支部成員在菜市場買來最好的土豆、大蔥、白菜,親自送到他家,并主動擔負起照料老人生活的擔子,老人一說起就淚流滿面,說:“雖然我沒有兒女,但是有這樣的好書記,比我親孩還親”。以實實在在的服務,體現了“娘家人”的關愛,贏得了群眾的信賴,受到社區群眾的一致好評。在學習活動開展以來,帶領社區黨員干部走進居民家中,走訪談心,了解居民訴求,及時發現問題化解矛盾。在學習實踐活動中,他始終本著以人民群眾的需求為最根本出發點,以一顆赤誠之心書寫著一個普通的黨務工作者在社區的華彩篇章,為基層黨組織在居民心中梳理起一面光輝的旗幟。
,1996年任**鎮**村黨支部書記。上任以來,他牢記黨的宗旨,積極率民致富,為群眾解決熱點難點問題,實現了村內的和諧穩定,村集體經濟得到不斷發展和壯大。
**村是有名的果樹村,前幾年因為傳統的水果價格低迷,影響了群眾的收入。上任后,多次帶領村干部、群眾代表到山東和陜西等地參觀學習,引進了皇冠梨和黃金梨等優良品種,并帶頭在自己的地里搞試驗,改良后的果園每畝收入增加了2倍,極大地調動了群眾的積極性。目前,全村果樹品種改良率達到95%以上,僅此一項全村群眾每年增收300萬元。,又牽頭組建了**村紅香酥梨專業合作社,規劃出300畝的紅香酥梨示范基地,為社員提供統一購買農資、統一管理、統一銷售等服務,進一步增加了農民收入。
靠著果樹種植,村民們的收入逐年增加,并沒有就此滿足,他意識到,要想快速實現致富夢,搞工業還是最好的一條捷徑。他根據本村臨近安平,村民有絲網加工經驗的情況,組織有發展意向的56名群眾到寧晉縣和安平縣參觀學習,自己投資12萬元新上2臺電焊網織機。在他的帶動下,**村有12戶新上絲網加工,每年至少為村民增收50萬元。
在日常工作中,堅持為本,積極為群眾解決熱點難點問題。**村是果樹村,澆地用水量大,但多數還是用拖拉機帶動的機井,不僅操作困難,成本也高,村民熱切盼望用上電澆地。針對這一情況,通過多方跑辦,先后投資10萬元新上變壓器十臺,解決了群眾澆地難問題。在新農村建設中,**村又投資21萬元,硬化了村內道路,解決了群眾行路難和賣果難等問題。村里的五保戶、孤寡老人等困難戶的生產生活問題也都時刻掛在心上。逢年過節,他都到困難戶家中探望,每到雨季也都要到低保戶家中轉一轉,確保他們安全度過。處理矛盾糾紛時,他堅持公道正派的工作風。哥哥有一塊地離村較遠,澆地下地干活不方便,在調整土地承包時,哥哥向他提出換一塊離家近的地來種,當場回絕,指出了他哥哥的不當之處,并給他做解釋工作,用真情打消了他哥哥要求調地的念頭,受到了群眾的稱贊。
她沒有氣壯山河的豪情壯語,沒有驚天感人的豐功偉績,她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只是一位忠實履職的人大代表。在平凡的崗位上,她用愛的故事詮釋人生,用愛的真情感動社會。她就是永州市第三屆人大代表、xx市鎮xx村黨支部書記——。
在xx村村小學校一間狹窄的校舍內,我們見到了,今年41歲的她又黑又瘦,看上去比她的實際年齡要顯老,充滿滄桑感。這間僅45㎡的房子就是家,她和丈夫、孩子一家三口就住在這樣簡陋的校舍里。
關愛弱勢群體
XX年臘月,對于xx村組的艾滿秀來說,是一個黑色臘月:自己被查出患鼻癌,去醫院化療一次需要醫藥費4萬余元。這對于一個已過知天命之年上有老、下有小的農民來說簡直就是天文數。面對突如其來的不幸,艾滿秀一家人終日以淚洗面,愁苦難當。代表了解這一情況后,很同情,也很難過,她在安慰病人的同時,還召集其家人及親朋鄰友,一起商討解決問題的辦法。在親朋好友的相助下,湊足了4萬元為艾滿秀治病。“屋漏偏逢連夜雨,船破又遇頂頭風”,就在艾滿秀治病的時候,其丈夫突然高燒吐血,被醫院確診為肺結核、哮喘等多種疾病并發,需住院治療。這對一個家徒四壁、舉債治病的家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無情的病魔,昂貴的醫藥費,沉重的經濟壓力,導致夫妻倆產生了輕生的念頭。了解到情況后,立刻放下手中的農活,推下手邊的事,一心一意地扛起了艾滿秀家的擔子,當起一家的“頂梁柱”。她一邊細心地做夫妻倆的思想工作,穩定其情緒,并從自己家中拿出1000元現金,將夫妻倆送去醫院治病,鼓勵他們與病魔堅強抗爭;一邊千方百計到有關部門為他們爭取救助資金,緩解生活困難,并為他們申請了低保。
這樣的事不止一件。當我們問及,還為群眾做了哪些事時,她憨厚地說“我每次都是遇事說事,小事太多了,我都記不起來了!”是的,幾乎全村的群眾遇到困難都會想到她,找到她。他們把她當成“包青天”、“萬能藥”,不過群眾的困難和要求在她的奔波下或多或少都得到了解決,找她的人一個個緊鎖雙眉而來,笑容滿面而歸。
常說:“關注民生,濟人之困于危難之中不僅是一名村支書工作的本份,也應是一名人大代表忠實履職的體現。”她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該村的五保老人羅玉花是個駝背老人,其住房破爛不堪,隨時有倒塌的危險。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及時組織勞力幫助修補。卉葉皂組農民唐滿銀是一個講話不清、走路不穩、自身難保的殘疾人,丈夫因精神病服毒自殺,家里有一個9歲的女兒和一個6歲的兒子。心生憐憫,擔憂母子三人的生活和姐弟倆的上學問題。當時她在村小學兼當幼師,姐弟倆人中午就在她家吃飯。這樣維持了一年半后,深感如此下去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再說自己那點微薄工資更是難以長期承擔姐弟倆的生活費用,于是她先后多次到鎮、區、市里逐級反映這家人的困難情況,并請求學校減免姐弟倆的學雜費。經過不懈努力,唐滿銀一家得到了市、區人大聯工委和鎮領導的關心重視,今年元月,為他們一家解決了多元生活費,并審批了孤兒生活補助和低保待遇。
關心農村發展
xx市鎮xx村轄14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700多人,共有水田1650畝,是全鎮比較大的一個村,也是全鎮經濟較貧窮落后的一個村。究其原因,主要是沒有一條像樣的公路,交通極為不便,阻礙了村里的經濟發展;村水利設施基礎薄弱,十種九旱,影響農業生產收成。怎么辦?在困難面前是急流勇進還是臨陣退縮?黨委政府的殷切希望,父老鄉親那一雙雙渴盼的眼睛,給了她極大的信心和力量。于是,她從修路和維修骨干山塘、水庫入手,打牢全村經濟發展的基礎。XX年她組織老百姓自籌資金修通了貫穿該村7個組全長的5.5公里的水泥硬化公路。為修這條路,她不畏嚴寒酷暑,風吹雨打,集資、處理矛盾糾紛,一百多個日日夜夜奔波在這條路上,直至通車。她又組織老百姓自籌資金整修好了2口骨干山塘與1座小二型水庫,使該村新增500多畝稻田能確保旱澇保收。
扎實而又出色的工作,贏得了全村人的尊重與愛戴。這里的村民都夸她是“能辦實事的好小子”,還自發送給她一面錦旗,上繡“執政為民”。xx村這些年翻天覆地的變化,拉近了干部和群眾的心,凝聚了全村百姓的心。
關乎群眾呼聲
非常看重自己代表的身份,十分明確自己肩負的責任,時刻把群眾的利益擺在第一位。作為一名農村代表,經常深入各組各戶進行走訪,了解民情,主動聽取大家的意見。積極接待群眾來訪,與選民保持密切聯系,真實反映民意,將選民所反映的問題分門別類記錄在案,以議案、建議或調查報告的形式提交上級領導和部門請求解決,充分發揮了一名代表的履職作用。該村老百姓自籌資金修了一條5.5公里的水泥硬化路,由于黑惡勢力分子在該村非法開采露天煤礦,每天幾十輛大卡車從此條路上運煤,每車18—20噸的噸位,短短地幾個月時間將路壓得稀巴爛,其間村干部和老百姓曾極力阻止,卻奈何不了黑惡勢力猖狂囂張,他們叫囂:誰阻礙他們就滅他全家!老百姓敢怒不敢言,道路毀損更是未得到賠償。面對黑惡勢力的窮兇惡極,沒有畏懼退縮,而是挺身而出,拍案而起,毅然將有關情況詳細地反映到有關部門,要求有力打擊這幫黑惡勢力,維護老百姓的利益及社會的長治久安。
“每當我聽到群眾的呼聲、愿望和要求,我就感覺肩上的責任特別重,每當我提出的意見和建議被采納或被解決,我都感到特別欣慰。”正如所說,她把她的心思和精力全部融入了人大代表這個角色,她把人民的重托和意愿都當成了自己的責任,人民群眾把信任票投給了她,她就憑著這種特殊的情結盡職盡責盡情地在人大代表這個職務上演繹著,思考著,工作著,用生命的忠誠詮釋著人大代表如山的責任。
少數民族職工的貼心人
----記根局人造板廠原料車間黨支部書記王永平
他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也沒有轟轟烈烈的成績,但他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無聞的工作,把民族團結工作落到實處,團結關心少數民族職工,使少數民族職工感受到了黨的溫暖,在根局人造板廠原料車間一提起他,總是令許多少數民族職工贊不絕口,他就是人造板廠原料車間黨支部書記王永平
他是九七年調入原料車間任黨支部書記工作的,該車間是一個擁有漢、蒙、回、達、滿等多個民族的大家庭,在全車間100多名職工中,少數民族職工占15%,面對多個民族組成的職工隊伍,他上任后,首先將民族團結工作納入到黨支部工作的重要日程,成立了民族團結工作領導小組,專門負責民族團結工作,并按林業局和板廠黨總支的民族工作要求和部署,結合本車間實際情況,定期召開專門會議研究部署民族團結工作,及時落實在每個職工當中,使民族團結工作真正落到實處。同時又組織制定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定期組織開展馬克思民族理論和黨的民族政策的宣傳教育,組織各族職工認真學習《民族區域自治法》、學習新時期黨的民族工作任務和方針政策,教育廣大職工,特別是漢族職工要關心少數民族職工,尊重少數民族職工,并定期召開民族工作座談會,向廣大職工征求對民族工作的意見和看法,組織職工暢談黨的民族工作政策方針的優越性,使廣大職工進一步掌握我們黨的民族政策和民族理論,達到自覺維護黨的民族團結與進步的目的,增強了職工為林區經濟建設服務的積極性。在實際工作中,他始終把少數民族職工的實際生活時刻掛在心上經常到少數民族職工家中進行走訪,了解少數民族職工的生活狀況,發現少數民族職工有困難,他總是積極想辦法幫助解決。
去年9月,車間達族職工李崎峰家因兩個小孩上中學沒錢交學費而使全家人愁眉不展。他得知這一情況后,親自主動與校方聯系,說明了職工家庭狀況,為其兩個小孩辦理了免費入學手續,并自己拿錢為兩個孩子買了一些學習用品,XX年春節又給李崎峰家送去米面,這一切使李崎峰全家十分感動。李崎峰激動地說:“我們書記對我這樣一名普普通通的少數民族職工如此關懷,我一定努力各種,同時教育孩子刻苦學習,將來報效祖國。
今年5月,在一次家訪中,他發現車間蒙古族職工孟憲國家因其愛人下崗,還供養一個年邁的母親和一個上小學的女兒,家境貧困,孟憲國本人也常借酒消愁,情緒低落。得知這一情況他多次深入職工孟憲國家中,耐心地做思想工作,并幫其愛人安排了臨時工作,使全家的生活有了明顯的好轉,孟憲國本人也該掉了酗酒的習慣,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工作上。孟憲國常說:“是我們的好書記幫助我們才過上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黨的民族政策,才使我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一分汗水,一分收獲。王永平就是這樣一次又一次為少數民族職工辦實事,辦好事,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地為民族團結奉獻著,去年他被林業局黨委評為優秀共產黨員,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譜寫了一曲曲民族團結奉獻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