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生工作先進個人事跡材料
于1952年入黨,當了35年的村干部,1996年從村支部書記的崗位上退下來后,鎮村領導又點了他的“將”,要他出任村計生協會常務副會長。如今,已踏入古稀之年的,憑著自己硬朗的身子骨,憑著對黨的計生協會事業的一片赤誠之心,在尋烏縣長寧鎮城北村義務擔任村計生協會常務副會長,已整整16個春秋,十幾年的耕耘,十幾年的付出,十幾年的奉獻,他老驥伏櫪,老當益壯,為當地的計生事業立下了汗馬功榮,也深受當地人民群眾的尊敬和愛戴。
剛上任時,就遇到了業務不熟的困難,為此,他就認真學習有關計劃生育的政策法規。學習國務院頒布的《人口與計劃生育法》和《江西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件》,同時,他還認真查閱了許多省市縣有關計劃生育,計生協會工作的文件,并吃透其精神實質。
人們都說計劃生育是天下第一大的難事,此話一點不假。當時,城北村雖然地處縣城郊區,可村民們傳統的生育觀念仍然沒有得到根本的轉變。于是,便帶著協會會員開始了他的走家串戶的宣傳工作。白天,村民們沒空,他就利用早晚時間。他與一個個計生戶促膝談心,講政策,擺道理,算賬對比,為了做通邱某夫婦的思想工作,他連續10多個晚上一放下飯碗就直奔邱家,但邱某總是顧慮重重,一天,由于下雨路滑,走到半路一不小心就摔到溝里。他掙扎著爬起來,又冒著雨一拐一杖的挪到邱家。當邱某看著一身泥水的老會長時,雙眼濕潤了,他的思想終于被真誠所感化。第二天一大早,夫妻倆就到縣計生服務站做了人流手術。村民何春梅生了一胎女孩,小孩已五歲了,其丈夫要她下環再生,她不同意,造成夫妻經常爭吵,甚至鬧到何春梅欲想服農藥自殺的局面。得知后,當即趕到她家做調解工作,反復向何的丈夫講清女兒也是傳后人,年輕人不能重男輕女的道理,最后,經過細致的教育引導,何的丈夫思想開了竅,消除了這場家庭糾紛,夫妻重歸于好。任計生協會常務副會長的16年間,有人給他作了粗略的統計,他走訪的計生戶和計生困難戶不少于3000人次,就這樣,他憑著自己多年當村干部的工作經驗,憑著自己的真情實感,使一個個計生難通戶思想開了竅,使一對對破鏡夫妻又重圓。
板報謎,嘔心瀝血為國策
在多年的工作實踐中體會到,計生工作既要抓點,實行重點突破,又要抓面,實施全面推進,那么,抓面的關鍵,是要通過廣泛而深入的宣傳工作,達到人們思想觀念的變化。為使計生宣傳能達到入腦入心的效果,萌發了創辦“黑板報”和《三生服務簡報》的念頭,結果,得到了村支部、村委會的大力支持,他善于吸取群眾語言精華,獨具匠心編成群眾彭聞樂見的山歌、快板、順口溜等形式,使群眾愿聽、愿看、愿唱、樂于接受,從而達到潛移默化的效應。寫山歌、創快板、編順溜,這對文化不高的來說,真是困難重重,文化不高,他就虛心向人請教,詞句不精,他就潛心專研,為使他的“黑板報”、《三生服務簡報》辦出特色,他幾乎癡迷于山歌、快板、順口溜的創作,有多少次他的老伴叫他煲飯,飯都被燒糊了,別人聞到臭味告訴他才知道,又有多少次半夜夢里醒來有了靈感,想出一段好的山歌、順口溜,他一躍爬起床來寫,把暖和的被窩一下子就被他攪涼了。他的妻子罵他說:“簡直是癡迷狂了。”就這樣,他編寫創作的山歌的水平得到不斷的提高,村民們都說:一聽到唱的山歌,一看到他編的板報,心里就明廖。紅衛村小組潘某在編寫的“優生優育就是好”的山歌感召下,沖破世俗偏見,主動向村里提出只生一胎,并領取了《獨生子女光榮證》。又立即把潘某的事跡編成山歌,在全村引起強烈反響。何滾浩是城北村村民,村計生協會理事,他在無私奉獻計生事業的精神的感召下,在自己開的一間化肥農藥店里,經常給計生貧困戶賒銷化肥農藥,并且還經常上門指導,編寫一道《理事贊》,把何滾浩如何為果農送肥送藥,辦技術講座等事跡,以快板的形式表現出來,通過宣傳效應,村協會北二小組會員鐘麗玉也不甘落后,積極為計生戶做好事,辦實事,被當地群眾稱為“計生戶的貼心人,助人為樂的好心人,計劃生育的熱心人”。為了增加趣味性,他還在“三生”服務簡報中開設了《每月一課》、《山歌臺》等近20個欄目,達到了內容豐富,讓人耳目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