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模范事跡材料(精選3篇)
孝道模范事跡材料 篇1
明孝道、知榮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大力提倡樹社會主義榮辱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今天,李以孝道為榮,以奉獻為榮,幾十年如一日,將自己的愛心一點一滴地傾注到年近90歲高齡的父親身上。他用赤誠孝心對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作出了最好的詮釋。
李,女,現年46歲,xx市立名鎮普通農村婦女,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為人媳、為人妻、為人母的高貴品質,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繹著點點滴滴的親情故事。李父親在75歲時突患腦梗塞,言語不清,行動不便,全靠李夫婦照顧護理,而且這一病就是臥床十多年。李為了更好的照顧父親,就在父親的病床前鋪設了一張床,和母親一起共同幫助父親穿衣、洗漱、喂飯、按摩、燙腳、倒大小便。每天都重復著這些繁瑣而又必須的護理步驟。常言道“久病床前無孝子”,可李卻用實際行動改寫了這句話。經過十多年的精心護理,李老父親以86歲的高壽辭世。
十多年如一日,不怕臟、不怕累、不怕苦,任勞任怨的照顧父母的感人事跡在xx鎮廣為傳頌,凡是認識李和聽到他事跡的'人,無不感受到來自心理的巨大震撼,受到了全鎮父老鄉親的一致贊譽,在xx鎮樹起了孝老愛親的榜樣。
在悉心照料臥病在床雙親的同時,李還特別注意家庭的和睦。李兩個妹妹一直在外出務工,且嫁出去之后也有自己的贍養義務,因此對于雙親的贍養,李夫婦一直都堅持自己獨立承擔。耐心的侍奉老人吃喝拉撒,從不讓老人受一點委屈,受一點傷害,毫無怨言的侍奉老人在床前。對此老人有時深感內疚,但她總是安慰老人:“家里事我來操心,一切都會好起來的,你就安心養病吧”。
多年來,處在這樣的家庭中,面對一個接一個的困難,面對父母的病,她心中也有過苦痛,生活也充滿累與憂,但李一想到他們是自己的父輩,他們與自己血脈骨肉相連,作為家中的主心骨,她不能垮。李說:“他們給予我生命,現在他們病了,但給我的也并非全是痛苦。我的勞動與付出,同樣得到了他們的回報。父母的堅強,丈夫的寬容與理解,兒子的進步,家里家外、村里老小的理解支持,使我得到了很多的寬慰,我堅信,一家人在一起的日子是值得珍惜的!為了維持一家人的生活,我就是苦點累點,遠比他們受病痛、受折磨要好很多,負起孝老愛親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為人子女起碼的道德與良知!”她對孝的理解是:人的一生可以錯過很多東西,但萬萬不能錯過回報父母恩情的機會,老人把兒女養大不容易,兒女為了老人的健康和幸福,應該付出最大的努力和代價。她懷著一顆孝順之心、一顆體貼之心、一顆關愛之心,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為人媳、為人妻、為人母的高貴品質,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繹著點點滴滴的親情故事。
孝道模范事跡材料 篇2
鄒大東同志身為太和鎮太和村的一名黨員,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和“八榮八恥”的社會主義榮辱觀,以身作則,嚴格要求自己以及家人(妻子、兒子、父母)遵紀守法,深愛自己的職業,積極工作,敢于開拓創新,在他家的大院里,一進大院門,就能清晰看到圍墻上貼著一幅用紅紙制作的“八榮八恥”宣傳單。大門檻上貼著橫幅為“和諧社會”的醒目門聯。使家庭的每一位成員隨時能看到“八榮八恥”的內容,把其內涵烙印在心中,以此為行為坐標,對待處理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他及家庭成員沒有違反任何法律、法規,平常還利用自己所學的法律知識,向周圍群眾宣講,家庭成員不但自覺學法,依法利用法律維護自身權利,還通過聽講座等形式宣傳法律、法規和當前的各種政策,使大家樹立了正確的防拐賣、防盜竊、防搶劫、防安全隱患意識,還通過村委會建立的普法學習平臺,宣講大家要遠離毒品,防止暴力,正確處理身邊的“合理不合法”案件,有效預防上訪事件和群體性安全事件。就20xx年1月至今,就組織群眾學習講座10次,接受教育的人就達20xx余人次。
組織院鄰召開院壩座談會,與大家交心、談心,互相學習各種知識,比如:微機學習,院鄰里有些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從來沒接觸過電腦,大家都很好奇,鄒大東就利用所學到的微機知識,教他們學習簡單的開機、關機、上網查詢資料、看電影、上QQ網絡,豐富他們的業余文化生活;妻子左君還經常在村里宣傳環境保護知識,教大家
尊重科學,帶頭進行節能減排,養成文明生活、禮貌待人、健康對待人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和保持優美的衛生環境,自覺保持居室、庭院環境整潔干凈,經常召集院子里有勞動能力的婦女打掃院壩,每周做兩次以上大掃除。還籌資20xx余元栽種院落樹,把相鄰的五個大院栽樹500余株,美化了環境。特別是他家居住的獨立小院,做有花壇,種有桂花、黃角蘭等風景樹,環境十分優美,空氣十分清新。 在勞動生產中,鄒大東帶領妻子還經常幫助院鄰參加農業種植,幫助本村低保戶張元洪割谷子,給養殖大戶徐道成養蠶,傳授養蠶技術,使他們在缺勞力時,得到及時幫助,缺技術時得到及時有效的傳授。
該同志在處理家庭關系上,也十分得當。夫妻之間能和睦相處,從來沒有發生打架、互相辱罵現象,家里的大小事務由雙方共同商量完成,從不推諉;在困難面前,從不退縮,共同努力,共渡難關。教育子女方法科學合理,不打罵孩子,以身作則,勤勞樸實,給孩子樹立榜樣,教育他如何做人,如何尊老愛幼,如何用實際行動回報社會。同時,教育子女在學校認真學習文化知識,尊敬師長,搞好師生、同學之間的關系,做到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現在該同志的子女鄒京珂在合川中學讀高二特尖班,成績優異,名列全校年級前茅。自訂規矩,每月給孩子定期教育“平安和諧”社會建設形式、意義。還教他唱紅歌,接受紅色教育。
鄒大東在贍養父母、尊敬老人方面,也做出了表率:他于1992年與妻子左君結婚,妻子的父母健在,自己的父母也健在,兩邊的父母加起來就有4個老人,而自己的妹妹遠在他鄉打工,不能照顧父母,4個老人平常的生活都落到夫妻倆人身上。還有自己的母親于20xx年因腦出血,患了偏癱,行走不方便,生活有時都要靠人護理,平常母親的洗澡、洗衣都全是左君一人承擔,他們都沒有一點怨言。加之他們又沒有經濟來源,鄒大東平常還給他們生活費、零花錢,還要承擔日常的醫療費用,有時,買點書報,平常征訂些雜志,給他們閱讀,還給他們談外面的形式,外面的發展國際、國內的重大新聞事件,極大地豐富了他們的文化精神生活,使他們無憂無慮、健康的安度晚年。這樣的家庭目前還不是很多,能做到這樣,他們夫妻倆所付出的艱辛是可想而知的,這在當地群眾中都傳為佳話,大家都翹大拇指贊揚他們夫妻倆,同時,也給周圍群眾作出了表率,形成了人人講文明,家家促和諧,推動社會進步。以創建平安和諧的小家庭,助推平安和諧的大社會。
孝道模范事跡材料 篇3
荔波縣小七孔鎮覺鞏村有這么一名普普通通的鄉村振興駐村工作隊員,他叫,擁有一個幸福的六口之家,父母、愛人,還有兩個活潑懂事的女兒。他的家庭也許沒有轟轟烈烈的偉大事跡,但全家人都在用自己的真摯、樸實和寬容守護著平平淡淡、最真實的幸福。
愛崗敬業守底線,愿做鄉村振興銜接人
作為一名鄉村振興工作隊員,他在工作中虛心、勤勞,積極主動,尤其是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做好鄉村振興銜接的工作上,主動關心脫貧不穩定群眾,積極為脫貧監測戶申請各類項目分紅;對包保網格家庭情況進行全面摸排,發現有突發困難群眾及時制定幫扶計劃精準開展幫扶工作;協助村級開展疫情防控與疫苗接種工作,對于不方便外出的老人做到“包接包送”并做好相關疫情防控政策的宣傳。鄉村振興工作開始以來,他積極參與村級項目謀劃,協助村支兩委做好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文化建設等項目的謀劃工作。此外,積極做好脫貧攻堅成果鞏固,幫助群眾介紹外出務工、登記好已就業人員的信息臺賬,做好防貧、返貧等相關事宜,為開展鄉村振興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并獲得領導和同事們的高度認可。
任勞任怨睦鄉鄰,愿做勤儉節約持家人
母親一直秉持著中國傳統婦女的樸素和勤勞,盡心竭力地處理好家中瑣事,在家照顧兩個孩子和身患重度殘疾的父親。每天的日常就是騎著一輛電三輪風雨無阻的接送兩個孩子上下學,到家后又急忙洗衣做飯,一刻不得清閑。為減輕家庭的經濟負擔,她嘗試發展生豬養殖產業,每天起早貪黑的勞動,希望通過辛勤勞作,能夠給予一家人最無微不至的關懷,在讓家庭變得更加溫暖的同時讓日子稍微好過一點。在對待鄰里關系上,王母也表現得很積極,鄰居家只要誰有了困難,他的母親就一定會伸出援手,為大家排憂解難。
敢于擔當甘奉獻,愿做傳道授業園藝人
妻子是一名鄉村幼兒教師,為了能給孩子們上好課,她除了積極向身邊的優秀老師學習,還充分利用網絡資源,自學網上優秀教師的課程,通過多種方式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方法,常常觀看視頻,查找書籍,為給孩子們制作教學用具常加班到深夜。她常說“當了幼兒教師,我才知道,真的要會十八般武藝。我要努力勤學習,做我們班孩子的榜樣。”“班上有不少孩子是留守兒童,他們的成長缺乏父母的陪伴,我更要多關心和愛護孩子們一些”。妻子從兩個孩子的媽媽,變成一群鄉村孩子的“媽媽”,她心疼班里的孩子,同樣更能切身體會這些村里孩子們對愛的渴望,所以她總是竭盡所能陪伴和愛護孩子們,幫助孩子們健康快樂的成長。
尊敬長輩愛學習,愿做舞蹈繪畫追夢人
育有兩個聰明可愛的女兒,“說起女兒,是我和妻子最大的驕傲”說。他的兩個女兒非常地聽話懂事,雖然小小年紀,但是在奶奶的教育下,平時她們在家也總是互相幫助,一起玩耍,不給奶奶添亂。特別是剛五歲的大女兒,經常幫助奶奶掃地、洗碗、整理玩具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三歲的小女兒總是跟在姐姐身邊有樣學樣,做一些簡單的事情。大女兒從小就表現出對舞蹈和繪畫的熱愛,所以四歲時就給她報了舞蹈班,四歲半給她報了繪畫班,每次課程奶奶都會帶著妹妹接送姐姐,一年多下來,姐姐也堅持從未請假曠課或遲到。短短一年時間下來,孩子已經取得中國舞一級資格,繪畫方面獲得了20__年貴州省全省創意書簽設計賽學齡前組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