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講員事跡材料(精選3篇)
宣講員事跡材料 篇1
投身教育工作二十五年來,曾任年級組長、辦公室主任、政務副校長。雖然教育崗位幾經變換,但始終努力實踐教書育人,立德樹人的教育思想,忠誠于人民的教育事業。多年來他憑借踏實認真的工作作風、靈活的教學方法、先進的教育理念默默奉獻在教育崗位上,贏得了師生的喜愛、同行的認可和社會的廣泛贊譽。
一、悉心從教,愛崗敬業,踏入工作崗位后的他,一直對自己嚴格要求,努力完成學校交給的各項任務。在學校管理上,他努力探尋好的方法和措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他總是率先垂范,做好老師的榜樣。他始終認為,既然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就要盡職盡責,上好每一堂課,不求回報。在教學工作中,他精益求精,踏踏實實,并用課改理念來豐富課堂教學,引導教師質疑調查、探究,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每一個學生都嘗到成功的喜悅。
二、德育管理,創新思路,工作中他以落實常規工作為中心,制定適合本校發展的學常規、建班規、賽常規規范學生的言行。讓學生形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營造了一個文明、和諧的校園氛圍。和同事們結合實際創立了1234德育模式。引導全體教師積極培育“寶庫之星”,依托學校、家庭、社區加強學生德育教育。取得了較好的教育成果和社會效益。
班主任是學生精神成長的引路人。他努力創建一支德才兼備、高效的班主任隊伍,在選拔、培訓時朝著敬業奉獻、熱愛學生,善于做學生的'思想工作,具有較強的教育教學組織能力,班主任學科專業和教育專業基礎扎實,具有團結協作精神和較強的人際溝通能力的方向。
他緊密配合學校教學工作,落實學校班級日常管理常規,貫徹讓優秀成為習慣的育人理念,深入開展各項德育工作。打造一支強有力的班級隊伍。對班干部進行定期的教育學習,有意識地引導他們在競爭中樹立民主意識,在生活中注重培養服務意識、自律意識、創新意識,強化自主意識,一批品學兼優的班干部脫穎而出。
三、關愛學生,撒播陽光,愛是一縷金色的陽光,凡缺乏愛的地方,無論是學生的智慧還是品格都得不到充分或自由的發展。作為德育工作者,應該是一個播種陽光的人,用關心、信任和激勵,把陽光的種子撒進學生的心田。多年來,他引導全體師生以博愛塑造著自己的靈魂。積極參與各項富有愛心的教育實踐活動。了無痕跡,潤物無聲,潛移默化間影響著學生的成長。
四、孜孜以求,完善自我,同志嚴以律己,不當加強自身修養。曾多次參加新課程培訓、繼續教育培訓、學科培訓、崗位培訓。并通過夏都APP,法宣在線,專技天下等平臺加強學習,提升自己。主抓德育這幾年,學校的德育工作一直做得很好,學校的教學成績也逐年提升。各項競賽中也屢次獲獎。他個人曾多次被評為優秀教師和優秀工作者,優秀黨員。
做一名黨員教師,作為一名德育工作者,作為一名支部書記他在工作中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不斷地學習、鉆研、進取,走在教師隊伍前列,做時代發展需要的優秀教師。工作中虛心聽取教師的意見,有不懂的問題就向有經驗的教師請教。通過不斷的學習他的業務能力不斷提高,工作也逐漸得到了老師們的認可、支持。無論在成功或挫折面前,他都懷著對工作的摯愛,對事業的虔誠,用實際行動在踐行教書育人,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
宣講員事跡材料 篇2
熱合曼·尕依提,男,維吾爾族,1972年6月出生,新疆沙雅縣人。1991年7月畢業于阿克蘇地區師范學校漢語班,從20xx年1月至今擔任沙雅縣宣傳中心宣講隊隊長。近半年來,該同志結合正在開展的“去極端化”工作,深入基層開展宣講100余場次,出色地完成了縣委賦予理論宣講員的光榮任務,為黨的理論宣傳工作做出了積極貢獻。
一、勤于學習,注重提升理論宣講能力和水平
該同志原系沙雅縣第一小學黨支部書記,多年來從事教育教學工作,打下了扎實的理論基礎,積累了豐富的宣講經驗。20xx年,為進一步做好正面宣傳群眾、教育群眾和引導群眾工作,結合“去極端化”宣傳教育,沙雅縣在全縣范圍內公開遴選優秀宣講員,組建縣級專業宣講隊,該同志憑借過硬的理論素質和宣講水平脫穎而出,成功當選宣講隊隊長。進入宣講隊以來,該同志處處以一個黨的優秀宣傳員嚴格要求自己不斷提升宣講能力。他十分注重知識的更新,充分利用業余休息時間,不斷加強新疆“三史”、黨的民族宗教政策、黨的惠民政策、宗教“極端化”相關知識,系統學習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自治區黨委全委擴大會議等上級會議精神,自覺加強理論修養。工作之余,他堅持閱讀各類報刊雜志,學習領會和及時掌握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尤其是黨的xx屆四中全會精神等論述,注重政治理論水平的提高。特別注重學習領會黨的宣傳思想工作方針、政策,不斷增強政治上的堅定性和對客觀事物的洞察力,增強思想的前瞻性、眼光的敏銳性和工作的創造性。
二、深入調研,摸透實情
作為黨的理論宣講工作人員,他具有較強的政治意識和業務能力。工作中,他善于理論聯系實際,把黨的理論、方針、政策同群眾實際相結合;把宣講內容同聽課對象相結合,積極探索最佳的講課方法,力爭達到最好的宣傳效果。理論只有走近群眾、貼近群眾,才能被群眾接受。作為縣級宣講員,面對的多數是基層廣大農民群眾,為了掌握群眾想聽什么、最迫切關注什么,熱合曼·尕依提同志經常利用宣講之際和業余時間深入鄉鎮村組,深入田間地頭與群眾面對面交流,了解農民群眾的真實想法和宣講需求,并通過不懈努力,用草根化、群眾聽得懂、感興趣的語言講給基層群眾,收到了較好的宣傳效果。
三、吃苦耐勞,樂于奉獻
作為宣講隊隊長,除了宣講任務,他還要抽出時間管理宣講隊隊員,負責給他們上課,分配宣講課題任務。他對宣講工作兢兢業業、一絲不茍,從不怕苦怕累。沙雅縣是個農業大縣,絕大部分宣講都是下鄉深入田間地頭宣講。下鄉宣講路途遠,交通也不是很便利,全縣171個村(社區)全覆蓋宣講一遍就得20多天,加之縣宣講隊沒有車輛,經常是他本人駕駛自己的車帶上宣講隊員宣講,他既是宣講員又是司機,但是,他始終沒有怨言,并主動要求去邊遠的村鎮,把較近的宣講點讓給其他同事。
下鄉宣講,聽課對象水平參差不齊,多數聽課群體是不識字的農民,他一貫堅持的原則是講黨的話、講群眾話、講當地話,力求接地氣、草根化。他非常善于從實際出發,分析聽課的對象,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他的課總能深入淺出、通俗易懂,讓聽課者很容易聽明白,宣講任務都能保質保量、圓滿完成。
四、踐行民族團結,樹立宣講員的良好形象
多年來,該同志無論是在教育戰線,還是在基層宣講中,都能和干部群眾相處非常融洽。在工作和生活中,他總是熱心幫助同事,每當同事家里有大事小情,他總是主動出面、熱心幫助。他對待同事是這樣,對待老干部、困難黨員、群眾更是如此。對困難群眾熱心救助,熱心解決上訪群眾的困難和問題,得到群眾的稱贊。多年前,他就幫助了多名漢族群眾并與他們結成很好的朋友,經常走動。該同志先后榮獲自治區民族團結先進個人、“最美阿克蘇人---民族團結之星”等榮譽稱號。
宣講員事跡材料 篇3
作為一名老黨員,20xx年從吉林冶金建設公司退休后,他全身心的投入到理論宣講工作中,把法律法規、理論政策,送到機關、送到學校、送到廠礦、送到社區,每有新的理論熱點出現,他會在第一時間深入基層、主動宣傳,他就是被人們親切稱為最美的“草根”宣講員——興華街道理論宣講團團長陳忠革。
多年來,他始終退休不褪色,把全部時間用于刻苦鉆研黨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始終把有效宣傳黨的政策法規作為自己的神圣職責,靠的就是一種堅定的理想和信念。
年過7旬的陳老師,從法律法規講到安全生產,從黨史、黨課講到學雷鋒,“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從xx大、xx大、講到“群眾路線”,沒有他不講的內容;從政府機關到廠礦、學校,從城市社區到鄉鎮農村,從小學、中學到大學校園,從白山黑水到松花江畔,沒有他不去的地方,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忙碌的身影。
從昌邑區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剛一開始,陳老師就扎實鉆研黨的群眾路線,他深切的認識到: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主要內容是為民、務實、清廉。總要求是“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主要任務聚焦到作風建設上,集中解決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這“四風”問題。這“四風”是違背我們黨的性質和宗旨的,是當前群眾深惡痛絕、反映最強烈的問題,也是損害黨群干群關系的重要根源。“四風”問題解決好了,黨內其他一些問題解決起來也就有了更好條件。
他說“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重要意義,是有助于提高黨的純潔性;是為了堅守黨的生命線;是讓“中國夢”的構想化為現實的內在保證。‘中國夢’的本質內涵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和社會和諧。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中國夢,中國夢的實現需要每一名群眾的共同努力。通過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活動,讓黨和人民群眾站在一條線上,與人民群眾共坐一條板凳,心往一處想,力往一處使,凝聚力量,攻堅克難,團結一心,形成合力,加快發展,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共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