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的先進事跡材料(精選3篇)
鄉村振興的先進事跡材料 篇1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致力于組織振興讓基層治理建起來。自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后,各地方政策也相繼出臺,為加快構建新型鄉村共同體奠定了基礎。前些年,農村社會組織化弱化,過于依賴各級政府,這不僅不利于各項基層政務的展開,也不利于群眾真正享受到國家各項利好政策。而如今,各地農村積極推行的“群眾辦事不出村大廳”、“紅白理事會”、新鄉賢治理模式等多種優化基層服務的好政策,結合當地實際,切實解決群眾問題,有效拉近了干群關系,提供便捷的同時也讓民眾積極參與日常治理,提高參與度。由此可得,要想完善鄉村的基層治理之路,需要將基層組織的建設落在實處,扎進群眾心里。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致力于人才振興讓能力強起來。長期以來,我國城鄉一體化進程緩慢,馬太效應凸顯,其中城市對農村人才虹吸效應明顯,農村人才流失嚴重已成為制約農村發展的瓶頸之一。究其原因在于部分地區沒有做好人才的培養、引進工作,不重視基層干部的政治引領,沒有培養起干部的向心力。因此,著力建設人才培養的長效機制,借助人才,激活鄉村振興。
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決定著全面小康社會的成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質量。在產業振興、人才振興、組織振興等方面狠下功夫,加強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是新時代黨中央著眼于激發農村發展潛力,充分釋放經濟發展活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戰略決策,我們應久久為功,加快構建新型鄉村共同體,讓鄉村之花在中華大地上綻放。
鄉村振興的先進事跡材料 篇2
海爾總裁張瑞敏說: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我們公司就有這么一位員工,她就是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好每一件平凡的事、默默地奉獻著的一名普通的倉管員——陳群同志。
陳群同志在材料保管工作崗位上十五年以來,始終盡心盡力,任勞任怨。保管工作看似簡單,但陳群同志始終堅信:工作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凡事從小事做起,做好小事才能成就大事。既然從事了倉庫保管這一職業,就意味著更多的付出。要真正的干好這份工作,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一顆螺絲釘般微小,卻不渺小
作為一名普通的倉管員,陳群同志在自身的工作崗位上默默奉獻著自己的光和熱,她掌管著材料,深知材料的重要性,就如同一架機器,沒了燃料,縱使馬力再怎樣強勁,也只能趴著不動。正是深知這樣的道理,她沒有因為自己僅是一名小小的倉管員而消極怠工,得過且過。相反地,她認真思考,不斷總結,對材料按區域品種擺好,嚴格控制出入庫,做到先進先出;做帳清晰,帳物相符,清楚了解每一批材料的來龍去脈。她對各部門的材料需求反應靈敏,及時將材料儲存信息提供給領導做工作參考。她在這個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著不平凡的事情,如同一架機器上那一顆小小螺絲釘,發揮著不可缺少的作用。
平凡崗位,忙、累,她始終默默奉獻
倉管員加班加點是常事。需要的時候就得到場,有時候就是下班了,材料才到公司,她也要加班盯著,看著把材料吊卸入庫,盤點清楚才下班回家。有時忙到夜幕降臨,她也毫無怨言,始終以平靜的心態去對待。節假日加班更是常事。記得20xx年元旦那天,到了一車上海寶鋼材料,因為此批材料要的很急,需要馬上投入生產,陳群同志一接到電話,急公司所急,馬上組織人員進行材料吊卸入庫,登記入賬并及時發放,保障了生產所需。大家經常在廠區內,看見她忙碌地奔走在各分公司之間,傳遞著各公司間的材料信息。有時剛回到辦公室,還沒坐下來,就接到回材料的電話,又要去車間接材料。她由此常自嘲自己,又得去“散步”了。
團結同事,共同進步,“盡量把應該做的工作做好”
秉著干一行愛一行的工作態度,她默默奉獻。在長期的工作中,陳群同志求真務實,勇于探索,在倉庫管理等方面,總結了許多先進經驗,也漸漸形成了自己的風格,面對工作中一個又一個的難題,她沒有豪言壯語,只有一個樸實的信念——為公司服務。只為困難找辦法,不為困難找理由,有困難時她總是和同事們一起商討解決。
多年來,公司組織的培訓、會議、安全教育中,她充實了思想,提升了工作技能,更加意識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懷揣著對工作認真負責的熱情,為公司的生產材料管理工作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也為公司的正常生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談到她的工作時,她總說:“我只是盡量把應該做的工作做好。所取得的成績,已成為過去。在新一年里,我將會更進一步,立足本職,腳踏實地,兢兢業業,盡職盡責地做好工作,為公司的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這就是倉管員陳群,這樣一位普通的人,憑著對公司的熱愛,對工作的盡職,做著普通人做的小事,卻把自己那顆最熱情、最真摯的心交給了倉管工作,把自己的青春、激情留在了倉庫,一位普普通通、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兢兢業業的“倉管人”!
鄉村振興的先進事跡材料 篇3
“一名鎮人大代表、一個村支書、村主任雖不是什么‘官’,但自己總感覺有一種壓力,這壓力就是鄉親們對你的信任,說得直白一點,就是要對得起選民當初投給你的那張選票”。這是*鎮七屆人大代表、**村黨總支的書記、村委會主任常說的一句很樸實的話。XX年12月1日,42歲的高票當選為鎮七屆人大代表、**村村委會主任、黨總支的書記。短短4年多時間,用看得見摸得著的實事詮釋了他常念叨的那句簡潔的言辭。
“讓我們拿回了借資款、泥巴路變成了水泥路、自來水取代了堰塘水、這張選票投對了”。鄉親們如此評價古代表。“班子默契團結、干群關系融洽、債務化解力度大、村容村貌變化快、這只‘頭雁’選得準”。鎮領導這樣點評古書記。
和著春天的腳步,筆者走近身邊。
安民心、聚資金清債務
XX年12月1日,42歲的高票當選為鎮七屆人大代表、**村村委會主任、黨總支的書記。上任伊始,村級債務成了他最棘手的難題。全村1057個農戶、3665個村民,村委會欠農戶的帳有192戶、65萬元,欠款面超過10%。沉重的債務包袱壓得“兩委”班子喘不過氣來。村里的正常工作無法開展,整天只能應對前來討帳的村民。最怕的是臘月,干群關系緊張,一觸即發。古代表深知:這65萬元的個人借款是鄉親們省吃儉用積攢下來的“血汗錢”,縱有天大的困難也要償還。
近幾年,古代表與“兩委”班子一起人搶抓川氣管線及門站、科力生天然氣壓縮站、“宜華”一級公路等項目機遇,將溝、渠、路等公共設施集體部分的占地補償款集中用于清償農戶個人債務。對5000元以下的債權戶采取一次性償還,對5000元以上的債權戶采取分次按比例償還, 4年來,累計償還債務56.5萬元、牽涉163個農戶。目前僅剩32戶、8. 5萬元債務,農戶個人債務清償率達到87%。
順民心、借政策解 “三難”
讓鄉親們走上水泥路。借國家對鄉村道路每公里補助8—11萬元這一千載難逢的機遇,古代表與“兩委”班子千方百計籌措近30萬資金于、2019兩年里硬化水泥路面8.2公里。去年,古代表又積極向鎮政府爭取到1400噸碎石、村委會自籌2萬元資金購買了800噸碎石,對全村尚未硬化的路面進行了維護,確保達到“晴雨路”行走 標準。有效地緩解了村民行路難的困境,極大地改善了村級交通現狀。目前,全村主干道硬化率上升到80%。
讓鄉親們吃上清潔水。 多年來,大村內原光明村、紅巖村村民吃硝含量高的機井水,而原**村的部分村民吃土腥味特濃的堰塘水。2019年,村“兩委”會采取國家投“大頭”、集體拿“中頭”、農戶出“小頭”的辦法力解村民“吃水難”。爭取到各級財政安全飲水國債資金34.9萬元、古代表多方奔走、積極向市政協等部門和掛點單位爭取到10萬元資金、同時村集體千方百計自籌資金10萬元、受益農戶戶平出資600元,于當年9月啟動清潔水進農戶工程,施工四個月,鋪設水管網3.2萬米。去年春節前夕,全村有405戶、1426個村民一次性吃上清潔的自來水。對筆者說,第二批原**村四個村民小組318戶、1117人也將在今年7月份吃上自來水。目前,正抓緊施工。
讓村組干部辦公有場所。緊緊抓住上級推廣黨員遠程教育網、市委組織部加強村級組織陣地建設這兩個好機會,盡力解決開會難、辦公難兩大實際問題。近4年來,先后向各級財政和黨組織爭取到5.6萬元資金,安裝了投影儀、硬化了村委會操場、增設了便民服務廳、對村委會會議室和辦公室重新進行了簡易維修,大大改善了辦公環境。
聚民心、抓機遇謀發展
“2019年11月,鄉親們信任我,推舉我連任 ‘兩委’班子負責人。我深感這張選票后那份沉甸甸的責任”。 談及今年的工作,古代表如是對筆者說。 2019年,將凝聚合力、聚集民心、用足政策、自我加壓、精心謀劃強村富民的新舉措:
努力為村民搭建一個致富的好平臺。今年將依托即將通車的“宜華”一級公路積極爭取政策、引導群眾發展餐飲、汽車修理等路邊經濟,為村民創業致富搭建一個好平臺。
努力為村民拓展一條增收的好路子。同全鎮農民一樣,柑桔增產不增收是制約村民致富的一個難題。今年將積極思考幫助農民增收的路子,啟動“老果園改造”。在老**村300畝核心柑桔老園進行密改稀、抽槽改土、桔園道路硬化等改造,完善技術措施,提升柑桔品質和效益,借此輻射帶動農民增收,目前進展良好。
努力為村民辦幾件力所能及的實在事。去年沒有償還的32戶、8. 5萬元農戶個人債務,年內結清。爭取上級支持,再硬化水泥路面4.4公里。清潔水入農戶工程抓緊進行,力爭7月份第二批改水的農戶全部吃上清潔水。
努力做到民主理財接受村民監督。今年將借全鎮推行村級財務預決算的契機,探索民主理財、精細理財、透明理財、公開理財的新辦法。堅持民主理財小組,民主監督小組“兩條腿”同時走路。財務帳嚴格執行一季一審核、一季一公示、一年一公布,勤儉辦事、陽光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