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扶貧開發先進事跡材料(精選3篇)
單位扶貧開發先進事跡材料 篇1
xx區民政局是“十x五”扶貧開發重點村毛園村的定點幫扶單位。幾年來,我局以黨的xx大精神為指導,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按照“堅持一個中心,圍繞兩個重點,做到五結合”的總體要求,以促進貧困群眾脫貧,改善貧困地區面貌為目標,全力推進毛園村的扶貧開發工作。
定為定點扶貧單位后,我局高度重視,成立了以局長為組長的定點幫扶小組定期地到村進行調研和指導幫扶工作,到目前為止,毛園村的扶貧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得到了上級部門的肯定和全村人民的認可,幾年來共撥付扶貧資金20余萬元,建設項目15個,2019年全村人均純收入達3780元,比2019年人均增長2130元。
1、大力改善基礎設施建設,針對該村基礎設施比較滯后和抗旱能力較弱的情況,幫助該村完成了6.3村組公路的硬化工程,50口水塘,5條水渠的整修工程,1座病險水庫加固。改變了該村村民行路難、抗旱能力差的生產生活狀況。同時為解決村民飲水困難,投入7.6萬元解決了380人的飲水安全問題。
2、結合新農村建設幫助該村選點、規劃了兩個自然村的新農村建設,完成組級主干道2.5公里的硬化工程,改房37戶,改水改廁39戶,現在兩自然村的村容村貌發生了很大變化,環境整潔,綠樹成蔭,村民精神面貌煥發出朝氣蓬勃、積極向上的景象。
3、有序開展培訓工作,拓寬村民收入渠道。培訓工作是扶貧開發工作的重要部分,為提高村干部素質和村民勞動技能,拓寬農民收入渠道,我局共舉辦了兩期村干部培訓和八期勞動實用技術培訓,培訓人數達1020人,培訓內容包括種植業、養殖業,加工業等。舉辦勞動力轉移培訓8期培訓人數達790人。輸送“春蕾計劃”學生5人,完成雨露計劃培訓76人。同時利用春節期間對返鄉務工人員舉行了兩期勞動力培訓,培訓人數180余人,深受廣大村民的歡迎。
4、創建“一村一品“工程,不斷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針對該村村級經濟基礎相對較差,村民收入渠道窄的現狀我局幫助村兩委班子,充分利用我區油脂大區的優勢,宣傳和發動村民種植油菜,到目前為止,全村油菜種植面積達700余畝可創造經濟收入60余萬元,人均增收600元,逐步形成了“一村一品”格局,拓寬了村民增收渠道。
5、扶貧助學,特困戶幫扶救濟實實在在,我局對該村貧困戶學生進了篩選摸底,建立了臺帳,共幫扶貧困學生5名,幫扶資金達1.1萬元,針對少數特困戶村民,與村委班子一起實行結對幫扶的辦法,幫助他們早日擺脫困境,不但從資金上給予大力支持,還從精神上予以鼓勵,項目規劃上給予指導,僅結對幫扶支持特困群眾的資金金額就達2.5萬元,使他們感受到了黨和政府的溫暖和關懷,感受到了扶貧開發的成果。
單位扶貧開發先進事跡材料 篇2
扶貧濟困、樂善好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按照礦扶貧幫困領導小組有關文件要求,我單位高度重視,緊緊圍繞扶貧幫困總體目標,不斷提高認識,認真落實包扶措施,嚴格履行幫扶工作職責,積極推進包扶工作順利進行,從人力、物力、財力方面促使扶貧工作的深入開展,取得明顯成效。
作為一個人員眾多的單位來說,很多職工的生活都比較困難,有的家里有長期病號,有的家遭變故,生活困難……
這些困難群眾的生活問題,時刻牽動著我單位黨、政、工的心。幫助他們吃飽穿暖,渡過難關,既是我單位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實踐“三個代表”的具體體現,事關我單位職工穩定的大局。
因此,我單位把職工的生活當做我們的第一牽掛,對困難職工的工作生活等十分重視。
我單位職工突發重病,住進醫院,我單位十分重視,積極向上級部分反映,礦及時給予了救濟。
同時,我單位對生活困難的職工進行幫扶,并積極幫助困難職工申請救濟金。我隊黨、政、工還曾多次前去探望因病住院的職工史忠顯、劉建偉等,不僅送去了水果等慰問品,更送去了我全隊職工的關心與愛護。
扶貧幫困工作是我單位義不容辭的職責,我單位一如既往地把扶貧開發工作作為一件大事來抓,努力使扶貧工作取得新進展、新成效,為我礦的快速發展做出我單位的最大貢獻。
單位扶貧開發先進事跡材料 篇3
在營里鎮東濁北村,聯戶干部孫是這里的“常客”,對老百姓來說,這位不在村里任職的“官”,卻勝似村官,平日里在村委大院或村里經常能見他的身影;對百姓們盼望解決的急事、難事,他一直堅持用心辦、盡快辦。憑著扎實的工作作風,這位聯戶干部贏得了好口碑。
“人家看起來像干部,做起事情來卻像自家人一樣。”提起孫,一村民這樣描述。原來,東濁北村位于壽光北部,常年以來,村民們主要靠種玉米、小麥或棉花等作物為主,但是該地區卻有著靠天吃飯的“習俗”,究其原因就是因為缺水、干旱,導致莊稼地經常面臨無水灌溉的情況。孫了解到這一情況后,自入村之日起,他便把解決莊稼地灌溉問題當成最要緊的事情來處理。考慮到村集體經濟基礎薄弱,他便多番跑動各相關部門,利用政策扶持,終于幫村民們爭取到了打井所需的資金。“一眼井就需要15萬元,兩眼井就是30萬元,村里和老百姓壓根拿不出這些錢,但是要想保住莊稼地,這井必須得打。”孫告訴記者,聯戶干部就是幫老百姓解決實際困難的,再困難也要想辦法解決。
只要干了工作,老百姓自然看在眼里,對這位聯戶干部自然也是十分信服。巷長楊告訴記者,聯戶干部來了村里后,從來沒把自己當成一個官,而是撲下身子踏踏實實地幫老百姓解決問題。當初,村里大搞衛生集中整治時,孫都是天天住在村里,白天一條巷子一條巷子地轉,看到不合格的就抓緊時間督促,到了晚上,他就集中入戶了解情況,誰家有困難或者勞力不在家,他就做好情況統計,第二天集中召集人手一并幫著打掃衛生。“現在村里環境這么好,多虧了聯戶干部和村‘兩委’的督進,要不然,這樣明顯的村容村貌改變,老百姓可能不會看到了。”
在孫眼里,要想真正幫老百姓解決問題,就不能有一點官架子。他告訴記者,為了能融進村集體,每月的15號他都會定期參加村里的黨員大會,只要是村民反映上來的問題,他都會認真記錄下來。考慮到村里人多數在外打工,為了能進一步入戶做好走訪工作,他都是晚上7點半以后才開始“工作”,有時候一跑就到了晚上10點多……“這都是應該做的一些工作,主動拉進和老百姓之間的距離,我們的工作才能更好地開展,一些問題才能得到盡快解決。”孫告訴記者。
采訪中,這位膚色黝黑的聯戶干部還時不時地和村“兩委”成員討論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看著他手里拿著明白紙,一些問題就這樣在勾勾畫畫中理清了思路。
孫告訴記者,做好一名聯戶干部,就要有種灑脫勁兒,和村里的老百姓真正融入到一起,而且,對于反映上來的急事、難事,要打起十二分精神來認真對待、盡早解決,不能有一絲馬虎。“目前,老百姓反映的依然是灌溉問題,我打算再向有關部門爭取下,看看能不能再爭取到打兩眼井的政策支持。”看來,這位聯戶干部已經將計劃落實在工作中,他正用自己的行動來證明一位聯戶干部該有的責任與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