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生典型事跡材料(通用3篇)
文明生典型事跡材料 篇1
鄒煌騰,男,漢族,入黨積極分子,井岡山大學信息科學與傳媒學院新聞傳播系08級教育技術學本一班學生,現任院學生會維權紀保部部長、本班副班長、校學生 聯防總隊隊員、《治安簡報》主編等職務。該同學思想覺悟高、道德品質好,學習勤奮、積極參加社會實踐與體育競技等各種有意義的活動,各方面表現突出。曾榮 獲校運會跳遠第二名、三級跳遠第三名、“優秀環境使者”、校“優秀膳管員”等榮譽。其主要事跡如下:
一、思想政治和道德素養方面:
鄒 煌騰同學認真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努力樹立科學發展觀,與黨的方針政策保持一致,擁護黨的領導,現為入黨 積極分子。平時他積極參與由校、院組織的一系列有關黨的xx大精神、xx屆五中全會精神、“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八榮八恥和學習《黨章》等的學習教育活 動。參加了井岡山大學黨校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的學習。在刻苦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學以致用,注重理論結合實際,將所學理論貫徹到行動中去。
二、在學習方面:
學 習是學生的天職,尤其作為一名當代大學生更需要良好的專業知識,因此他在學習上一直刻苦努力,力求上進。上課認真聽講,積極發言,遇到不理解的地方也常常 向老師和同學請教,晚上經常上晚自習,在學習上做到不拖拉,對于其他同學也起到了良好的帶頭作用。在英語學習方面也不斷努力并且一次性通過了大學英語四級 考試,此后他繼續努力不放松英語的學習,堅持早讀,爭取早日通過大學英語六級考試。
三、在學生干部工作崗位上:
自大一以來就一直擔任學生干部,并且以身作則,兢兢業業,奮力開拓,團結帶領廣大學生,很好地實踐了學生干部的義務,發揮了學生干部的帶頭作用。
08 —09在擔任班級副班長時他說“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開春滿園”,他努力帶動全班同學一起進步,在他和其他班委的努力下,所在08-20xx年度班級被評為 “優秀團支部”,09-20xx年度班級被評為“文明班級”。他和班委制定詳細的班級管理規章制度,為以后班級的組織管理提供了良好的依據;帶領班委一起認真 開展寢室文化建設,在為同學們創造良好的學習與生活環境,引導大家努力學習的同時,搞好寢室內務,營造溫馨家園。積極組織各種如“寢室籃球賽”“羽毛球比 賽”“元旦晚會”“中秋晚會”等活動來豐富班級同學的課余生活,增進班級凝聚力!
08—20xx年度擔任學院學生會維權紀保部副部長期間,積極配合部長開展部內常規工作的同時,還參與組織了“安全知識征文比賽”、“新生寢室設計大賽”等活動,其所在寢室多次獲得院“文明寢室”榮譽稱號。
09 —20xx年擔任院學生會維權紀保部部長,在院領導和團委老師的指導下,認真落實院系對學生工作的要求,遵循以“服務同學、鍛煉自我”為宗旨,認真開展學生工 作,挖掘同學們的創新潛力,鍛煉同學們的實踐能力,并和學生會其他干事一起結合我院實際情況,組織開展了“3.15消費維權征文比賽”、“畢業生晚會”、 “迎新晚會”等一系列活動,為營造學院良好的學習生活氛圍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四、在社會實踐和文明創建活動方面:
社會實 踐是大學生進行社會活動,走向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的重要途徑,它對促進大學生社會全面成長、成才發揮了學校課堂無法起到的作用。該同學多次參加社會 實踐,積累了一定的社會實踐經驗,20xx年暑假他還參加了我校組織的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此外,他還積極報名參加了我院的青年志愿者活動。玉 樹地震后,他和班長組織班級同學進行“愛心捐款”活動,為災區人民及時獻上一份愛心。
一切的成績終屬于過去,明日又是嶄新的一天,鄒煌騰 同學始終信守著“我不是最好的,但一定要努力做得比昨天的我更好”的青春箴言。學習要刻苦,工作需努力,做人應踏實!相信憑借這些追求自我綜合素質全面提 高的優秀品質,鄒煌騰同學會不斷進步,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優秀大學生。
文明生典型事跡材料 篇2
家庭的獨女——,是20__年杭州高考狀元。夫婦二人從小就注重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和學習的獨立性,良好的學習習慣,加上孩子自身的刻苦努力,學習成績在學校里一直名列前茅。除了注重學習之外,父母還注重培養孩子多方面的興趣愛好,曾在全國少兒繪畫比賽中獲得金獎。
優秀吸引了眾多父母上門求教,夫妻二人總會熱心得為來訪者解答,無私分享自己的育兒經驗。為了方便家長們的交流,及時回復他們的疑問,還主動建立了一個教育心得交流微信群。
將自己的育兒經驗總結為24個字:關注教育、提倡民主,尊重孩子、放手獨立,樂于助人、無私分享。
關注教育,提倡民主
是20__年的杭州市高考狀元,大家覺得這是“學霸”理所應當的。實際上,她的成功并非偶然,和諧的家庭氛圍,父母的悉心培養,良好的學習環境,加上自身的勤奮刻苦,成就了她在高考中的優異成績。
另外,父母親本身也是非常優秀的人。父親是一名成功的商人, 從事家電行業近三十年。他本人十分熱愛學習,也非常關注孩子的教育。在XX2歲時,就開始培養孩子的各種興趣愛好,有針對性的進行了智力開發,為她以后的學業打下了扎實的基礎。母親是臺州市市立醫院的護士長,大家眼中的白衣天使,在母親的影響下,孩子漸漸養成無私奉獻的美好道德品質。夫妻二人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思想統一,提倡民主,充分培養了孩子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和諧的家庭氛圍,給提供了一個愛的港灣。
尊重孩子,培養放手獨立
現實中,父母并不是虎媽狼爸,與大家的預料正好相反。他們與孩子的相處過程像交朋友一樣,給了充分的安全感,是在教育上秉持“寬松、信任”原則的新時代爸媽。他們從小就注重培養孩子的獨立性,用自己的話說,正是父母的尊重與放手,讓她學會了遇事不逃,主動思考。在父母親的影響下,從小就養成了濃厚的閱讀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樂于助人,分享共進
自成為高考狀元以來,上門求教父母越來越多,外向豪爽的總是熱心地同他人分享自己的教育心得,而性格靦腆的母親,就在一旁熱情招待登門的客人。為了方便大家的交流,主動建立了一個教育心得交流微信群——智慧父母共同成長群,毫不吝嗇得給群里的家長們分享自己的“育兒經”。父母親在待人處事上的熱情友好,深深影響了性格品性,養成了她樂于助人、分享共進的美好品質。
一個美好的家庭,需要所有家庭成員的共同努力。每個家庭成員都奉獻自我的愛,大家庭才會溫馨。每個家庭都感到幸福,我們的家鄉會更加美麗,我們的祖國也會更加繁榮富強。
文明生典型事跡材料 篇3
時光清淺,如水般流逝。凝望房前的綠樹,經歷了秋的凋零,冬的沉睡,接受了春風細雨的輕撫,在夏熾熱的氣息里又一次枝繁葉茂、郁郁蔥蔥。綠樹悄無聲息的變化告訴我,一歲的光陰即將匆匆漏盡,我在一中一年的支教生活也將要結束。回顧一年的支教經歷,我收獲頗豐,感觸良多。
一、融入其中,品味崇高促自省。
xx鎮,是一個地處豫皖交界的偏遠小鎮,一中是鎮上唯一的一所初級中學。三年前,校長陳從xx縣教育局接過“三校合一”的大旗,扛在肩頭,從未有過一絲一毫的懈怠。
由于農村學生家庭教育的缺失,鄉鎮學校教育資源的匱乏,同城區教師相比,那里教師的隱性工作量增加了許多。人力有限,無法實現城區教師任課專職化。高負荷、超載的工作量,使每位領導都身兼數職,他們擔著職務,帶著班主任,教著課,甚至還管著寢室。繁重的教學工作和瑣碎的學校事務,常常使他們工作到深夜。陳校長更是以校為家,吃住都在學校,清晨五點辦公室的燈就準時亮了,晚上九點還在教學樓里查看。有一次午飯時間,我偶遇政教范校長,問他吃飯沒,他微微一笑:“今天有點忙,顧不上,昨天也只吃了一頓。”看著他樸實的笑臉,我欽佩他的無私與忘我。還有政教范主任,撇下家里剛滿兩個月的孩子,當著八四班的班主任,擔著年級的體育課,每天早出晚歸,緊跟班、抓常規,處理學生問題。我從未聽到過他一句怨言,二十多歲的大男孩,臉上總掛著陽光般燦爛溫暖的笑容。
普通教師也是如此,常常是才邁出語文課堂,又走進音樂課堂,轉身又在地理、體育課上出現。高度的責任心,使不少老師在校吃完午飯就走進教室培優補差,晚自習結束后還自愿留在教室輔導學生。在極其簡陋的工作環境中,老師們拿汗水拼質量的勁頭,是城區教師無法想象的。
正是在他們習以為常的平凡中,我看到了堅守的力量,感受到了崇高與偉大,我的心靈也得以涵詠,靈魂得以滌蕩。
二、沉心靜氣,磨礪自我促成長。
雖說教齡已有十六載,但我從不把這次支教當作身心放長假。在支教中,我摒棄浮躁,沉心靜氣地為自我定位:服務學校、充實自我、帶動教師、教好學生。
作為教師,最大的任務是點燃、喚醒學生的思維,把每個學生當做不可復制的“藝術品”。教學是浸潤的藝術,所以在八年級語文教學中,我努力做到賞識、贊美,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與潛能。
由于缺少書香氛圍,普通話不夠標準,性格害羞膽怯,多數學生不愿大聲誦讀,也不愛讀課外書。針對鄉村學生特點,在語文教學中,我注重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課堂上我低要求、親示范,一詞一句一段反反復復地讀,磨出語文味。又設置朗讀三級臺階指標,讓學生想讀、樂讀、愛讀。廣泛的閱讀是學好語文的必經之路,為實現語文與經典同行,我充分發揮黑板的邊角功能,開辟出誦讀角。將古詩、名言、諺語推薦給學生,讓他們在每日的誦讀中感受中華民族的語言之根、道德之根、情感之根。
利用每天晨讀時間,我和學生一齊放聲朗讀課文,誦讀課外書。我也會抽空為學生朗讀古典詩歌、現代散文詩,讓學生在經典的熏陶下,打好生命厚重的底色。
為了鼓勵他們課堂上大膽發言,我在鄭州買了厚厚兩摞作業本和五盒水筆帶過來,只要孩子們回答問題,無論對錯,一律獎勵。講課時也使用“乖”“寶貝”“你真棒”“太聰明了”諸如此類親昵的稱呼和贊美的語言來激勵他們。他們課堂上坐得筆直,聽得專注,筆記也記得格外詳細。這些鄉村學生嚴謹的態度、飽滿的精神和旺盛的求知欲,都深深感動著我。我堅持用耐心、愛心善待每一個孩子,細心捕捉他們身上的閃光點,為他們營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舞臺。
三、毫無保留,服務學校促提升。
作為一名支教老師,要像一粒火種,毫無保留地將我所知所能奉獻給這里的人。
當老師們有教學方面的問題與我探討時,我總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我向語文教師介紹鄭州先進的教學理念,告訴他們創享課堂的內涵與實質,以及“三翻兩段六環節”如何操作和實施……我也常把鄭州的學科資料帶到,實現城鄉教學資源的互通與共享。
對于學生,我也同樣傾心相待。在用心備課、教課之余,我盡可能給予他們一些物質上的幫助,給每個孩子買作業本,發紅色水筆和筆芯……為了他們在寒冷的冬日里能洗洗頭發又避免感冒,我曾跟八四班班主任主任范老師商量,給他們買五臺吹風機。后因學校線路老化不能支持,只好作罷。
教學之余,我還積極參加學校活動,寫新聞稿,做宣傳。去年金秋,一中在操場舉行第一次月考總結暨表彰大會。會議中,我坐在后排認真聆聽,拍攝照片,做好記錄。晚上回宿舍后,我用心撰寫新聞稿,并做成美篇。后來,我制作的新聞作品《總結,是為了更好地出發》經學校領導、老師和家長的多次轉發,獲得2281人次的點擊量,大大提高了一中的社會聲譽。
回顧一年的支教生活,艱苦的環境磨煉了我的意志,廣闊的舞臺施展了我的才能,這是我人生中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與其將之視為一次支教,倒不如將其看作一場身體與心靈共鳴的旅行。我們這一生都在路上,沿途風景常換常新、迷人雙眼。我只愿帶著知識、本真、善意與期許踏上行程,去邂逅,去發現,去感悟,去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