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教師先進事跡材料范文
是周嘉小學的一名黨員教師,多年來他一直把留守兒童當作自家的孩子,關心他們健康,培養他們成長,鍛煉他們成材,用一片丹心和真情,真正讓留守兒童離開父母不離愛。
一、主動請纓,承擔重任
周嘉小學是一所農村小學,條件比較艱苦,70%的學生是留守兒童。大部分留守兒童學習無人輔導、生活無人照顧、行為習慣差,有的甚至性格孤僻、成為 “問題兒童”。聯想到自己的孩子每天衣食無憂,健康快樂,再看到留守兒童那充滿對父母關愛期盼的眼神,十分心痛。自己可以為他們做點什么,讓他們也能像自己的孩子一樣健康、快樂地成長呢。于是,在XX年8月,主動向學校請纓,要求當班主任,擔負起全班50多名留守兒童的管護重任。學校領導綜合考慮情況,答應了他的請求,于是他便當上了“愛心爸爸”。
二、創新管理,因人施教
留守兒童管理是一個新課題。當上“愛心爸爸”后,經過認真實踐和總結,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留守兒童管理辦法。一是建立檔案。全面了解留守兒童的家庭、父母外出去向和孩子托付照顧等情況,建立詳細的個人檔案,把留守兒童成長的點滴詳細記錄在檔案中,每半期進行1次分析比對,提出注意的方向和重點。二是落實幫扶。組織每位科任老師與留守兒童結成幫扶對子,給予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上的關懷和幫助。三是加強溝通。每月至少與留守兒童的父母聯系一次,交流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情況,并要求家長每周與留守兒童通一次電話,每年至少回家看望孩子一次。四是開展活動。定期開展演講比賽、文藝演出等,讓他們生活在歡樂、和睦的氛圍中,找到回家的感覺,體會到學習和成長的快樂。同時,針對留守兒童的個別問題,因人施教。如勤勞村的龍會玲同學是位殘疾女童,沒有母親,只有一個神經錯亂的父親和一個年邁的爺爺,家境十分貧寒,有較強的自卑感,不愿與同學交往。于是,就對她進行社會交流訓練,組織2名同學與她結對,共同學習生活,并在她生日時為她購買生日蛋糕,在班上舉行生日晚會,讓她得到同學們的尊重和友誼,感受到班集體的關懷和溫暖,從而增強自信心,消除自卑感。
三、真情關愛,滋潤心田
作為50多名留守兒童的“愛心爸爸”,深知自己肩上的責任重大。每天清晨6點,就趕到學校,叫醒留守兒童起床,照顧他們穿衣洗漱,組織他們到教室上課;下午放學后,組織留守兒童統一完成家庭作業、復習功課,開展課外活動;晚上吃完飯后照顧他們上床睡覺,一直忙到夜里10點多鐘才能回家。曾經一段時間,留守兒童李興華,因父母常年在外,節假日無家可歸,便四處游蕩。一天晚上,發現該同學沒回寢室就寢,就趕緊和幾名老師外出尋找。他們找遍周嘉的大街小巷,5個小時后,終于在板板橋找到了李興華,這時已是晚上11點,只好把他帶回自己的家,剛走到家門口,一下子驚呆了:只見自己5歲的女兒竟坐在門口,蜷縮著睡著了!這才想起愛人今天不在家。愛人回來后埋怨道:“看吧,成天只顧著別人的孩子,自己的孩子都成了留守兒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