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雷鋒標兵張玉貴的感人事跡
張玉貴,男,今年43歲,中共黨員,菏澤市牡丹區李村鎮人,現為菏澤減振器廠下崗職工。張玉貴1984年入伍,1985年3月參加對越自衛反擊戰,在戰場上榮立兩次二等功。1989年復員后,被分到減振器廠做車間工人。工廠XX年倒閉。張玉貴下崗。下崗后的他,撿過垃圾,收過破爛,賣過水果,XX年開始為路人擦鞋。同時陸續幫助48名殘疾人掌握了擦鞋技術,實現就業。他在擦鞋自謀職業的同時,一直堅持每個月用10天時間免費為群眾擦鞋,并且常年為老人、殘疾人免費服務。他的這種行動也得到了社會的充分肯定,贏得了群眾的尊重。他先后獲得了“菏澤市優秀共產黨員”、“道德建設先進個人”、“菏澤市十大慈善人物”等榮譽稱號,大眾日報、山東電視臺、齊魯晚報、菏澤日報、牡丹晚報、中國民兵等新聞媒體對其事跡進行了報道,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出了“名”的張玉貴在XX年3月9日做出了一項重大決定:他計劃用近半年的時間自費從菏澤出發走遍山東17個地市,然后經河北、天津,最后到北京。一路上將通過免費為廣大群眾擦皮鞋的形式宣揚雷鋒精神,宣傳北京奧運,通過自己的學雷鋒行動,傳播萬里文明新風。
張玉貴1984年入伍到某高炮師服役,集訓半年后參加邊境反擊作戰。在一次與敵軍交火的戰斗中,全班打死打傷敵人30多名,被榮記集體一等功,張玉貴作戰勇猛,榮立二等功一次。在老山前線的69天時間里,大小戰斗不知道發生了多少次。一次給前線運送給養,他和戰友陳偉豪每人各背負52公斤的彈藥箱在100多米的開闊地里爬行。下面是地雷,上面是敵人密集的炮火。戰友由于體力不支而無法前行,他毫不猶豫地接過戰友的彈藥箱放在自己的背上,可惜在快到目的地時,他不慎滾落在一個山溝里,不省人事。等到有人發現并把他送到戰地醫院時,檢查出跌斷了兩根肋骨,部隊領導用直升機強行把他送到了昆明總醫院。這是張玉貴榮立的第二次二等功。
1989年退伍后,張玉貴被分配到菏澤減振器廠一車間工作。這個車間的工序是鍛打、熱處理和電鍍,在全廠是最苦最累最臟的活,好多工友都找各種原因換了工種,可他一干就是XX年,并連年被評為廠里的先進工作者。XX年由于體制改革工廠倒閉,張玉貴下崗失業。他上有高齡父母,下有兩個年幼的孩子,妻子又患有心臟病常年臥床不起。沒有生活來源,孩子的學費也成問題。張玉貴硬著頭皮向他的工友胡克強借了100元。看著他的處境,工友勸他:“你是國家功臣,你可以找政府救濟,我們也好跟著沾點光。”張玉貴內心十分矛盾,向國家伸手,也許能得到一些資助,但經濟體制轉型期,這么多下崗的轉業軍人,國家能照顧過來嗎?我決不能給國家增加負擔!他思考再三,決定自己尋找一條合適的謀生之路。
大街上賣水果、建筑工地扛水泥、撿垃圾、收破爛……凡是能做的活,他都試過。每天起早摸黑,風里來雨里去,付出的是辛苦和汗水,換回的卻是艱難和貧困。這位身懷戰功,生性要強的魯西南漢子幾次忍不住蹲在別人看不見的墻角里掩面哭泣,可哭泣過后,更多的是思考。老山前線蹲貓耳洞,趟著沒膝深的水,沒吃沒喝,身上受傷痛得走不動,也沒叫過一聲苦。現在條件比那時不知好了多少倍。功勞簿只能說明過去,世上沒有救世主,只有憑著自己的雙手才能改變自己的生活!想到這些他總能重新振作起來面對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