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里和睦家庭事跡材料(精選6篇)
鄰里和睦家庭事跡材料 篇1
方法亮,男,中共黨員,方田村黨支部書記。他的家庭是一個幸福美滿的四口之家,夫妻恩愛,兒女乖巧聽話。雖然只是一個平凡而普通的家庭,但全家人用自己的勤勞、節儉、樸實、寬容、相敬和愛護演繹著最真實的幸福。多年來,孝老愛親、勤儉節約、鄰里和睦一直是該家庭的傳家寶。在夫妻倆的悉心教導之下,全家人在日常生活中以互敬互愛、勤儉節約為一種習慣,夫妻舉案齊眉,兒女活潑乖巧,家庭其樂融融,獲得了鄰里的普遍贊譽。
方法亮和妻子李鳳英結婚二十余年來,夫妻倆恩愛和睦,互相理解、互相尊重。方法亮作為村書記平時村里工作比較繁忙,顧不上家里的時候妻子李鳳英就承擔起家里所有的家務,照顧一雙兒女從無怨言。平時家里的事情夫妻倆也是有商有量,明確分工男主外女主內。生活中他們全家非常注重合理消費、勤儉節約,從不鋪張浪費,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在餐館用餐時適量地點菜,吃不完的飯菜打包帶回家;有時有親戚朋來家里作客,他們自己下廚烹飪,選用的是自己在家前屋后種植各種蔬菜,既省錢又綠色環保;同時庭院里面也種植了各種花草,為家庭創造了一個舒適、優美的生活環境。受夫妻倆影響,一雙兒女小小年紀已經是老師和鄰居們口中夸贊的待人禮貌、懂事聽話的乖孩子。妻子李鳳英除了安排好家務外,受丈夫的影響還是多年來的市、縣人大代表,村里村外有名的優秀女性。
方法亮家庭一貫傳承節儉樸素的作風,尤其講究家庭和周邊干凈整潔的衛生環境,愛惜集體和鄰里的一切財物。平時,在鄰里待人處事方面,一貫以勤儉為榮,待人熱情大方、關懷他人、處處為村民著想來要求自己,從不以村干部的身份顯得高人一等,時刻用儉樸形象塑造家風,教育子女,忠誠于全鄉各項公益事業和群眾利益,一直深得全體村民的認可和贊許。
鄰里和睦家庭事跡材料 篇2
古訓:“妻賢夫禍少,子孝母心寬。”何林道的家庭是這樣一個平凡的家庭,也是一個幸福的六口之家,她們家和大多數家庭一樣,沒有什么轟轟烈烈的事跡,但是她們全家人遵紀守法,尊敬老人,互敬互愛,積極進取、愛崗敬業、樂于助人。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工作中都互相幫助、和諧友善,共同構建了一個文明健康的和諧家庭。
夫妻互相尊重,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照顧。
和睦的家庭能給每一個家庭成員帶來溫暖、帶來快樂,帶來前進的力量,特別是能為孩子的快樂成長提供更良好的環境。何林道一家互敬互愛的氛圍濃厚,在處理家庭大事時,夫妻平等對待、互相通氣,共同磋商決定,只要是合理的建議,求大同、存小異,做到辦每件大事雙方都心情舒暢。他們在共同料理家事時,不分你我、共同商議,把家務事處理得井井有條,受到鄰里的贊揚。自組成家庭以來,他們夫妻之間本著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共同提高的理念,保留各自的活動空間和活動領域。
以德育人,重視子女教育。
在生活中,他們深刻地認識到,父母對子女負有撫養和教育的責任和義務,要把對下一代的愛建立在科學、理性的基礎上,把對子女的愛同培養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和科學文化知識教育結合起來,講究方法、講究技巧。健康的家庭需要一個健康的環境才能得以健康的發展和延續,他與愛人始終把對孩子的教育放在第一位,為此經常與孩子溝通交流,給孩子創造更好的學習環境和條件,教育孩子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并健康快樂長大成人。
家庭和睦、鄰里團結。
男女平等、夫妻和睦是該家庭良好的家規與家風,全家人互相尊重、互敬互愛,晚輩對長輩尊敬孝順,長輩對晚輩愛護有加,家人之間十分親近,是名副其實的和睦家庭。在對待鄰里關系上,全家人都能夠與人為善,善待左鄰右里。當鄰居家有困難時,何林道都能盡自己最大的力量去為鄰里服務,幫助他們排憂解難。鄰里之間的關系親如兄弟,情同手足。
“家和萬事興”,何林道家庭是“五好家庭”的傳播員、示范者,用一個甜蜜的微笑,一種執著的追求,一次慰藉人心的寬容,融匯成文明美德贊頌曲上一個個撥動心弦的音符,集聚起文明社會的正能量。
鄰里和睦家庭事跡材料 篇3
孟子曰:鄉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則百姓親睦。我們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都會遇到熱心友愛的好鄰居,都被這樣的鄰居溫暖過,人間大愛,樸實無華。祁芳苓、陳夠兒夫婦就是這種小家大愛的傳播者和踐行者,他們與鄰里互幫互助、友愛相處、其樂融融,演繹著守望相助的最美鄰里情。
陳山村的祁芳苓一家,用生活中平凡的小事、點滴的真情詮釋了家作為愛的港灣的真諦。幾十年來,他們孝敬老人,和睦鄰里,遵紀守法,尊老愛幼,全家人以實際行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創建和諧美麗鄉村盡心盡力,獲得了鄰里和村民的普遍稱贊。
祁芳苓一家人在對待鄰里關系上,堅信“鄰里關系親如弟兄,情同手足”的觀念,鄰居家只要誰有了困難,他們一定會伸出友愛之手,主動去幫助大家,為大家排憂解難。他們說:“只有鄰里關系和諧,大家都幸福了,才是真正的幸福”。左鄰家的婆媳不和了,右舍家的小夫妻倆鬧別扭了,他們都會第一時間跑來積極化解矛盾,每當看到矛盾化解了,全家人也都開心了。他們一家一直樂于關心鄰里,只要大家有什么需要幫忙的,夫妻二人一定會盡可能地給予幫助,兩人的.謙和及熱心一被提起,人們總愛伸出大拇指:“這一家,為人處世真沒得說。”“我這個人就是閑不住,不管誰有事都愛搭把手。”祁芳苓常說。
祁芳苓現年65歲,丈夫是一名退休老工人,夫妻倆和睦相處,互敬互愛,待人友善。二老育有一兒一女,孩子都很優秀,兒子在水保局上班,平時只要工作空閑,村里誰家水道、水管出現問題來求助,他都會很積極的幫助鄰里解決。兒媳楊芳艷乖巧伶俐,孝敬老人,做事踏實,溫柔善良,對任何人都是笑臉相待,深受兩位老人的喜愛,平時兒媳因為工作忙碌,一般家務基本上是婆婆干,但從沒聽婆婆叫苦,也沒聽婆婆抱怨,反倒給別人說兒媳上班多辛苦。兒媳也很感激婆婆,只要下班回來,換了衣服就搶時間干起家務。一家人給孩子做了很好的榜樣,在父母的影響下,孩子們心態陽光,積極向上。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近鄰不如對門”,中國傳統文化里就有“鄰里守望”的美好傳統。鄰居是家與家的守望,有事互相幫助,彼此獻愛心,不僅消除了鄰里間的隔膜,增進鄰里間的了解、溝通和互助,也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更有樂趣、更和諧。
鄰里和睦家庭事跡材料 篇4
黃建兵家庭是溫馨幸福的五口之家,有賢惠善良的妻子,兩個聽話懂事的女兒和一個可愛的外孫。他們家沒有什么轟轟烈烈的事跡,但全家遵紀守法,互敬互愛,家庭和睦,鄰里和諧。他們家人時常交流談心,互相取長補短,遇到困難互相開導,當他們意見不一致時,總是能夠用理智的態度去溝通,這種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常常引來鄰里、朋友和同事的羨慕和稱贊。
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對子女都有著言傳身教、陶冶習染和潛移默化的作用。黃建兵夫妻不斷修正自我、提升自我,努力為孩子樹立起良好的學習榜樣,使孩子懂得誠實做人、孝敬老人、與他人和諧相處。他們不僅對自己的家人關心、關愛,還和鄰居們和諧相處,鄰居們有什么事情需要幫忙的時候,都能熱心幫助。
家庭和睦,鄰里和諧,生活在這么一個幸福的家庭使他們一家更有動力努力工作,嚴于律己,用自己的言行去帶動更多的人,建設和諧的大家庭,使生活更加美好!
鄰里和睦家庭事跡材料 篇5
鄰居,一個熟悉的詞。但是在我們現在的高樓大廈里,鄰居之間卻是那樣的陌生,一扇扇關著的門隔開了與大家日夜相伴的鄰居,其實只要你敲開那扇門,出現在門后的人還是那樣熱情,真誠。左鄰右里的一聲問候、一杯熱茶、一句關心問候足以讓人感到溫暖心窩。在我們身邊就有這樣一位熱心人她就是我們的好鄰居,大家都叫她“喬管事”,因為她待人誠懇,有一副熱心腸,無論左鄰右居有什么麻煩,她都愿意效勞。
她就是喬曉霞,她是一名黨員,20__年全國紅十字會代表,曾經獲得過旗級、市級“三八紅旗手”稱號,還是一名旗政協委員。可能和她從事的社區工作有關,她不光在工作中展現了一個能想事、能干事、能干成事的優秀基層干部的形象,在生活也是一位和睦友愛的好鄰居。她熱心公益,助人為樂,深得同事朋友們的喜愛和單位領導及群眾的好評!
模范守法,平等互助
周末小區的居民們總能看到一個身穿紅馬甲、佩戴紅袖章的人在小區內搞衛生,她就是喬曉霞。有些人不理解:“何必這樣賣力,周末休息休息多好呀?”可她卻說:“閑著也是閑著,小區環境干凈了大家坐在一起心里踏實,這不也鍛煉了身體。”樸實的話語,高尚的人品,這就是一名普普通通的黨員的真實寫照。在她的帶動下小區的環境越來越好,有更多的居民參與到小區環境整治活動中。同時,她還主動承擔小區內的各種宣傳工作,宣傳動員居民們積極參加小區各項活動。在小區冬天下雪后,物業清雪忙不過來,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不便,影響人們出行,居民們以前都是個掃門前雪,小區的道路結冰出現老人滑倒的情況,現在在她的帶領下,只要一下雪小區在家的居民每次都出來掃雪,掃雪時戶外雖然寒氣襲人,但是擋不住大家鏟除冰雪的熱情,居民們揮動手中的鐵鍬、掃帚,清除路面積雪,勞動的笑聲和鏟雪之聲此起彼伏。歲末年初,新冠肺炎病毒席卷全國,一場關系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的疫情防控戰役正在如火如荼的開展,社區全體工作人員在她的精細布置下,第一時間筑牢社區防控安全線。在這段特殊的日子里,喬曉霞除了完成自己繁重的工作以外,還在自己居住的小區宣傳疫情防控知識、發放宣傳資料、張貼宣傳標語,及時幫助行動不便的孤寡老人溝通解決困難。有一次她下班回小區,門口有一位外小區居民為老人送飯,小區卡口值班人員嚴格值守,不是本小區的人不許進入,這位居民不理解和卡口值班人員爭執起來,喬曉霞主動上前幫助值班人員和這位居民做工作解釋,并且幫助他把飯菜送到父母家中,值班人員特別感謝她,她笑了笑說:“應該的,我也是一名工作人員,我更能理解咱們的工作,以后有什么困難找我,我在小區的人緣還不錯。”就這樣在她的幫助下化解了矛盾。
喬曉霞的熱心腸感染著左鄰右舍,也感染著她上初中的女兒,她的女兒參了“加油一起成長”公益活動3年了,一直在用自己的壓歲錢“一對一”每月100元資助貧困山區兒童。
孝老愛親,傳承新風尚
喬曉霞有一個幸福和睦的家庭。她結婚以來一直住在七星小區,夫妻關系融洽,特別是與公婆的和睦相處已成為該社區的典范,她孝敬公婆,老人走到哪里都夸自己有個好兒媳。在贍養老人的問題上,喬曉霞對丈夫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父母親苦了一輩子,孝敬老人、贍養父母是為人子女最起碼的標準,人人都要有一顆孝敬父母的心。孝順不僅僅要記在心里,更要落實在行動上。”逢年過節,哪怕再忙再累,她也要帶著子女陪伴在父母身邊,總要給父母里里外外換個新,老人家嘴上說不要亂花錢,但心里卻樂開了花。都說媳婦難做,可喬曉霞卻用自己的行動默默的詮釋著“孝道”的真諦,讓婆婆覺得這個兒媳婦比自己的親生女兒還要好,婆婆常說“有這樣的好兒媳,是我前世修來的福!”她不光在家中在生活中她尊老愛幼,心態陽光,當小區一些老人遇到困難時,也施以援手,把真情和關懷送到他們心坎上;對病殘體弱、鰥寡孤獨老人和空巢老人,積極提供志愿服務,讓他們切實感受到社會的溫暖。小區一位低保戶王瑞琨老人特別困難,喬曉霞通過物業了解到老人一人獨居,沒有生活來源,低保費維持生活,自己又有心臟病,藥費一月就300多元,低保費512元,生活費所剩寥寥無幾,沒有錢交取暖費家里停暖了。喬曉霞看著眼前這位比自己母親還要年長的老人,她的鼻子一下酸了,當時把身上僅有的300多元錢給了老人還幫助老人聯系有關部門為老人解決取暖問題,和烏拉特前旗西山咀中醫聯系醫院每月資助老人200元生活費,老人熱淚盈眶,非常感謝她。在節假日她還組織女兒班的學生為老傷殘軍人王忠仁打掃衛生擦玻璃等活動,特別是節日期間,孤寡老人需要社會的幫助,她組織學生多次到肖樹禮和老王頭家干活,干累了就讓孩子們休息,給老人表演節目,其樂融融,即幫助老人干活,又使孩子從小養成愛勞動,尊敬老人的優秀品德。在小區義務為老人們服務,得到了小區廣大老年朋友們的喜愛和好評!她總是說:“能幫助別人也是自己的福氣。獻愛心不是一定要做出很偉大的事,只要在別人有需要或在無助的時候,你能伸出友愛之手,點點滴滴地幫助他人,給他人帶來希望、帶來快樂,那就是奉獻愛心”。
助人為樂,傳遞溫暖
喬曉霞同志作為一名黨員,她積極參加居民區黨支部開展的黨員亮身份、樹形象,黨員認崗,黨員奉獻日等活動。她把助人為樂當作自己人生重要的一部分,盡可能的去服務社會和幫助別人不斷充實自己的人生。她常說:“我現在在做好本職工作的情況下,最想做些有意義的事情,對社會盡一份自己的責任”。她是這么說,也是這么做的。工作之余,她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如積極組織和參與“助人為樂、敬老愛親”、“文明從我做起”等活動。多年來,她秉承單位內單位外,家里家外,始終如一,用實際行動傳播愛的文明,無論在社區工作中還是日常生活中,她在自己能力范圍內,助人之所困,幫人之所需,并恪守文明守則,時刻提醒自己作為一名七星小區的一員,不僅要做好份內工作,而且也更要保持良好道德修養,做助人為樂的倡導者和踐行者。在汶川大地震、四川雅安地震、20__年烏拉特前旗發生特大洪澇災害、20__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她都積極響應號召,積極主動捐款捐物,體現出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鄰里相幫,患難相恤,助人為樂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喬曉霞同志深刻理解這兩句話的含義。她明白,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發動大家共同來做好事、獻愛心,才能讓這世界充滿愛。在喬曉霞的感召下,一批熱心的熱心居民主動積極地聚集在他周圍。由她帶領著投身到幫困助殘、關心和資助弱勢群體的志愿者服務中去,這座小城的很多義工活動、捐款活動的現場都留下了他們的身影。
鄰里和睦,守望相助
喬曉霞在她居住的小區中威信很高。平常她就愛為小區的事情奔走,幫助小區解決矛盾,當居民鄰里發生糾紛時,她總是第一時間來到他們中間一趙又一趙上門找當事人了解情況,苦口婆心,和風細雨進行調解化解矛盾,用她的真誠打動著居民,讓他們化千戈為玉帛,讓他們和好如初,總是在這個時候也是她最開心最有成就感的時候。小區居民誰家有困難了,她肯定會伸出援助之手。在喬曉霞的心里始終裝著身邊的鄰居。有位車庫鄰居因為兒子兒媳常年在外打工,家里只有祖孫倆一起生活,孫子倆三歲正是調皮的年紀。奶奶身體不好,看顧不來孩子。喬曉霞總是隔三差五過去看看,多做些飯菜讓女兒送過去。喬曉霞對她說,有事盡管告訴我,遠親不如近鄰嘛,咱們都是一家人!還有位鄰居是從外地搬來的,兒子女兒在外上學,丈夫每天外出打工,有段時間,她身體生病剛做了手術不能干重活。喬曉霞知道后,在工作之余幫助她做飯、收拾一下屋子,一直到堅持到鄰居病好。使得這位“外地鄰居”深深感受到“我們內蒙人的熱心”。每次去市場買菜,她都要問問車庫的鄰居老人們是否需要,然后為她們順便帶回來,一次次的溫暖著鄰居們的心。鄰居誰家要是一時有了急事時,只需說一下,她也盡力幫忙。她平時與鄰為善,守望相助。鄰里之間遇事謙讓,熱心主動給予周圍鄰居幫助,幫助化解鄰里之間矛盾,從未與人紅臉、爭執。她說:“大伙有緣住到一起,就是一家人,就得為咱這個大家庭多費點兒心,多出份力。”話雖樸實,卻道出了一位她樂于助人的寬闊胸懷。鄰居們都特別愿意與她交往談心。尤其是流動人口家庭,她也不疏忽,號召他們一道參與社區各種活動,增強了小區的凝聚力量。在一個小小的居民生活小區中,街坊鄰里、社區居民通過喬曉霞這個好鄰居而團結、凝聚在一起,擰成一股繩,共同為了和諧、健康、美好的生活努力著,奮斗著。
她就是這樣一個普普通通的黨員、好鄰居,在樸素的生活點滴中,用愛心和奉獻,為塑造友善、互助、文明、和諧的鄰里關系充分發揮了帶頭作用、骨干作用和模范作用,被人們稱為愛家助鄰的好模范。
鄰里和睦家庭事跡材料 篇6
果園溝村的雷朋一家,用生活中平凡的小事、點滴的真情詮釋了家作為愛的港灣的真諦。他們孝敬老人,和睦鄰里,遵紀守法,尊老愛幼,全家人以實際行動踐行綠色文明的生活方式,為創建和諧美麗鄉村盡心盡力,獲得了鄰里和村民的普遍稱贊。
在日常生活中,雷鵬和妻子十分注重言傳身教,以德育人。在他們的家庭里,雖然各人的性格、文化、志趣都不同,但是家庭中很少出現矛盾沖突,大家能相互體諒、寬容謙讓,形成了互相理解、尊重、平等的文明家風。
雷朋一家人在對待鄰里關系上,堅信“鄰里關系親如弟兄、情同手足”的觀念,鄰居家只要誰有了困難,他們一定會伸出友愛之手,主動去幫助大家,為大家排憂解難。他們說:“只有鄰里關系和諧,大家都幸福了,才是真正的幸福”。
他們家還倡導綠色文明的生活方式,家里面的每樣東西能修復利用的,從來不輕易地丟棄,盡量使其再發揮作用。
一個幸福、快樂、美麗的家庭需要每個家庭成員共同的努力。雷朋一家人崇尚文明、嚴于律己、勤儉節約、家庭和睦,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影響著身邊人,是廣大家庭學習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