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香班級事跡材料(精選3篇)
書香班級事跡材料 篇1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為能更好地貫徹這一新課標要求,著眼于學生的終身發展,在學校領導的關心和重視下,我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書香班級的氛圍,使讀書成為學生的習慣,使班級更富人文底蘊,充滿智慧和生機。
一、為學生創造良好讀書的氛圍
學生每天要帶一本課外書,我們每天都讓學生進行“三讀三共”,即早上生生共讀,讀課文,朗朗的讀書聲總是充滿教室;中午師生共讀,讀名著,讀好書,共同探討、交流,書香氣彌漫整個教室;晚上親子共讀,孩子和家長在讀書中交流感情,在讀書中共同成長。時間有保證,學生每天都能在書中陶冶情操,在書中找到榜樣,在書中知道了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什么是善什么是惡,什么樣的人生才有價值,什么樣的情感才是美好的學生的文采也得到到了提高。
二、充分利用班級圖書角
本學期,除了充分利用學校圖書館之外,我班還充分利用了班級圖書角,使用率很高,
孩子們每天可以借閱,利用課余的時間進行閱讀。
借閱規則如下:
1、每天中午是借閱時間,由管理員登記。
2、借閱時間最短為一天,最長不得超過三天,自主保管好圖書。
3、圖書管理員每天要整理清點圖書。
三、為孩子推薦好書,引領孩子暢游書海。
我們班學生愛好廣泛,在讀書上也有所體現,有的喜歡讀文學著作,有的喜歡科學探秘的書籍,也有的喜歡歷史故事。為了讓學生有更好的提高,也是對課文的拓展,我推薦孩子們讀了《三國演義》《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西游記》《上下五千年》《史記》《水滸傳》《魯濱遜漂流記》《湯姆索亞歷險記》以及季羨林老師的作品等,定期推薦,有效指導家長怎樣為孩
子們選購圖書。我班孩子們興趣濃厚,自主選購,收獲頗豐。
四、堅持做讀書筆記
我班學生一直堅持做讀書筆記,有摘抄,有創作,有讀后感,內容豐富,堅持不懈。我要求學生每天做摘抄,大概200字左右,可以是名人名言,也可以是優美詞句,還可以是精彩的段落。并且當天要把這些摘抄的多讀一讀最好能背,堅持一段時間后,學生已經養成了習慣,每天輕松完成,有的同學孩子自覺加量,學生的語言豐富了,寫作水平也有所提高。
五、堅持背誦積累
我一直讓學生背誦優秀的古今詩文和優美的文章,每周一篇,目的是增加積累,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我們背誦了校園內懸掛的古詩30首,還背了于謙的《石灰吟》,曹植的《七步詩》,蘇軾的《水調歌頭》,鄭燮的《竹石》,陸游的《卜算子·詠梅》,李清照的《菩薩蠻》等古詩文,我還讓學生背誦了毛澤東的《沁園春·雪》《卜算子·詠梅》等詩詞。學生的積累多了,對詩詞的興趣提高了,文學素養也等到了提升。
六、豐富多彩的活動
為了豐富讀書活動,營造氛圍,提高興趣,我在班級組織了各種活動,如“手抄報的展覽”,學生圍繞讀書制作手抄報,內容豐富,制作精美,圖文并茂,精彩紛呈。我班還進行了“校內古詩背誦我最棒”比賽。還有“讀書故事會”,學生圍繞一本書展開討論、交流、講故事,在交流中進行思想的碰撞,感受書帶來享受。
書香班級事跡材料 篇2
莎士比亞曾經說過: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知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歐陽修說過: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讀書對于一個學生成長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為了使學生對讀書有濃厚的興趣,愛讀書,樂讀書,會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有益書籍。在書中吸取精華,開闊眼界,陶冶性情,汲取營養,豐富自己的文化底蘊,并培養良好的閱讀品質和閱讀習慣,全面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結合本班實際,開展了“書香伴我行”讀書活動。
一、營造書香氣氛
1、構建多元化的讀書網絡。建立“我的小書櫥”、“我們的圖書角”,并實現資源共享。
2、通過課內多角度的有意識的閱讀指導訓練,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學生掌握一定的閱讀策略。在時間上要求每天課余保證最少半小時閱讀,做好讀書筆記。每人每周至少有三次摘抄,并進行讀書心得交流。
3、師生共讀。我每周設立一節閱讀指導課,不定時進行閱讀交流課,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引導學生進行優美詞句的摘抄,指導學生背誦方法。指導學生把握主要內容,體會思想感情的'方法,指導學生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等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鼓勵學生發表獨到見解;組織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特點的文章(或書籍),進行感情朗讀或復述訓練。平時,我除閱讀規定的必讀書目外,還要閱讀教師必讀書目并做好讀書筆記,促進師生共讀,從而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
4、在教室黑板上方,開設“格言廣角”、“成語天地”、“詩歌小園”引導學生閱讀理解積累。
二、搭建書香平臺
1、組織語文活動。在晨檢時間開展“經典美文誦讀活動”,引領學生養成欣賞感受美的文章。用午間課前5分鐘時間,開設“文學欣賞”、“詩詞天地”、“成語擂臺”等欄目,讓一位同學以通過閱讀收集的名人名言、好句佳篇、成語故事等作為內容,上講臺進行口頭交流,與其他同學對話。
2、在指導學生課外閱讀的過程中,盡量提供機會讓學生及時運用所學知識拓展技能,;通過班級墻報、手抄報讓學生交流從閱讀中獲取的最新信息;召開“故事會”,讓學生講給自己印象最深的故事;舉行讀書心得交流會,讓學生聯系實際談讀書體會,相互交流,促進知識內化;開展成語接龍詩歌朗誦等豐富多彩的的活動;舉辦優秀讀書筆記展覽,激發學生的讀書熱情,促進學生自發地獲取知識,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提高自己的能力。
3、建立課外閱讀成長記錄袋。讓每個學生準備一個閱讀成長記錄袋,把在閱讀過程中記錄的讀書筆記、好書介紹、某一專題的研究小論文、所編的讀書小報等讀書資料收藏在內,每學期組織交流展評,讓每個學生對自己的閱讀歷程進行自我評價和反省,發現自己閱讀過程中的優勢與不足,并對自己提出新的目標。
4、為了解決學生課外讀物的來源問題,提高學校圖書設施的使用率和圖書借閱率,我號召學生在課余時間加入到讀書活動中,開展“快樂讀書”活動,有選擇的給學生提供充足的圖書,加大學校圖書的使用效率,使圖書室的書能夠走進學生中間,讓他們伴著書香健康成長。
三、爭創書香班級
一個多學期的時間過去了,我們整個班級把活動開展的有聲有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把讀書活動規范化。利用教室的墻壁作為展示欄,展示學生作品,優秀作文,讀書筆記讀后感等。每月進行讀書匯報活動。交流讀書方法讀書體會。評選好的讀后感讀書筆記。每月評出“讀書之星”,展示生活照,評選理由,讀書格言等。每月出一期讀書月報,由文學興趣小組完成。每周在黑板上寫讀書格言,每周一推薦“本周好書”。完善學習園地,介紹名人讀書方法。
2、讀書賦予了學生良好的氣質風貌,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嘛,在我們班級里同學們都禮貌待人,沒有打架斗毆的現象發生;同學之間有和諧的氛圍,互相幫助,友愛團結;讀書可以益智,學生能夠運用書本知識恰當的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讓他們成熟智慧起來。
“讀書狀元”戴一鳴的作文也在古冶區獲優秀獎,并參加了這次讀書作文競賽。還有不
少同學積極的寫作,并向報社投稿。
4、讀書活動給予了學生以靈性,我們班級里學生經常自編自導自演情景劇、課本劇,其中李琪冉、仲崇迪、王靜、張彤等幾名同學表演的課本劇在古冶區獲一等獎。
這些實踐活動是讀書活動的升華,極大的鼓舞了學生們讀書的熱情,班級里充滿了濃郁
的書香之氣,我相信伴著一路智慧,學生會真正健康的成長。
書香班級事跡材料 篇3
小怡同學是一個愛書的女孩。她愛讀書,覺得讀書就像嚼口香糖,甜甜的;一本好書就像喝牛奶,有營養,味道好;有了書的熏染,她擁有自信與快樂。
在學校的宣傳帶動下,小怡同學的家長也很支持學校的工作,給她購買了好多書在家閱讀。每天都會靜靜地聽著爸爸講述著連環畫的內容,從此,我便與書結下了不解之緣。
雖然讀書并不是一件輕松的事,它需要用腦、用心,還要有毅力,但是小怡同學覺得讀書很有樂趣。因為書是人類智慧的源泉,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它就像一只小船載著我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她把書當作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營養品,就像高爾基說的一樣:“我撲在書本上,就像饑餓的人撲在面包上那樣。”
爸爸媽媽給我的零用錢,小怡同學常常是舍不得花,都攢起來買書;每逢生日,爸媽問我要什么禮物時,她總會說:“給我買一本書吧。”在她房間里的書桌上,排列著各式各樣的書:從小小的薄薄的連環畫,到大大的厚厚的作文書、小說,應有盡有。在學校更是一個“書迷”。有時候讀到高興的情節時,她會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有時候讀到悲傷的情節時,會為主人公那不幸的遭遇而憤憤不平,同時也由得流下了同情的眼淚。書又像我的良師益友,從不同的角度啟迪著她,引導著她,跟她面對面地交談。
正因為愛讀書,小怡同學多次在學校讀書交流活動中被評為“優秀小讀者”,并在鎮中心學校組織的作文比賽中獲得二等獎。
書給她打開了另一個色彩斑斕的世界,書將永遠伴隨小怡同學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