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政府小車司機事跡
大 山 里 的 掌 舵 人
“這里的山路十八彎……”,凡到過九資河的人,沒有誰不想起這首耳熟能詳的山歌。因為這里的山好大好高,這里的路好陡好峭,但就是在這樣惡劣的交通道路條件下,卻有一位不服輸的普通漢子,他駕車30余年,行車百萬公里,卻無一起交通事故。他就是羅田縣九資河鎮政府小車司機----吳芳金。
“安全高于一切,唯有這樣,心里才踏實啊!”
九資河地處大別山主峰腳下, 這里山高、坡陡、彎急、路窄,在這樣的公路行車,既辛苦又危險,稍有疏忽大意,便會發生難以預料的事故。為達到安全行車,作為政府小車司機的吳芳金更是嚴格要求自己,樹立“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思想,自覺執行安全行車的各項規章制度,遵守交通規則和操作規程,無論何時、何地都保持清醒的頭腦,在行車過程中,他嚴格做到“四不”,不開英雄車、斗氣車,不酒后開車,不強行超車,注意控制車速,保持中速行駛;他遵守裝載規定,從不超載,在相互會車時,做到“寧停三分,不搶一秒”、禮讓三先;轉彎時牢記“靠右、鳴號、減速”三件事。曾有不少年輕氣盛的司機很不理解他的這種謹慎行車的習慣,譏諷他:“想不到人越老越膽小怕事啊!”,吳芳金語重心長地對他們說:“你們這些年輕人整天急急忙忙的,萬一出了事,怎樣對得起親人啊,要對自己負責呀,責任重于泰山!”。吳芳金十分愛車,空閑的時候,或每每用車回來,他總是把車擦洗得干干凈凈。車子有了哪怕一點點小毛病,他都擱在心上,非得修好才踏實。他常說:“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車子壞在路途中,耽誤了領導的時間又堵塞了交通。”因此,他從不帶“病車”上路,讓交通安全遠離自己。他勤思考、勤動手,在車輛的維護和保養工作中,當好“醫生”和“美容師”的雙重角色,不僅為單位節省了開支,還掌握了一定汽車維修技術。
“業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毀于隨”。正因為他具有這種工作謹慎的態度,直到現在從未出過一次交通事故,而他個人也創下了30年安全行駛百萬公里的良好業績。
“干開車這行,就是要埋頭苦干,舍得吃苦!”
在30多年的工作中,吳芳金無論是在小公社,還是在鄉鎮機關,無論是開著早期的拖拉機、吉普車,還是到現在的一名小車司機,他都能兢兢業業地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他平時工作時間很少講話,一直是個勤勤懇懇的“老黃牛”。30年來,他一直都“以路為伴,以車為家”。多少個春夏秋冬,他總是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地工作,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堅決服從領導安排;每逢節假日,總是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主動提出加班加點。記得有一年大年三十,他與他的家人正在一起吃上一頓難得的團圓飯時,單位打電話通知他到武漢接一位省城領導回家過年,他二話沒說立即趕赴武漢,連夜將領導安全送回家,及時與家人團聚,當他回到家時,早已是新的一年了。
“作為一名黨員,要時刻想著自己干了什么,留了什么?”